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

知乎上有人问:“看起来成熟的人和真正成熟的人,有什么区别?”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看似成熟的人对世界有一套非常清晰和稳定的价值观念,喜欢对事情下‘终极式’的判断,凡事都要分出黑白。

而那些真正成熟的人知道生活是不确定的,能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灵活地权衡与判断。”

世界参差多彩,黑白瞬息转变。

很多事情并非二元对立,在黑色与白色之间,还有一个灰色的过渡地带。

在这个地带里,真假是非,黑白曲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是最接近于真实世界的状态。

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会将事物进行二元对立,而是懂得用“灰度思维”去看待问题。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1)

小时候,我们总想当一个“嫉恶如仇”的超级英雄。

喜欢把所有的人和事扣上一顶帽子,楚河汉界,一分两边。

可这世上之事,从不只有黑白,很多问题,也无法只用对错判断。

电影《无名之辈》中,眼镜和大头是两个偷盗之人。

他们在抢劫了一家手机店之后,为逃避追捕,躲进了残疾女孩嘉旗家中。

他们声称自己是“杀人如麻的悍匪”,还动辄用枪来威胁嘉旗的性命。

但在和女孩的相处中,了解到女孩的身世,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帮她实现人生愿望。

照顾起居,时刻安慰,处处鼓励,眼镜和大头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嘉旗。

爱面子、说假话,但又心存善念,予弱小之人以帮助,予绝望之人以温暖。

人性就是这样复杂,看上去再讨厌的人,性格中也有善的一面;看起来再善良的人,内心也会留有恶意。

经济学家寒冰曾说:

“被抹黑的未必真的就黑,被浓妆艳抹的未必就白,我们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智慧、理性乃至悲悯之心。”

真实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是非曲直,棱角分明。

就像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从来不是只有黑白两色;

一个完整的世界色阶,也从来不是只有是非对错。

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每件事都具备层次性,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转化之中。

不要戴着黑白两色眼镜看问题,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2)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3)

刘慈欣在《镜子》中说:“人们习惯将凡事分出黑与白。”

将事物进行二元化分割,是人们耳濡目染的习惯。

在他们的认知中,所有事物都是处于对立。

这样的结果,不但没有简化,反而让事物变得更加复杂。

我在看《白鹿原》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从父辈来看,白嘉轩强过鹿子霖许多,但他的儿子却比不上鹿子霖的儿子?

或许黑娃的一句话可以给出答案:“他的腰杆儿太硬了!”

白嘉轩为人刚直方正,在他的观念里有伦理纲常,却无通融情理。

孩子吃零食,他认为容易散漫,便出声拒绝;

孩子开始读书,不顾意愿,自以为的一通安排。

在这样“黑白分明”的教育下,让成年后的儿子白孝文也逐渐走向歧途。

“过直必折,过强必弯。”

用非黑即白的视角看问题,将一切事物限定于圈里和圈外,只会禁锢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所有的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黑白两面。

不将所有事物简单分化,才能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视野去思考问题。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4)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5)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大致可以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第二层:懂得衡量,通权达变;

第三层:祸福转化,合作共赢。

处于第一个思维层次的人,就像一张黑白版画,清晰明了,却又严肃刻板。

处于第二个思维层次人,就像一副素描,能够面面俱到,综合考量。

处于第三个思维层次的人,仿佛一张太极八卦图,可以化敌为友,否极泰来。

而后两种思维方式,正是所谓的“灰度思维”。

明代沈万三,就是一个深谙“灰度”之道的人。

他年轻时做过一段茶叶生意,在新茶上市时,跟随商队去产地收购。

沈万三家底微薄,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大商行竞争,好茶几乎收购无望。

就连与茶农谈妥的茶叶,也被更有实力的商人从中买走。

见此情景,沈万三放弃收购茶叶,将目光放在装茶的竹筐上。

他买下所有竹筐,又以高出市场三倍的价格,转手卖给有需要的茶商,最终赚得满盆满钵。

人生困局就像沈万三的“茶叶困局”,很多问题的答案,也不是非A即B。

换个思路,拓宽眼界,就会发现A与B之外,还有CDEF等多种可能。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任何黑白观点都容易鼓动人心,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或白,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不被自我认知所束缚,不将所有事情都二元对立,接受事物的多面性,也将是非对错模糊化。

尝试用“灰度思维”去思考问题,看待世界。

一个人,只有将自我认知维度放开,才能最大限度地融合过程,直抵结果。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6)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7)

马化腾曾在演讲中说:

“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

真正的成功之人,都是拥有“灰度思维”的强者。

总能够在看似非黑即白的困局中突破界限,将不利变为有利,最终成功破局。

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被众人称为“冰冷的机器人”。

他喜欢一切规律化与程式化的东西,最讨厌的就是“不确定”。

做程序员时,输入的每一个代码,都会有相应的程序,结果完全可控。

但从程序员变为CEO之后,这种可控感便消失了。

这种不确定性,曾经一度让他十分痛苦。

直到后来他才意识到,代码不过概率分布,只要自己能够做出最佳决策,便是最好。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用“黑白思维”去看待问题,无异于困住双脚,裹足不前。

而“灰色”则是一片陌生的蓝海,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用“灰度思维”去进行思考,就是突破认知舒适区,在未知中把握趋势,在对立中寻求共赢。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说: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他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接受灰度,开放心态,拥抱未知,才能在迷茫困顿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8)

灰度思维模式(原来这就是灰度思维)(9)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稻盛和夫:“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稻盛和夫回答说:“思维方式。”

真正智慧的人,用圆润、混沌,无常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接受世事无常、事物转变,也接受对错并存。

因为他们知道,灰度人生,才是生命的本质。

学会用“灰度思维”去思考问题,尝试突破自我,才是是高手和普通人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点个在看,愿你能在黑白之间,接受那片“灰色地带”。

给自己更大的自由,也给人生更多的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