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k最快时速(和战神一起进阶)
南国初夏
空军航空兵某团机场
地面热浪涌动
伴随着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
数架轰-6K战机从记者耳边呼啸而过
草丛随风舞动出一道白光
青草的香气随之钻入鼻腔
2014年6月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改装轰-6K
70余年前
这支作为空军首批组建、首支参战、首立战功
的轰炸航空兵大队
组建不到一年即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以辉煌战绩
首开人民空军航空轰炸作战样式先河
进入新时代
大队紧跟空军战略转型步伐
在改革重塑中换羽高飞
闯出了一条战斗力快速成长的转型之路
如今
在这支飞行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英雄大队
这群驾驭着“战神”的年轻飞行员
传承着先辈荣光
冲锋在维护国家利益最前沿
像探索新装备的“性能边界”一般
在摸索、进步中挖掘着自己的潜能
日日精进
一次次向自己的“能力边界”发起挑战!
换装轰-6K,他们和“战神”一起进阶
毕业那年
带着“到军事斗争准备最前线”的志向
22岁的张成梁以飞行技术第一名的成绩来到了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正巧大队开始换装轰-6K
说到第一次从轰-6走上轰-6K的感受
他直言那是一种
“单车变摩托”的视觉冲击感
面对轰-6K所装备的
先进武器装备、数字化系统
时任大队长李晓松
组织大家在荣誉室重温
先辈“抓紧改装、早日参战”的故事
“当时先辈们面临的情况比现在要复杂得多,
我们必须向先辈学习,
加紧改装,早日形成战斗力!”
官兵们用力争上游的劲头
坚持学习室、模拟机、飞机座舱“三点一线”
苦练精飞
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奋斗下
首批改装人员
仅3个月就担负战备任务
不到7个月就执行南海战巡
不到10个月就前出第一岛链遂行远海任务
飞出去,意味着边界的延展
大队官兵在一次次飞行中积累数据
一点点摸透轰-6K战机的性能边界
而轰-6K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进化
在飞行员文献臣看来
尽管轰-6K和老一款轰炸机相比
外形没有太大区别
但其内核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不断进阶
是张成梁来到大队后的成长状态
一晃近10年
从一名新飞行员
成长为如今的机长
他的理论水平和飞行技战术能力
得到快速提高
大漠、高原、海洋……
他的航迹也随轰-6K加速拓展
今年1月
他成为师里最年轻的副大队长
谈及对现阶段的状态是否满意
他说距离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很远
如何在未来作战中
当一名优秀的指挥官
是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
张成梁自画像。中国军网记者 刘妍 摄
这几年,随着大队飞行员
对体系融合认识的不断加深
官兵们更愿意称轰-6K为
融合各个作战要素的“新一代空中作战平台”
而在这个体系中
一个作战单元就像是一块积木
“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
成为作战中即插即用的单元,
才能适应未来的战场。”
“老飞”坐镇,他们言传身教立下标杆
魏孝纲1973年生人
担任飞行教官20余年
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战神”机长
6600多小时的飞行时长
长长的履历表
厚厚的荣誉簿
见证了他30年辉煌的飞行事业
在魏孝纲眼中,一名飞行教员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用实际行动示范
“我做不到的事情,不会去要求别人。”
2018年
在空军“金飞镖”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中
考虑到年纪原因
团里让魏孝纲以“备份”身份参加各项任务准备
前两次比赛错失冠军
魏孝纲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
虽然身份是“备份”但他还是铆足了劲头
备战期间,因训练强度加大
长时间久坐使魏孝纲旧疾复发
带着一定要赢回荣誉的“不服气”
他多次拔了输液管就溜回研究室、训练场
后来,凭借充分的研究准备
和过硬的飞行技术
他硬是从“备份”升为“主打”
并在考核当天带领机组
长途奔袭数千公里
精准摧毁靶标
包揽团体前两名
在年轻武控师夏井虎眼中
已经飞行15年的武控师张九木
是个极为严谨细致的人
最初进行训练时
每一个动作、手型
张九木都要严格规范
这让夏井虎有点搞不明白
明明两个动作是一样的效果
为什么要抠得如此细致
可在模拟训练时
他就发现一个细小动作的变化
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失误
张九木有一个特殊的图片库
里面是一个个对手的空中影像
每张照片都是一次历练
他常会翻着照片给年轻人讲
“我们是打仗的,风浪越大,本领越要硬!”
只有准备工作够充分
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保持紧迫感,他们把握机遇乘风而上
来到二大队的第一天
穆特发·艾利就在荣誉室感受到了紧迫感
72年前
在抗美援朝空中作战中
时任大队长韩明阳带领大队奇袭大和岛
首战告捷
那时韩明阳只有21岁
穆特发·艾利想到已经23岁的自己
还像个稚气未脱的“傻小子”
心生一定要追赶上老前辈的念头
肩膀上也多了一份当好传人的使命责任
差距就是动力
穆特发·艾利一边钻研飞行技术
一有机会就钻进模拟中心
一遍遍练习各种操作要领
一边将战机千余个性能参数编成顺口溜
坚持记录学习感受和飞行体会
如今
他已经记录了十多本航理学习笔记
累计超过百万字
凭借着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拼劲儿
这名95后维吾尔族小伙儿
不久便在同批毕业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去年,他成为团里最年轻的中队长
“早日参加战斗”
一直以来都是二大队为战育人的座右铭
每次执行重大任务
大队坚决摒弃“大项用老不用新”的想法
不惟经历、资历论
让新员、老员拥有同样的机会
很快,穆特发·艾利凭借出色的表现
迎来了第一次投实弹的机会
“5、4、3、2、1”
“发射!”
穆特发·艾利清楚地记得
导弹快速蹿出带给他的震撼
他把那种感觉
归结为一个字——“爽!”
对于他而言
那也是一种像获得“成人礼”般的欣喜
年轻的飞行人员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余红春摄
“我没有某个时刻对自己是特别满意的时候。”
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
穆特发·艾利直言
自己从小是一个被推着走的状态
当来到二大队后
他才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不是家人的期望、不是老师的敦促
而是想真正在学习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驾驶着“战神”飞得更高更远
而这样的内驱力
来自这个时代给青年人提供的机遇与舞台
在二大队
很多年轻飞行员都有同样的感受
1999年出生的黄诚
去年初毕业后来到二大队
报道第3天
就参加了大队的战法研究团队
早在空军航空大学读书时
他就梦想能“指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参加业务研究、执行训练任务
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但黄诚很享受这个时代带给他的“推背感”
穆特发·艾利想起
第一次看轰-6K起飞的那个夏日
那时他还未完成改装
飞机滑行中带来强烈的震动与呼啸
正一点点靠近
那是完全不同于轰-6的声响
穆特发·艾利坐在草丛中
瞥见身旁的小虫“仓皇乱跑”
耳边加满油门的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他的心底也升腾起前所未有的澎湃
那也是梦想起飞的声音……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作者:中国军网记者 刘妍 翁雷鸣 于雅倩 通讯员 伍双林
编辑:刘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