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世妆(从女子妆发的发展演变)

“口红效应”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由于经济萧条,人们买不起较贵的奢侈品,而女性为了缓解购买奢侈品的欲望,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比较廉价并且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口红身上,这对消费者起到了一种安慰作用。除此之外,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而此时,却是好莱坞电影行业发展的巅峰。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一些微小的事物或者日常现象,能够体现出大局面的发展,微观事物决定着宏观。

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例子,发生在唐朝时期。唐朝女子的妆发演变,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唐朝的国运。

唐朝的时世妆(从女子妆发的发展演变)(1)

一、 初唐:女子妆发明艳利落

在唐朝初期(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女子的发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半翻髻、惊鸿髻、初唐式高髻、反绾髻、双环望仙髻等等。这些发髻的共同特点都是向上梳的,头发底部扎实,上部高高的耸立,并且加以简单的装饰品搭配,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自然美,与初唐的百废待兴相对应。

唐朝历经了五胡乱华以及南北对峙等种种动乱,最终建立起大一统王朝,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这种对于朝代的归属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让女子们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而她们将头发越梳越高,也正是将这种自信展露出来。

从视觉上来看,这些发髻大多十分紧实,外表十分利落明艳,并不拖沓,将唐朝女性的英姿飒爽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初唐时期,女子的妆容也兼容着其他民族的装饰手段。由于初唐时期统治者实行着民族多元化的政策,因此在初唐的街道上,女子的打扮是多种多样的。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女子的眉毛上,李唐统治者有着一定的鲜卑血统,他们大多数人性格豪迈。而女子的眉毛大多是“阔眉”,很长,也很浓,并不是弯弯的柳叶眉。这个从贞观年间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中,就可以看到妇女多画此眉妆。

除此之外,初唐时期的女子妆容十分浓厚艳丽,展现着初唐时期国家的生机勃勃。


唐朝的时世妆(从女子妆发的发展演变)(2)

唐朝女子双环望仙髻

二、 盛唐:女子妆发浓烈艳丽

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让唐朝成为了一个国运昌盛的朝代。盛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甚至唐朝由此被世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万邦朝拜,此时的唐朝处于舞台中心,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

而在盛唐时期,女子的发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盛唐式高髻、倭堕髻、球形髻、扁形髻等。盛唐时期的女子,喜欢将头发平梳,并在头发上插梳子,或者装饰精美的珠宝玉饰。女子的头发所占的空间面积十分大,装饰的十分雍容华丽。

在视觉条件下,盛唐时期的女子发型,看上去十分端庄平实,这深刻地体现着盛唐时期,国家昌盛繁荣,并且女子头上华贵的装饰品,也体现着国家的富贵强盛。

唐朝实行民族多元化,包罗万象,在民族融合之下,唐朝女子的发型也逐渐展示多民族化,比方说回鹘髻、乌蛮髻、抛家髻,就是典型的胡妆发饰。

那么盛唐时期的女子妆容是怎样的呢?

盛唐时期女子的妆容十分浓重,底妆必须要白,而且是特别的白,还必须搭配红艳的腮红,嘴巴也一定要红,额头上要画上颜色鲜亮的花钿。流行的眉型则是长、细、淡,如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等。白居易《上阳人》中的“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就有此描述。

放在现代看来,这样的妆容似乎惨不忍睹,但是在盛唐时期,这便是女子最美的样貌。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王建,他曾经这样描写盛唐时期女子卸妆的过程:“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试想一下,究竟是多么浓的红妆,才会在洗脸盆中洗出来“红泥”。

有史书曾经记载,杨贵妃每年花费在胭脂上的钱,就要上百万两,这足以体现盛唐时期女子妆容的浓厚以及她们对化妆的热爱。盛唐时期女子的发髻成熟端庄,妆容的艳丽浓厚,足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安定以及富足。

唐朝的时世妆(从女子妆发的发展演变)(3)

盛唐女子高髻

三、 中晚唐:女子妆发松散夸张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晚年纵情声色,统治阶层矛盾日益加深,而腐朽的统治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安史之乱随之爆发。这场内乱让唐朝的人口迅速流失,国力也随之锐减,唐朝由此衰败。

在中晚唐时期,女子的发髻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从髻、堕马髻、中晚唐式高髻、闹扫妆髻。白行简曾经这样评价闹扫妆髻,他在《三梦记》中写道:“唐末宫中髻,号闹扫妆,形如焱风散鬈,盖盘鸦、堕马之类。”

中晚唐时期的女子发髻大多重叠复杂,打理起来甚至需要好几个时辰,并且在头发上面需要点缀各种华丽的珠宝,奢靡程度可见一斑。这一时期的女子发型,甚至要比盛唐时期的女子发髻还要华贵奢侈。但这并不代表着唐朝的盛景还能延续,而是展现出唐朝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中晚唐时期的女子,发髻大多厚重,甚至行走都需要别人搀扶,她们所流露出的,是一种慵懒乏力的感觉。那么同时,中晚唐时期的女子,妆容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先来看一首白居易的诗《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这首诗描绘了中晚唐时期女子的一种妆容“啼妆”,此时女子的脸上不再涂白并抹腮红,而是将嘴唇涂黑。八字眉再次兴起,和乌唇、椎髻一道形成了“三合一”特色的“元和时世妆”。李商隐对此有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额捧黄”。

不言而喻,这种妆容便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只是女子用妆容将她们心中所想的表达出来罢了。


唐朝的时世妆(从女子妆发的发展演变)(4)

中晚唐女子堕马髻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美一直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尤其对于女子来说,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分外贴切。在封建古代由于政治等因素,女子需要受思想等级的制约,并不能完全的放开手脚去追求。而在现代,无论是年纪大还是年纪小的女子,都拥有着追求美的权利,这是一种时代的幸福,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唐朝女子妆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在演变,时而雍容华贵,时而浓烈奔放,但这一切,也得益于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

唐妆之美,便在骨子里就散发出来的一种自信,它是那一个昂扬时代的见证,更是对美的一种诠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