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上街区详细规划图 河南郑州上街区

上街区地处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东经113°14'45″至113°19'05″,北纬34°35'至34°40'之间。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辖区西部38公里处,东邻荥阳市城关乡,西、南分别与高阳镇、刘河镇毗邻,北部与王村镇相连。西南和巩义市的米河镇接壤。

陇海电气化铁路、万泉河路由东而西贯穿城区。郑(州)洛(阳)汴(开封)高速公路傍区而行。上街区是郑汴洛“黄河之旅”旅游热线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东部襟带”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上街区域辖1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上街城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7.855平方公里。

1.地质

按大地构造划分,上街区位于豫西褶皱带荥巩复背斜的北翼,温县坳陷的南缘,华北地震区的中南部。对上街有影响的构造带有:①太行山前断裂带,②新乡-商丘断裂带,③聊城-兰考断裂带,④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带,⑤汾渭断陷盆地构造带等。构造表现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发育有上街断层、郭小寨断层、汜水断层和广武断层等隐伏断层。

上街村属荥阳市峡窝镇地域,距今荥阳市汜水镇东5公里,位于上街区西北2公里处。据民国17年(1928年)重修《汜水县志》记载: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公侯于天下,而虢叔封于制,是为东虢。今县(汜水县)东上街镇,传为东虢城故址。穆王养虎于东虞,名其地曰:‘虎牢’,东邻虢地”。因此,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东虢国的名区,是古成皋县的名镇,是汜水镇虎牢关的唇齿(东大门)。传说当年虢太子病危,后因扁鹊在这里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为报恩德在此建卢医庙(至今卢医庙旧址尚存)。从此,始有每年农历四月、十月为期各半个月的药材交流大会,久而久之,卢医庙周围逐渐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成为闻名全国的药材市场,药商来自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北部宁夏、甘肃等地,上街村成为全国名贵药材的集散地。此会沿至1949年解放以后仍很盛大。1952年后,商界公私合营,私营取消,药业衰败。但时至今日,上街村仍有4月18日、10月25日两个物资交流大会。又据《汜水县志》记载:“今治城创自隋开皇二年(582年),始命为汜水县,定其址于锦阳川东畔。后为唐人变置,至宋又复其地,仍其名。金、元因之。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没,城郭宫室一空,乃迁置于锦阳川之东十里,古制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县城地处沟洼低下,明武宗时县治三次被水淹没,故曾三迁于地势较高的卢医庙街市上,这样人们往返上下,时间长了,约定俗成,便习惯地称卢医庙热闹的街市为上街,即现在的上街村。1956年在上街村东南设上街火车站。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依据河南铝矿资源丰富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亲自批准我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河南铝业公司建址在上街区火车站南边,遂沿上街火车站名,建上街区。

(二)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变迁:上古为高辛氏祝融和有熊氏黄帝管辖之地。尧、舜、夏朝属豫州。商代为嚣(ao通敖)地。西周属东虢。春秋属郑国。战国属韩之成皋。秦设郡县,属三川郡成皋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仍属成皋县。三国时期属魏司州部河南郡成皋县。北魏时属北豫州部荥阳郡。东魏时属北豫州部广武郡。北齐属成皋郡。北周属北豫州部荥州、郑州。隋时属荥阳郡汜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孟州汜水县,唐、五代、宋仍之。金属南京路郑州汜水县。元属河南江北中书省汴梁路郑州汜水县。明、清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郑州汜水县。中华民国初属豫东道汜水县,民国16年(1927年)废豫东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区,直至解放前归汜水县管辖,1948年秋至1954年秋属成皋县(汜水、广武合并为成皋县),1954年,成皋县、荥阳县合并后,属荥阳县第五区。1958年8月5日,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豫民字(140)号文件批准,从荥阳县划出荥阳周村乡的郎中沟、任庄、左照沟、西郊段、聂寨、东马固和史村乡的夏侯、白马寺、左照、及白杨乡的廿里铺、大园等11个自然村成立郑州市上街区。当时全区人口为275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57人。土地面积11.425平方公里。同年8月20日,上街区所辖的11个自然村的10个农业合作社合并,建立上街人民公社。同年12月,荥阳的西马固村划归上街区,上街人民公社辖12个自然村。

1959年1月,荥阳市的上街村、东柏社、西柏社、武庄、肖洼、朱寨、沙固、南峡窝、北峡窝、西涧沟、石嘴、胡寨、四所楼、方顶、冯沟、观沟、何寨、魏岗、大坡顶、东郊段、南郊段等自然村,土地面积30.462平方公里划归上街区,和上街人民公社合并更名为马固人民公社。巩县的新中、小关、米河等320个自然村,土地70.954平方公里,人口82822人划归上街区,建立新中人民公社。1961年6月,经郑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马固人民公社分为马固、峡窝两个人民公社,将新中人民公社分为新中、小关、米河、茶店、小里河5个人民公社。当时区辖7个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将荥阳县刘河公社的东沟、河东村、柴寨沟、官顶、冯庄、岗寨、徐沟、庵上、后窑、孟沟、申庄、桑树坡、泉沟、任湾、张青岗、东反坡、西反坡、龙潭、煤窑沟、李庄、徐庄、毛沟、南毛沟、申家岭、黄永岭等26个自然村,土地面积11.8平方公里划归上街区,建立上街区肖寨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接收巩县大峪沟公社的雪庄、黑龙潭和磨岭大队的阎庄生产队,土地4.127平方公里,人口5970人,建立上街区大峪沟人民公社。至此,区辖9个人民公社。是年3月建立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事处、上街区矿山街道办事处。当时全区人口有13万,土地面积达127.84平方公里。1963年6月,将马固公社并入峡窝公社,撤销马固公社建制。将茶店公社并入新中公社,是年区辖7个人民公社、2个街道办事处。

1964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精神,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大峪沟、小关、新中、米河、小里河5个公社59个大队、571个生产队、680个自然村划归巩县管辖;将肖寨公社全部及峡窝公社大部共23个大队、95个自然村划归荥阳县管辖,至此区辖范围固定下来。保留7个大队、12个自然村,成立上街区农业公社。区辖1个公社、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5万,土地17.85平方公里。1971年2月中心路街道办事处分为济源路街道办事处和反修路街道办事处(后改名为新安西路街道办事处)。

1996年底,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即济源路街道办事处、新安西路街道办事处、矿山街道办事处及聂寨乡。

2001年,撤销聂寨乡,新成立了中心路街道办事处,工业路街道办事处,当时已有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6万人。

2004年7月,峡窝镇正式划归上街区,至此,上街区辖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郑州市上街区行政区划调整规划说明书》、《上街区志》。

6

当前形势

编辑

郑州上街区详细规划图 河南郑州上街区(1)

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既要满足当前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又不能对后代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⑵生态经济理论构架的形成。根据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和郑州市二十一世纪地区发展战略。上街区的城市发展目标为以铝工业生产为基地的生态工业城市。

⑶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人们的生活需求正从基本的物质需求上升到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居住模式也同时向居住区模式发展。

⑷行政范围的扩大。峡窝镇正式划入上街区行政范围,其本身给上街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⑸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省、市把铝工业作为上街区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并批准设立中国(郑州)铝工业园区,郑州市成立了铝工业园区建设小组,且郑上快速路业已开工建设,这为上街区在今后充分发挥铝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涉铝企业来园区落户,形成铝产业的集聚效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郑州上街区详细规划图 河南郑州上街区(2)

⑹大项目带动初见成效。“十五”期间,长铝公司在上街城区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大鹏电厂、70万吨氧化铝扩建工程、10万吨铝深加工等大项目将给上街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⑺撤乡建办的顺利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快,给上街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等也提供了大好机会。

(8)南部山区村民整体搬迁,旧村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9)南部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上街区的休闲旅游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为上街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10)北部飞机场,高尔夫运动休闲区,省级高尔夫训练比赛场地。

(11)工业路科技孵化园

(12)位于新310国道附近的上街区装备制造业基地(阀门产业园)是以阀门产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园区,被河南省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八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园区内有全球最大的焊丝焊剂生产商林肯电气合力(郑州)有限公司,园区的阀门产品远销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国家承压阀门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中心位于园区内部,是国家级的质检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