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油的运用方法(石油的应用可追溯到汉朝)
根据《汉书·地理志》及《水经注》的记载,在当今的陕西延长县一带,发现了“洧水”这种物质,可以作为燃料使用。这种可燃的“洧水”就是它。
《汉书·地理志》记载:上郡高奴县(今陕西延长县一带),“有洧水,可熙(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清水又东迳(经)高奴县合丰林水,地理志谓之洧水也。故云高奴县有洧水,肥可惩(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
到了北宋时期,根据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出现“石油”的名称。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就是说,石油在以前被称为“洧水”及“脂水”。
北宋时期所理解的石油石油产生在水边,与沙石和泉水相混杂,慢慢地流出来,当地人会用野鸡的羽毛进行沾取,然后采集到瓦罐里。
使用石油制墨
沈括发现,石油的质地像纯漆,烧起来和麻杆类似,但烟雾会非常的浓厚。于是,沈括认为石油燃烧后的烟雾可以进行利用。
沈括便收集了一些石油燃烧所产生的烟,并制成了墨,发现光泽上和黑漆很像。但效果上要远远比普通的松墨要强上很多。
发现石油可以制墨之后,沈括开始大批量的进行了石油墨的制作,并为这种墨取名“延川石液”。
沈括对石油墨的预言
沈括: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沈括认为,石油的产出是松木远远无法比拟的。在当时,山东一带的松树基本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也很难见到松树了。
所以通过燃烧石油所生产的墨,在以后一定会“大行于世”。
据说沈括的“延川石液”,还受到了当时的制墨行家苏轼的极大赞赏,苏轼还谓之上乘。
可惜的是,“延川石液”并未大行于世,以至于后来这项工艺也逐渐地消失了。
原因很可能就是:沈括虽然认为石油这种物质“取之不尽”,但毕竟石油的露天产地并不多见,所以“石油”烟制墨的成本也未必会很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