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奥会的绘画元素(天目书单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乐没听够)

时隔十四年,北京又一次惊艳世界!

且不说二十四节气的倒叙,四时不同之景,始于立春的万象更新。

还有那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凝成冰雕,精心雕凿的五环在春天到来之时,破冰而出,卓然而立。

最令人大呼意外的,是简约但又充满创意的点火方式。一朵朵雪花汇聚一处,中央有微小的火苗熠熠闪光。每一个“我”终于组成“我们”,“我们”中又包含每一个“我”……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处处是惊喜,各种小细节里藏满中国人的浪漫。

开幕式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还远不止此,早有音乐发烧友激动万分,为运动员入场式的19首世界名曲串烧疯狂点赞。贝多芬、莫扎特、威尔第、柴可夫斯基……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以及他们所创作的、根植大众血液中的旋律,成为了的冬奥之夜又一令人血脉贲张的记忆点。

有网友赞叹,匈牙利代表团入场时,《匈牙利舞曲》恰到好处的响起,看出了主创们满满的用心。

还有网友的观察角度刁钻,看台上的奥地利官员,随着旋律而舞,步伐应和着完美的三拍子。网友表示,这到底是音乐王国才有的素养。

开幕式上选用的乐曲,或活泼,或庄重,或典雅,或浪漫,不同的风格迎向同一种期盼,奔赴共同美好的未来。

曲单早已有乐迷整理好,但区区十几首,哪能穷尽古典音乐的魅力呢?为此,天目书单倾情奉上一份古典乐书单。相信这份书单,可以令资深乐迷们收获对古典乐的崭新理解,也足以令音乐小白们完成对古典乐的入门。

古典音乐,从广义上指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至我们所在年代前五十年作品的总和。这里的“古典”二字,并不指向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更多的是一个文化范畴上的艺术概念。这类音乐作品内涵丰富,奏响着人类最炽烈最跌宕的情绪。

它们在岁月的沉淀中历久弥新,却常常因为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事实上,古典音乐远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严肃和枯燥,也没有什么强行设置的门槛,如果可以真正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往往可以收获灵魂的启迪与精神的洗礼。

所以,怎么样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呢?天目书单先给您上盘开胃小菜。

关于冬奥会的绘画元素(天目书单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乐没听够)(1)

书名:《最美音乐史》

作者:鲁道夫·赫富特纳

译者:王泰智/沈惠珠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赫富特纳别出心裁地选取音乐史上最动人的十五个故事,从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到马勒、凯奇、古尔德以及“摇滚之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这些故事里,有幽默的、有粗犷的、有恐怖的,有悲伤的,但他们都是关乎音乐本身面貌的。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趣味故事集,也是一本可以令大人们重新理解音乐和作曲家的极简音乐史。

关于冬奥会的绘画元素(天目书单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乐没听够)(2)

书名:《外国音乐在外国》

作者:陈丹青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作为画家和作家的陈丹青涉足音乐领域,他说,他不过是假音乐之名义,而行趣味的批判。陈丹青更多着墨于音乐对人生的影响,音乐背后所蕴藏的文脉,以及音乐的独特气韵。对于初涉乐坛的读者,结合着书中文字去聆听相应的曲目,可以更好的敞开自己,投入到旋律之中,体味音乐带来的直观感受。

看完前两本书后,想来你对一些音乐大师也有了一定了解,也总有一些旋律自然而然地长进了你的心里。这时,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进行更加系统的赏读似乎也显得非常急迫了。毕竟,纵然一千个人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不能把哈姆雷特解读成哈利·波特呀!

关于冬奥会的绘画元素(天目书单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乐没听够)(3)

书名:《聆听音乐》

作者:(美)克雷格·莱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余志刚/李秀军

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克雷格·莱特手把手教您音乐鉴赏技巧。在本书中每个部分的结尾,你可以看到一个“音乐风格列表”,回顾每个时期的风格内部的音乐要素,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主要体裁。莱特教授用这种方式,悉心提炼音乐聆听技巧,带您深入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

想要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真正走入古典音乐的殿堂,一定还要来点硬核知识,这本专业音乐史想必不容错过。

关于冬奥会的绘画元素(天目书单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乐没听够)(4)

书名:《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图片为系列图书其中一本)

该套丛书共分四册,分别为《中世纪音乐》、《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以及《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丛书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威性最新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

如果,你看过了这些专著或随笔,觉得还是差点意思,不妨去到罗曼·罗兰的故事里,体味一位音乐天才的跌宕人生吧。

关于冬奥会的绘画元素(天目书单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乐没听够)(5)

书名:《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法】罗曼·罗兰

译者:傅雷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约翰·克里斯朵夫》曾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罗曼·罗兰耗时二十年精心打磨之作,书中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参考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平。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音乐天才如何与自身、与社会、与艺术相搏斗的故事,曾被认为是20世纪最高贵的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一个穷音乐师家庭里,从小显露出惊人的音乐天赋,这让他年纪轻轻即收获了不少大人物的赏识。但桀骜不驯的克利斯朵夫因为一次次的反叛言论和行为,让自己的生活一次次陷入窘境。

屡受打击后,克利斯朵夫的棱角最终被岁月磨平,年轻时的激情也逐渐消逝不见。他再也提不起任何反抗和斗争的意志,甚至选择了与早年的敌人们和解,站在了反抗的新一代的对立面上。晚年,他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专注于宗教音乐的创作,步入一种清明高远的境界。

罗曼·罗兰将一位音乐人的成长史和心灵史写得宛如一首荡气回肠的交响曲,小说四部分可以看作是交响乐的四个篇章,克利斯朵夫童年的热烈、青年的反抗、中年的潦倒、晚年的清明在跃动的音符中缓缓走过。

傅雷在本书译者序言中写道:“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底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模范,只因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较最完全的一个。而所谓完全并非是圆满无缺,而是再接再厉地向着比较圆满无缺的前途迈进。”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如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的音乐天赋,但这不妨碍我们去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汲取向上的生命力,永远热爱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