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大国首都的时代答卷)
天安门向东30公里,古运河畔,“千年守望林”伴着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拔节而起起伏山坡上错落延伸的绿色,描摹着这座未来之城生机勃勃的容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
天安门向东30公里,古运河畔,“千年守望林”伴着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拔节而起。起伏山坡上错落延伸的绿色,描摹着这座未来之城生机勃勃的容颜。
“办公大楼四天长出一层,机器人全程监控”“市级单位3万人连夜搬迁,不扰交通、不劳一民”……4年来,一个又一个副中心纪录,刷新着北京速度,见证着首都态度。
从城市副中心向西南眺望,百余公里外,是另一片希望的田野。这方“襟带崇墉分淀泊,阑干依斗望京华”的热土,在2017年春有了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雄安”。如今她与城市副中心一起,构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核”辐射,“两翼”齐飞。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格局。5年前,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宏伟的战略构想,激荡着燕赵大地,也成为北京城市发展新蓝图的起笔着墨之处。
5年过去,京津冀协同发展撬动了一场静水深流的区域深层次变革,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5年3次视察北京,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深谋远虑,深刻阐述了北京面临的时代课题,北京全市上下正用行动交出自己的答卷。
破局定心
俯瞰京津冀,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虹吸效应”所产生的巨大落差让人无法回避。
俯瞰北京城,这个曾经“出了二环都是庄稼地”的陈旧古都,已成长为与纽约、伦敦比肩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然而环环外扩的空间版图,功能加载的超常人气,也让仿佛置身强大磁场的北京早早感受到“大城市病”的袭扰,资源环境容量天花板让人无法回避。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时与势将我们推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破题?
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北京的问题,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2014年初春,视察北京,一语道破首都发展中矛盾的根源症结,定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思路大逻辑。
2015年4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布局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一盘棋”。
五年来,到京津冀考察调研6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9次。跳出“一城一地”的得失来思考发展路径,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桎梏,大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龙衮九章,但挚一领。五年来,北京全市上下层层夯实、日日推进,大国领袖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成为北京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奋斗的总动员令,成为北京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澎湃春潮的总动员令。
棋局布定,落子有声。
沿着指引的方向——
聚集资源求增长的传统路径成为过去式,由“聚”到“疏”,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一一划定。
追求“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成为过去式,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
“大概齐式”的管理思维成为过去式,拿出“绣花”精神治理城市,“面子讲究,里子更不能将就”。
“GDP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原则成为过去式,“环境就是民生”,北京坚定地向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进军。
“速度情结”“换挡焦虑”成为过去式,“建首善自京师始”,以和谐宜居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首都发展的最大关切。
2017年金秋,北京城市新总规经中央批复正式公布,规划用专门一章来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也作出安排。“北京要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全力打通区域发展的大动脉,承载着北京对首都职责的理解与担当。
不破不立。“北京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发展得更好”——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全方位从梦想照进现实。
笃行日新
疏解功能谋发展,“首先是好事,其次是难事”。“舍”是为了“得”,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谈何容易?
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曾经“中国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服装集散地”,也因汹涌的人流、车流,集“大城市病”于一身。
2014年,疏解的号角吹响,最大“绊脚石”来自复杂的利益关系。“动批”12个市场,层层转租,无论哪方,“一上来都是一百个不愿意”。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负责“动批”疏解的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一点点儿地“磨”,从分析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形势,“动批”地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再到像嫁女儿一样,和津冀市场频繁对接,带着商户“探营”、帮助商户搬迁、回访商户近况。
勇往直前、动真碰硬,靠的是千方百计、靠的是明规立矩。2014年7月,北京出台全国首张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一年后,“负面清单”再度加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五年来,北京累计疏解退出的一般制造业企业2300多家,疏解提升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00余个。和“动批”一样,金五星批发市场、万家灯火家居装饰城市场等进入北京人的城市回忆。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由“聚”到“疏”的深刻转型,要看的不仅是淘汰了多少落后产能、腾出了多少可视空间,更要看“做减法”之后的产业选择,是不是让北京经济的含金量更加经得起考验,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宏观发展。
2017年12月,北京“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产业指导意见”公布,明确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十大“高精尖”产业,这是精选“白菜心”的标准,进一步清晰回答了“新动能从何而来”。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经过数年努力,科技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60%,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日趋成熟,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五年来,随着“疏”的力度持续加码,北京教育、医疗、科技、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迅速辐射津冀,“北京研发、津冀产业转化”,“n个中关村”在津冀大地落地发芽、开花结果。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如果说“知之愈明”是破题闯关的行动基础,那么“行之愈笃”则是不断克服本领恐慌、摆脱路径依赖的探索革新。“行之力则知愈进”,并最终重塑着这座大城的决策视角和发展心态。
按照过去的思路,要把能聚拢的资源都聚拢过来,才能给老百姓多办事。但疏解整治几年间,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腾退后的“动批”地区,拥堵问题迎刃而解,噪音扰民、群租房扰民投诉大减。“这么多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想要努力实现的不正是这些吗?”
按照过去的思路,有了闲置地块,总想着建商场写字楼产业园。而现在疏解整治腾出的空间,接棒入驻的要么是高精尖的“白菜心”,“决不让过高的地价把创新企业吓跑”,要么是街心绿地、城市森林、湿地公园,为规划、为未来做好“战略留白”、“绿色留白”。
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疏”不是“退”,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来自一线最大的实践感悟,极大激发了“向疏解功能要发展空间”的信心,也再次证明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疏解是双向发力”,向外疏解转移,内部功能重组,校准对焦到位,优化核心功能,才能为更好履行首都职能创造条件。
匠心为民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5年3次视察北京,细察市情、实探民生,对百姓的居住环境、空气质量、生活状况念兹在兹。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对北京城市治理的重视关切与谆谆嘱托,源自一位大国领袖的战略思考和人民情怀,也饱含一位“老北京”的深情厚爱。
五年来,从胡同整治、违建清理,到缓解拥堵、清洁空气,沿着指引的方向,北京拿出“绣花”功夫,城市治理、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这是一场治理思路“擘肌分理”的重要转型——
2017年2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占道经营、补建停车位、治理“散乱污”,“抓小事就是办大事”。同年4月,《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出台。
西单横二条、三里屯“脏街”,一批充斥违建散摊的小吃街、买卖街被整饬,污水横流、喧闹嘈杂成为历史;什刹海、大栅栏,架空线“蜘网”纷纷入地,天际线豁然明朗;通过腾退安置,胡同生活逐步由“陋巷”转向“小康”。雨儿胡同30号院敞亮了,大家说,要是再来,20个人合影也站得下。
从建设光鲜亮丽的“面子”,到完善和谐宜居的“里子”,老城的变化,成为北京城市治理思路转变的缩影。
这是一场治理权责“联通重构”的深刻变革——
2017年初,“集结哨”在平谷区金海湖畔响起,区级16个职能部门“闻哨而动”下沉到乡镇合力破解非法盗采问题。随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成为全市“一号改革课题”,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在“哨声”中迎刃而解。
2018年6月,长期受困于交通拥堵、职住失衡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迎来发展转机,随着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17家委办局“上门设点办实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城市修补的“回天”能量日益积蓄。
当治理资源走出传统行政架构“条条”的束缚,下沉到星罗棋布的基层“块块”中,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这是一轮治理动能“内生驱动”的共治探索——
“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如今,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北京425条大小河流,都分段有了河长;不同路段按性质和重要性有了路长;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都将设立街长、巷长。
老街风貌修复,居民和规划专家同桌讨论;老楼加装电梯,小区代表挨家挨户听取意见;2018年5月以来,全北京数以万计的市民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我家街巷最好看”带来满满获得感归属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是将重要思想化为京华大地生动实践的关键内容,也是当政者管理北京这座大城的永恒初心。
征途扬帆
发展如征途,治国如弈棋。
今天的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巨轮驶出历史的三峡,稳步进入“海阔凭鱼跃”的宽广水域。首都北京,作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正处于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9年1月22日10时10分,一架“奖状680”校验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一跑道上,留下了第一道飞机轮胎印迹。历经4年多艰苦奋战,这座“全球最大的机场”即将进入验收移交阶段。
沿着视察的足迹,蓄势待发的雄安新区,古韵厚重的天津,焕然一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勾勒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恰好嵌在这个三角形的中心。
鲲鹏展翅、只待翱翔,像是一重隐喻:过去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经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现在到了需要下更大气力取得更大进展的新时期。
这是轨道上的京津冀,密布环绕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串联起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打通区域协同的七经八脉。
这是蓝天下的京津冀,2018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40%。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水资源调控水环境监管机制,协同发展的“制度解”,最大程度聚合着生态治理之力。
这是创新中的京津冀,三地联合推动产业升级实现“1 1 1>3”,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初具雏形。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疏解对北京来说是减量,但恰恰是倒逼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拓展广阔战略空间的重要机遇,是破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机遇,是探索和完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重要机遇。
千年大计,守望千年。
城市副中心“千年守望林”的核心区,十余棵老树格外醒目。这些高大的国槐、榆树、香椿,来自为副中心建设而拆迁的潞城镇召里村。见证了通州过往沧桑的老树们,如今将继续站在这里,守望一座没有“大城市病”的未来之城,守望一个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历史文化“金名片”更闪亮,发展脉动更加健康强劲的大国首都。
五年前行,在大城北京的发展日志上,记录着对“时代之问”的坚定回答,也记录着“协同新生”的天高海阔。
“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做好这件历史性工程”。
广袤的京畿大地生机盎然,正要展开新一年的春耕。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