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

摩苏尔的“蒸汽压路机”

经过精心准备,2016年10月20日起,伊拉克政府军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盘踞的北部名城摩苏尔发起总攻。鉴于敌人惯常用地雷阵、炸弹卡车和短促突击的方法,伊军索性上演“结硬寨,打呆仗”的大戏,用先进的重型装甲车辆配合炮兵、航空兵火力,一步步蚕食“伊斯兰国”的阵地。前线上,曾在2014年遭“伊斯兰国”沉重打击的伊拉克第9装甲师再度登场,他们用美制M1A1坦克做先锋,以“蒸汽压路机”的方式向前推进,决心一雪前耻,荡平“伊斯兰国”的匪巢。

摩苏尔战役自2016年10月17日正式打响,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伊军主导的联合部队凭借人员及装备优势,在城市外围迅速收复失地。在“生死之战”摩苏尔战役之前,2016年6月17日,经过—个月的战斗,伊军成功收复距巴格达50千米的重镇费卢杰。时任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指出,费卢杰之战是剿灭“伊斯兰国”的转折点,伊拉克对极端组织最后据点摩苏尔发起总攻的战役已经蓄势待发。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美国特别代表麦克格克也表示,“我们支持的地面部队收复了拉马迪、费卢杰等战略要地,以及其他大部分区域,这为摩苏尔之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1)

为收复摩苏尔,伊军和配合作战的地方武装进行了长期准备。解放摩苏尔的计划,参考广受赞誉的解放费卢杰的方案。战斗开始阶段,主要是收紧对摩苏尔的包围圈,旨在切断城内“伊斯兰国”分子的外援和补给,封锁他们向西逃往叙利亚的路线。10月31日,伊军与极端分子展开短兵相接的巷战。伊军第一阶段攻城战的目标是收复摩苏尔东城,抵达底格里斯河东岸,然后,部队渡河进入人口密集的西城,彻底肃清“伊斯兰国”势力。担任攻城战的正是伊军第9装甲师。城镇战初期,该师的M1A1坦克营以连为单位,配备一至二个连的政府军步兵,进行扫荡战斗。在完全由装甲机械化部队组成的战斗序列中,其战斗巡逻队被编成至少由6辆装甲车辆组成的矩形方队。这些坦克装甲车辆平行推进,形成内线,保护对面车辆暴露的翼侧,在变幻莫测的巷战中为步兵作战提供360度的火力掩护。这种以典型的360度火力扇面封锁敌人的接近通路,并稳扎稳打的战法,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以M1A1坦克为战斗核心,充分发挥坦克凶狠强大的火力,面对只有轻武器的“伊斯兰国”分子,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在战斗中,M1A1坦克在主要街道上以环形队形保持运动接触,边打边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装甲的防护力。同时,尽可能充分发挥M1A1坦克的优势,在远距离就把“伊斯兰国”的火力点消灭。 逐街区的战斗中,坦克以极慢的速度行驶,以防止漏掉街巷中的目标,并将发现的情况通知后续车辆的炮长。伴随坦克的BMP-1步兵战车的标准交火距离不到200米,配备的73毫米炮可以从容对付敌目标,许多炮弹甚至穿过路障打到“伊斯兰国”躲藏的房屋中,大量杀伤人员和装备。坦克和步兵战车的车长利用各自的观察镜对对面的建筑物顶、车辆前方或炮长视野扇面的侧翼进行搜索观察,发现目标后立即转交给炮长处理。

作战过程中,伊军以环形队形进行攻击的作战方法,也是美军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这种做法会吸引敌人主要武器系统(自制爆炸装置)的攻击,由于主战坦克坚厚的装甲,面对没有反坦克利器的“伊斯兰国”,坦克受伤害的问题不容易出现。特别是攻击目标基本都是主战坦克。所以后面的步兵战车和随车作战的步兵受伤害的概率大大减小。在“伊斯兰国”全力攻击突出的主战坦克这一重要目标时,后方的步兵战车和步兵全力消灭开火的“伊斯兰国”。但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国”通常会更多地使用自制爆炸装置攻击并瘫痪突出的坦克,然后再想尽办法用RPG火箭筒和迫击炮将之摧毁,这迫使伊军更多地使用M1A1坦克作为攻击部队的领头车辆,发挥其重装甲防护的优势。M1A1坦克排长萨拉姆·贾维德回忆,在摩苏尔,一辆M1A1坦克外出执行任务的时长通常为四小时,“那是在巡逻状态下,我们驾驶坦克离开基地沿大街行驶,四小时后同伴就会来接班,我们返回基地”。不过一旦有战斗,坦克的任务时间就不固定了,“最长的一次,我们在坦克里足足待了36个小时”。那是一次营级规模的进攻战斗,由坦克掩护轻装步兵、排爆小组、搜索军犬对摩苏尔某区域实施清剿,“队伍里甚至还可以看到女民兵的身影,我们的角色实际上是‘保姆’,就是在一边看着,确保整个队伍的安全”。对坦克手们来说,这种任务比与敌人面对面交战还要辛苦,“我们要一直呆在坦克舱里,随时准备消灭突现的威胁。本来车内空间就不大,为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还得塞进足够多的饮用水、电解质饮料及野战口粮。我们呆在自己的战位上,几乎一动都不能动。”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车内的温度,“数字式温度指示计显示,车体外表温度高达65摄氏度,这种情况下没人愿意爬出坦克,否则非常有可能烫伤手脚。我们使用早期型M1A1坦克时,车内没有安装空调”。

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2)

对伊军坦克手来说,摩苏尔这样建筑密集的城市是最让人不安的战场。贾维德说:“我们的坦克随时可能受到攻击,作战环境非常恶劣,不过,在沙漠等空旷地带执行野战任务并没有太大难度,观瞄和侦察设备能保证我们先敌射击,对手往往还没看到我们就被摧毁。我们最不愿意执行的,是城市地带的巡逻任务。”庞大的M1A1坦克进入城市后,就像撞进蜘蛛网的小虫子,被密集的建筑物包围起来,而“伊斯兰国”分子就躲在建筑物里,伺机向坦克发起攻击。贾维德回忆称,他的坦克最多时一天遭到11次攻击,“尽管其中大多数是毫无目的的AK-47步枪扫射,但子弹打在装甲上的声音仍然令人心悸”。坦克行走在无人的街头时,所有乘员都不敢露头,缩在舱里祈祷不要被火箭弹击中,“每次回到基地,我们的夹克都会被汗水打湿,不是因为坦克内温度高,而是大家都很紧张”。在最危险的一次巡逻中,恐怖分子使用RPG-7火箭筒向贾维德的坦克射击。火箭弹擦着炮塔上部飞过去,打掉车外的通信天线。贾维德说:“炮长当时紧张得无法确认目标,连开两炮都没能清除危险。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训练时都能打出优秀的成绩,但在战场上,很少人能保持训练时的冷静。”据战后统计,伊军第9装甲师所收复的城区面积占到摩苏尔全城的约60%,可见其作用明显。

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3)

伊军“弃美投俄”?

尽管M1A1坦克在摩苏尔的表现“先抑后扬”,但伊拉克人却没有继续供养这位“神仙”的心思。实际上,由于公民服兵役的组织制度不同,美国军队推行合同兵役制,公民平均服役期限为3~5年,这段时间内坦克乘员可以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每名炮长在训练中平均发射150~250发炮弹,战车驾驶员的实际驾驶里程至少为1 800千米。伊军类似的指标非常低,士兵服役期仅为两年,人员每隔半年要更新四分之一,有经验的人离开了部队,代替他们的是刚从教导队毕业的新兵。因此在整个服役期内,炮长只发射40~50发制式炮弹,驾驶员行车里程约为600千米。他们带着这样的指标转入预备役。而他们的美国同行还需要2~3年继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太过精密的美国坦克并不受用。

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4)

美国“战区”网站主笔约瑟夫·特拉维希克称,美俄坦克最大的区别是设计理念,“俄制坦克设计思路从二战以来就没变过,T-90S还是侧重‘群战’(即‘打群架’),单打独斗绝非M1A1的对手。M1A1车重(70吨)之所以超过T-90S(46吨),就因为装备更多探测和防护系统,正面对战稳操胜券”。M1A1坦克生产商代表约翰·克里弗斯兰曾在“华盛顿装甲论坛”上称,若与M1A1“硬碰硬”,T-90S必败无疑,“M1A1的观瞄设备和热成像仪优于T-90S,能在坦克战中占得先机。通常来说,‘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命中’的一方总是胜利者。另外,M1A1的人工装填安排,在可靠性上强于T-90S的自动装弹机,而且其陶瓷反应装甲在防护力上也超过T-90S。”当有人谈及T-90S的主要卖点是射程达5 000米的炮射导弹时,克里弗斯兰显得有些不屑,“我们至今没听说过一次炮射导弹实战取胜的记录,我们不否认T-90S具备这一能力,但一种只停留在纸面或理论上的能力,并不能构成威胁”。

面对美方的讥讽,俄伊两国显得很坦然。俄罗斯卫星网称,伊军换装T-90S,不止出于性能考虑,还在于它更适合伊军需要。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分析师蒂姆尔·阿克哈米托夫称,伊军是冲着T-90S的实用性才买的,“T-90S皮实耐用、维修方便,特别是发动机在伊拉克常见的沙尘天气及恶劣地形中工况稳定,零配件更换简便,便于战场快速维修,这是精致的美国坦克比不了的”。另外,T-90S的防护力和火力更适合中东作战,“伊军未来的主要对手是几乎没有装甲力量的极端组织或叛匪,坦克技术含量不必太高。尽管T-90在某些方面逊于M1A1,但对付非正规军足够了”。阿克哈米托夫指出,T-90S的爆炸反应装甲可抵御火箭弹和某些反坦克导弹攻击,缺乏其他反坦克武器的恐怖分子拿它无可奈何,而在空旷的沙漠地带,T-90S的观瞄系统能在安全距离外发现目标,从容地选择使用炮弹或导弹攻击,让危险不得近身。

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5)

瑞士“军官”网站主笔塞巴斯蒂安·罗布林强调,“价廉”与“服务好”是伊军移情T-90S的重要原因,“在批量采购的前提下,T-90S的售价远低于M1A1,资料显示,M1A1单价约600万美元,而伊拉克在2017年购买T-90S的单价才250万美元”。另外,俄方承诺为伊军提供全方位售后服务,并提供与T-90S配合作战的武器,比如BMPT“终结者”坦克支援车。不仅如此,伊军觉得俄制出口武器比美国货“更讲良心”。相比本国自用武器,外贸武器往往会性能“缩水”,被称为“猴版”。罗布林称,俄罗斯的“猴版”T-90虽没有本国自用坦克上的“窗帘”主动防护系统,但侧裙、车尾格栅装甲及爆炸反应装甲套装一个也不少,算得上“良心产品”,与之相比,美国的“猴版”M1A1则“黑心”太多,不仅没有新式防护系统,连过时的贫铀装甲套装都拆掉,车载传感器和车际网络系统也远低于美军版本。正因为如此,伊拉克在2008年购买的140辆M1A1,已有50~80辆在与极端组织战斗中被毁,让伊军大失所望。

也有评论称,伊拉克选择俄制坦克,也有政治考虑。2018年5月,伊拉克国会选举结果揭晓,持反美立场的萨德尔政治联盟获胜,伊美关系因此蒙上阴影,“美伊军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阿克哈米托夫说,“如果伊拉克坚持购买M1A1,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等都将变得不可靠,这是伊军无法容忍的。”与此同时,受美国政府影响的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GDLS)也流露出不愿向伊军M1A1坦克提供服务的迹象。五角大楼曾宣称,伊军的M1A1至少有9辆落入什叶派民兵“人民动员军”(PMF)手中,美国怀疑该武装受伊朗控制,因此敦促GDLS取消对伊坦克维护合同。一旦成真,伊军的M1A1坦克用不了多久就会停摆,这也是刺激伊军改用俄制坦克的关键因素。

美国m1a2主战坦克介绍(美国M1A1坦克的伊拉克故事)(6)

美国传统基金会分析师詹姆斯·菲利普称,伊军使用美制武器的历史很短,应用上有许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不过他们有使用俄制坦克(如T-72)的传统,对T-90S并不陌生,所以换装后将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瑞士“军官”网站认为,伊军“弃美投俄”是从务实角度出发,选择最符合本国需要的武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