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

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1)

《寻隐者不遇》

题注:寻,寻访。隐者:指隐士,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无实考。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作者:唐·贾岛(779~843年),与元稹同岁,算是“元白、刘柳”同一辈人。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我怎么联想到《红楼梦》),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生平简历:贾岛出生布衣,连寒门都算不上。早年为生计所迫出家为僧。早年的经历养成他孤僻内向、自卑直率的性格。811年,33岁的贾岛在长安被韩愈发掘诗才,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难得一次考上了,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取消成绩,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更使他悲伤的是,他的至交好友孟郊于814年突发急病而死。824年,他的恩师韩愈又病逝。而此时贾岛依然是一介白身。直到837年,他59岁的垂老之年,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八品官。840年迁任普州司仓参军(依然是八品)。843年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2)

诗文格律:仄韵不研究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3)

注解及译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童子:儿童,这是指隐者家的学徒、弟子。言:回答,说。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家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采药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在:正在,就在。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所在的地方。

译文:就在这座大山中,只是林深雾绕,我也不知道他在山中的哪个地方。

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4)

赏析与感悟

1.写作背景: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可考。只知是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既然写作背景不可考,那就讨论一下“郊寒岛瘦”的写作风格吧。“郊寒岛瘦”这句话是宋朝苏东坡说的,意思是孟郊和贾岛的诗散发着一种苦寒、消瘦的气息,这评价是褒是贬呢?还真不好说,一方面可能批评他们的诗格局不高,一方面又可能是赞扬他们的炼字、苦吟的精神。

孟郊(751~814)的经历大致和贾岛差不多,他俩一样的仕途坎坷,一样的困顿潦倒,所以在他们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所以后世把他俩称作“苦吟诗人”,所不同的是,孟郊擅长“五古”,贾岛擅长“五律”。

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5)

2.写作手法:这首诗采用独特的“寓问于答”的写作手法,短短四句却包含环境、人物、情节等丰富内容。独出心裁的“问答体”,三番问答精简成二十个字,炼字功夫可见一斑。

诗人在寻访隐者好友路上的一棵松树下巧遇隐者家的学童,应该是喜形于色的问到:“你家师傅在吗?”只是这个问题在诗中隐去了。

童子回答道:“师傅采药去了。”

这就是不在家啊,诗人应该非常失望,要是普通朋友或许就扫兴而归了,但诗人或许和这位隐士交情深厚,所以他仍不死心,继续问道:“去了何处采药?”

童子回答:“只在此山中。”

诗人追问:“山中何处?”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这下诗人绝望了,怅然若失又无可奈何之下写了这首诗。

只三个精简的问答式的描写,情绪是一波三折,却描绘了白云飘渺的大山、行踪无定的隐者,机灵天真的童子,好一个世外仙境的画面。当然,最终诗人还是在表达自己寻友不遇的失落情绪的。苍松象征风骨出尘,白云象征高洁缥缈,诗中还隐藏着这样两个小彩蛋呢,真是言简意丰,精彩绝伦。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

3.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他出生草根阶层,天赋也是普通,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先天之不足,使他能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在仕途上他是困顿潦倒的失败者,但在诗坛上他却是励志的草根逆袭者,典型的勤能补拙的范例。

唐诗三百首绝句桃花溪讲解(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三十五)(6)

#在头条看见彼此#​

#浓情中国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