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

在美国很多便利店里

指尖陀螺就像香烟一样

摆在柜台后方最显眼的位置

它是风靡全球 EDC圈的新一代网红

眼下却面临着销售禁令

不知传奇是否能续写下去?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1)

有多少正在流行的东西是你全然不知的?比方说指尖陀螺。这个去年年末突然风靡全球的小玩具,先是被玩家热捧,最近却争议重重,在亚马逊上可能面临全面禁售的危机。不过,它在某宝上仍然是畅销货,如果你想赶某种属于一簇年轻人的新潮,现在就可以去下单。

指尖陀螺风靡起来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它最早闻名于国外的 EDC 圈(EDC 即 Every Day Carry,指的是为了日常使用而每日携带的物品),因为携带方便,解放双手,又有一说它可以帮助戒除烟瘾、酒瘾,还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这一场从推特和 Instagram 上掀起的风暴很快席卷全球,让亚马逊上的卖家赚了个盆满钵满。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2)

▲ 这个售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的小玩具,还引发了收藏热潮。

紧接而来的不再是好消息,指尖陀螺的配件虽不复杂,却因体积小而引发了安全隐患,屡屡有未成年人不小心吞食了指尖陀螺的新闻报道。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要求家长们遵守玩具安全指南,比如符合年龄段才能使用、检查是否破损、是否通过合规渠道购买等。现在,亚马逊已经严禁售卖尖形的陀螺,更有可能在之后全面禁售指尖陀螺。这也影响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国市场。来自海外的指尖陀螺被卡在海关,国内的产品价格也面临跳水。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3)

不过这尚未影响到玩家的心情,这不仅仅表现在淘宝、阿里巴巴上成千上万的成交量,知乎、贴吧等网友的聚集地都对指间陀螺展开了热议,在微博上输入“指尖陀螺”四个字,你立刻发现数十个关键词和科普视频。

在知乎上,有玩家就指尖陀螺的存在意义表示,“就跟玩核桃一样,手头希望有个能捏着的东西,思考问题或者在路上可以一手玩着。”相比之下,指尖陀螺轻便、更为卫生,不少年轻人还青睐它的“时髦”和“酷”,带在身上全无负担。毫无疑问,大多数中外网友都认可了它的娱乐性和实用性,有人一掷万金跨国购买心仪的限量产品,同时也有人质疑这是一场无良商家利用国外热度的炒作。

然而,指尖陀螺诞生伊始时的作用并非耍酷。它诞生于1993年一个历史上平凡的夏天。发明者 Catherine Hettinger 告诉《卫报》的记者,她当时住在佛罗里达,因患有肌无力而(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肌肉无力)无法和女儿 Sara 玩耍。于是在女儿七岁那年,Heettinger 发明了指尖陀螺的原型,想以此拉近与女儿的距离。

1997年,受魔方、酷什球和宠物石头的启发,Hettinger 前往华盛顿给自己的玩具申请了专利。指尖陀螺的传奇就从这里开始了。总的来说,指尖陀螺的发展耗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美国大型玩具公司 Hasbro 拒绝上市这一发明,而在2005年,这项专利失效了。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4)

▲ 指尖陀螺款式多种多样,价格也不尽相同。

就在这时,小生产商开始生产各式各样的陀螺,它们通常用来辅助治疗患多动症、焦虑症或自闭症的孩子,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并缓解压力。这些陀螺大多是三脚或雪花型,塑料或金属制,配备有滚珠轴承,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用指尖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提到“ spinners ”,大多人想到的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 R&B乐队“ The Spinners ”。但那些最早发掘陀螺商机的企业家们却敏锐的捕捉到了一股藏在指尖的潜在热潮。

2016年12月23日,推销大业开始了。圣诞节前,福布斯宣称指尖陀螺是“2017年办公室必备玩具”。他观察到,有些主管因“太无聊只能咬指甲”,指头都“血肉模糊”,在崩溃之际他们用压力球交换了指尖陀螺。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5)

▲ 在 Torqbars 的官网上,多款产品都已经显示售罄。

例如 MD 工程的 Torqbars(被称作是指尖陀螺之王),标价在129.99美元到259.99美元,但因供不应求,在 eBay 上足足炒到了400美元。

YouTube 和 Reddit 上遍布了关于指尖陀螺的视频,有人介绍用法,有人开发了新玩法或是教授窍门。David King 是一个澳大利亚博主,其视频“焦虑者的指尖陀螺玩法”观看量超过了三百万次。他在视频中说:“指尖陀螺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玩它的人都觉得 King 在开玩笑。

指尖陀螺这个玩具,不只成人喜欢,孩子们也乐在其中。近日在美国,老师们最讨厌的东西之一就是指尖陀螺。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6)

▲ 孩子在教室里玩指尖陀螺。

不论是在上课时间还是课间,陀螺旋转在孩子们的指尖,老师对此无可奈何,“圣诞节假期后,一些孩子就开始玩指尖陀螺,很快剩下的孩子们都有了,指尖陀螺成了校园时尚。”

而在社交网络时代,名人效应才是最好的广告。美国著名女演员格温妮丝·帕特洛(出演《钢铁侠》)的儿子 Moses 在11岁生日时,收到了一套新的指尖陀螺,“之后他和朋友还有妈妈一起,在加利福尼亚乐高公园,度过了阳光灿烂的一天”。

在纽约上东区的7-11,指尖陀螺就摆在收银台后面。像香烟和一样,顾客只能向店员咨询购买。因为它的盗窃率太高了。“孩子们会来偷指尖陀螺,” 7-11的一名经理无奈地说,“你要问他们偷了多少,我真算不清楚。”不过也有一家玩具店的店主表示,小偷根本没机会偷到指尖陀螺, “因为它们很快就被哄抢一空。”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7)

▲ 孩子在课堂上玩指尖陀螺。

好景不长,众多地区的学校都禁止携带指尖陀螺上学,校方认为,虽然陀螺的售卖者声称它能帮助集中注意力,实际上它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纽约的 Cristina Bolusi Zawacki 老师在《职业妇女》上谴责指尖陀螺:“别说那些场面话了,它就是个玩具,我讨厌它。孩子们从笔盒或口袋里拿出指尖陀螺时,我五脏六腑都不舒服,就像是虐待狂版的巴甫洛夫铃铛实验。”(巴甫洛夫定律,又名条件反射定律,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在狗身上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无条件反应的概念。)

反对不是无的放矢。《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指尖陀螺是骗局吗?”的文章,文中引用了 Mark Rapport 博士(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系,儿童学习诊所的主任)的话:“陀螺类的东西更易使人分心,对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人来说不是好事。”

追根溯源,指尖陀螺的大批量上市是为了治疗患有多动症和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而眼下它不光没有起到如斯作用,还加剧了这一症结。当孩子们把玩指尖陀螺时,不可避免要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手中的玩具上去,自然不可能专心致志于本来专注的书本。如此一来,颁布禁令似乎是无可厚非。而成年人对其的着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对工作、生活的注意力,他们不再埋头玩手机,却投入了新玩具的怀抱。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8)

▲ 谷歌数据统计的指尖陀螺的热度波动情况。

但指尖陀螺的效应已经形成,不是一两篇报道就可以阻止。在亚马逊的玩具和游戏分类中,前20名的畅销商品,指尖陀螺占了17个,减压魔方占了两个。谷歌趋势显示,指尖陀螺的检索量激增。(减压魔方的六个面分别设有不同的开关、按钮、凹面、钢珠等操作键,用以减压)

Hettinger 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在佛罗里达集市上卖出去过几千个陀螺,可她那时没赚到一分钱,现在自然也没有。

丹佛的 Mark McLachlan 和 Matthew McLachlan(他们都只有20多岁)曾经在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上为减压魔方筹集15000美元,最后他们吸引到了足足六百万美元的创始资金。而为了复兴“经典”陀螺,62岁的 Hettinger 效仿这两名幸运的年轻人,开始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

Hettinger 的行为究竟是为了复兴自己的早年创意,还是试图在市场态势大好的情况下分一杯羹,我们不得而知,但眼下的禁售必定在 Hettinger 的心头浇上了冷水。从流行文化中寻觅商机永远是在大浪淘沙,而淘到的只会是少数者。

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Alex Williams&余佩文

编辑:余佩文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9)

能让文玩核桃快速成型的工具(00后手中旋转的这个玩具)(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