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崛起(为什么古时东南亚是印度化而非汉化)

为什么古时东南亚都是印度化而非汉化?

【古时东南亚】

以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和马来等为代表。

【汉化】

汉化,也称中国化华化,是指将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语言或文化同化入中国语言或文化的过程。

  • 广义上的中国化包括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对周边民族的同化与融合。由于汉人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悬殊的人口优势,因而在民族融合中扮演主导角色。
  • 另外,“中国化”一词也被中国的东亚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琉球所使用,用于描述历史上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这些国家的深刻的影响。这些国家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生活习俗等。

【印度化】

印度化可指:历史上印度文化的传播:1.印度文化圈;2.梵化。

【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以文化为主要特色, 并且各个文化圈內都有一个核心地区,由其向四方扩展,使周遭的地区在文化上表现出共同的特质。

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来说,学术界基本上一致公认,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起源先后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中华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古代印度崛起(为什么古时东南亚是印度化而非汉化)(1)

为什么古时东南亚都是印度化而非汉化?为什么古代东南亚印度影响比中国深远?

传播时机:印度和东南亚勾搭的时间比较早

  • 印度和东南亚的交往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
  • 到基督纪元之初,印度文明已开始越过孟加拉湾,传播到东南亚的岛屿和大陆。

传播路径:海上贸易交通枢纽,谁敢与我争锋

  • 印度洋贸易圈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苏美尔人文明区与印度河文明区的商贸交往。从这以后,随着印度洋周边经济的发展,印度洋周边的贸易逐渐活跃起来。在古典时代,航海者认识到季风的规律,并利用远洋航行的机会定期往来于印度洋周边。
  • 公元一世纪时,由于受香料和矿物资源的吸引,前往东南亚诸岛屿和沿海地区的印度商人愈来愈多,两地之间的交往也愈来愈广泛。——《全球通史》
  •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瓦解,公元 3 世纪后,印度洋、东非与地中海的大部分中转贸易让位于阿克苏姆。阿克苏姆出口商品重心转向波斯与印度

古代印度崛起(为什么古时东南亚是印度化而非汉化)(2)

传播载体:要想统治一方水土,要先统治他的思想

  • 在东西方贸易交往中,阿拉伯人、印度人充当了中介商人,印度商人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和东南亚也发生了经济联系。这样的双向经济交往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
  • 古代印度人的商业意识非常的强烈,他们一旦认识了这个地区,就充分利用已经开通的商道,频繁接触,印度的僧侣,不管是婆罗门教的还是佛教的,也随着这些商业活动来往于两个半岛之间,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更为重要得是,印度人凭借商业活动,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东南亚取得支配地位。由于商业活动的频繁,文化传播通过僧侣在宫廷中展开,而商业活动又通过僧侣在宫廷中所传达的宗教意识而进一步合法化、获得特权以及种种优惠,因而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度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
  • 以佛教传播路线图为例

古代印度崛起(为什么古时东南亚是印度化而非汉化)(3)

传播终极目标:拿下才是硬道理,我管你是移民还是殖民

  • 印度在公元3世纪前后向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和东南亚统治者对印度宗教文化的接受和推行也对印度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印度宗教文化传入之时,正是东南亚最早的国家开始建立之时。因此,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建筑、雕刻、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加速了东南亚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 到公元5世纪,印度化的国家,即是说按印度政治理论的传统方针所组建,并且信奉佛教或印度教的国家,已经在缅甸、泰国、印度支那、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地区建立起来。其中有些国家终于发展成为大帝国,统治着宗主国印度(metropolitan india)与中国南方边疆之间的地区,它们有时即被称为“远印度”或“大印度”。印度文明一旦在东南亚的土地上扎根,便部分地通过源于东南亚的各种力量的作用,部分地通过印度次大陆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而演进。许多学者用一系列“浪潮”来形容印度文明的向东传播。

其他因素:拜我国古代国情所赐,阿三哥玩遍东南亚(除了越南)

  • “华夷之辨”。
  • 值得一提的是,到中世纪末葡萄牙人登场时,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的文化区域,一是法国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跡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佔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一区域居于支配地位。本来,我们可以妥妥的扳回一局,但是明清的长期实行海禁,而且实行闭关锁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