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绣和堆绣(滚绣坊衮绣坊还是衮秀坊)

最近一些小伙伴在滚绣坊游玩时发现,这条街巷的地名多数写着“滚绣坊”,但也有少数地方写着“衮绣坊”,“衮秀坊”让人傻傻分不清,这个地名到底应该怎么写?

为啥这里写着“衮绣坊”?滚绣坊东起凤凰街,西至乌鹊桥北堍,是一条长约430米、宽6.7米的小巷,与十全街的整排铺面一河相隔,据说是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

盘绣和堆绣(滚绣坊衮绣坊还是衮秀坊)(1)

在这条街巷,政府部门设置的地名门牌上都是“滚绣坊”,而个别居民家或是店家的店牌及手写的地址则为“衮绣坊”或是“衮秀坊”。

盘绣和堆绣(滚绣坊衮绣坊还是衮秀坊)(2)

其中,有一家茶铺不仅在门前的店招上写着“衮秀坊”,而且地点也写着“衮秀坊17号”。店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听说这条街巷的历史很悠久,以前也曾叫过“衮绣坊”,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叫“滚绣坊”,“觉得好玩,能吸引人,所以就这么写了。”

盘绣和堆绣(滚绣坊衮绣坊还是衮秀坊)(3)

“这条街巷的名字能不能叫‘衮绣坊’或是‘衮秀坊’?”当地居民的回答也不尽相同。68岁的唐建军说:“我在这儿住了近40年,这里一直叫‘滚绣坊’。现在年轻人点外卖,写的地址都是‘滚绣坊’。以前,我也曾在路口看到过有牌子上面说原来是‘衮绣坊’,因为误写变成‘滚’绣坊,估计传来传去就这么变成了吧。”今年87岁的顾瑶琪介绍,她小时候听祖辈说,他们的祖辈曾提到以前这条小巷子里面住过一位穿“衮绣衣裳”的大官,所以这条路才叫“衮绣坊”的。后来,可能有人不清楚“衮绣”的意思,渐渐地就变成了“滚绣坊”。而对于“衮秀坊”,所有居民都认为这是不对的。

“衮绣坊”也是有出处的“以前的‘滚绣坊’确实叫过‘衮绣坊’。”双塔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季赵量介绍,明代卢熊的《苏州府志》、王鏊的《姑苏志》,以及乾隆、同治年间的《苏州府志》,民国时期的《吴县志》上,均作“衮绣坊巷”,因巷口有“衮绣”牌坊而得名。

盘绣和堆绣(滚绣坊衮绣坊还是衮秀坊)(4)

“衮绣”,即“衮绣衣裳”,是古代皇帝及位列三公者穿的礼服。所谓“三公”,即身居太傅、太师、太保的官员。宋代官员元绛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出任开封府、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副宰相),退休后居住在“滚绣坊”。当时,皇上赠予太子少保,死后赠予太子少师。这样,他就位列“三公”了。苏州知府在他的住处建立牌坊,以他的殊荣作坊名,名字就叫“衮绣坊”。后世未究原意,也就写成了“滚绣坊”。又因为这条巷子和凤凰街东侧的带城桥下塘相对,而带城桥下塘又是苏州织造府所在地,因此后人还盛行一种猜度,说滚绣坊是因为刺绣作坊集中才得名,这是一个误会。地名还是得写“滚绣坊”滚绣坊内古迹众多,除了元绛,还有不少显宦大族都曾居住在这里。其中,巷内有“亦园”,是清代剧作家尤侗故居。6号为太平天国梁王府。位于滚绣坊中段的青石弄, 5号为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抗战前的故居。叶圣陶在此定居两年,曾创作《一篇宣言》、《邻居》和散文集《未厌居习作》等。“滚绣坊是一条很有独特风格的苏州小巷。”季赵量介绍,双塔街道去年曾对辖区重要的102条街巷就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入挖掘,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滚绣坊。

盘绣和堆绣(滚绣坊衮绣坊还是衮秀坊)(5)

据悉,以前曾经有一些书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这条街巷写作“衮绣坊”。季赵量表示,作为艺术品来呈现,可以接受。但如果要表示确切的地名,他说还是要写“滚绣坊”。在地名管理系统中,这条街巷就是以“滚绣坊”录入。如果擅自更改为“衮绣坊”,可能会引起混淆,造成生活不便。

来源:苏报融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