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水域治理(雄安新区潴龙河)
原创: 李红泽 源自安新在线
今天早上打开手机就看到了网友在昨天文章(雄安新区白洋淀:黄帝炎帝和蚩尤在这打响逐鹿之战,人类走向文明)里的留言,有的网友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篇幅很长,罗列的也清楚,可见是下了不小的功夫。认真浏览了一下,感觉获益匪浅,在此表示感谢!
昨天,网友重点谈了 “涿鹿”的问题,认为“涿鹿”一词应为“涿陆”,并指出这可能是《史记》中的一处错误,我不赞同这一观点。首先,我不否认历史上曾经有人提出过“涿陆”的说法,但只是少数人的一家之言,不能据此轻易的推翻经典。其二,在我们雄安西侧的太行山一线,存在着众多地名都是与“鹿”和“鹿山”有关,比如涿鹿、怀鹿、束鹿、巨鹿、获鹿等等,这些县基本都是千年古县。其三,目前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所有历史教材里采用的都是“涿鹿”的叫法,这说明学术界还是普遍认同“涿鹿”的观点。所以,我认为对于非主流的观点我们不能轻易的采信,更不适合向大众推广传播。
之所以今天开篇先回应网友的问题,是因为今天要写的题材与“涿水”是有关联的。昨天我说了,“涿”字从水从豕, 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水”代表着这是一条河流,与山无关; “豕”代表着这条河流的特征,其本意为 “猪”的意思。因此,“涿水”一词所包含的意义是这条河流的两岸经常有“猪”一类的动物出没。
在我们雄安的南部,存在着一条与涿水同样古老的河流,它的名字里同样包含了曾有“猪”类动物出没的信息,这就是潴龙河。相信很多淀南的朋友都很熟悉,它是白洋淀的一条重要支流,在安新刘李庄一带注入马棚淀。
传说,在上古颛顼时期,高阳一带经常有野猪出没,体大如牛,时常为害百姓。颛顼帝闻讯后,率众前往捕捉,并用弓箭射中了野猪。野猪中箭未死,咆哮一声腾空而起,化作一条巨龙。巨龙在空中盘旋一圈后,向西南方向飞去,钻入了太行山里。随即,山里冒出一泉清水,水势浩大,一路向高阳方向涌来。瞬间,高阳变成一片泽国,许多房屋被淹没。颛顼帝带领民众挖沟泄水,导流归槽,最终消除了灾害,从此便留下了潴龙河。
这虽然是一个神话传说,却也见诸于史书记载,在清代的《畿辅通志》里讲: “猪龙河,在新安县南六十里,即高阳之马家河也,流入雄县为高阳河,高阳故城东龙化村是猪龙河也。俗传颛顼时,有猪化龙而成是河故名”。
从文献记载中还可以看出,潴龙河的“潴”字在清代以前是没有三点水的,其本意指的就是“猪化为龙”。而且在故高阳县城的东侧,保留有一个村庄,名为“龙化村”,亦即今天的龙化乡,目前已经划入了雄安境内。
不仅如此,在我们雄安的周边散落着不少颛顼帝遗留的遗址,比如鄚州镇东侧的颛顼古城,龙化乡西侧的龟背城等等。关于龟背城还有很多传说故事,等今后有机会时可以单独写一写。
最后,插入两个题外话。
1、古时候,我们雄安周边很多郡县都是以水来命名的,比如涿州、涞水、涞源、曲阳、高阳、易县、博野、濡阳(安州)等等。除此之外比如定、安、雄、霸等一般都是北宋以后封建帝王为期盼边境太平而设置的地名。因为雄安地区从有易氏开始就是临水而居,然后逐步向西向南发展,我们的祖先对地理名称的认识也是先从水开始的。
2、我们要对民间传说或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应该保持“信其有”或是“容忍其有”的态度。如果我们总是以否定的态度看问题,那么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就会被摒弃,从而得不到继承。片面否定某一地区的历史信息对该地的文化伤害是很大的,比如我们安州的易水秋风台,我们的捞王淀等等,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争议,但也不影响它们成为我们雄安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有些历史信息确实是需要历史工作者去考证的,比如原来野史中一直怀疑光绪帝的死因,我们在一百年后就得到了证实。如果在过去的一百年间,学者们利用宫廷档案的权威性否定了它,也许它就会成为万古之谜。
所以,希望大家在对待雄安历史文化信息时,保持善意的态度。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上将府,豪奢与破败,你想象不到!
雄安新区的不召之臣
雄安新区白洋淀:除三害
即将离开雄安新区,由国际庄借调来的干部这么说
雄安千年古县地下奇迹工程:古战道与水长城
白洋淀的女人们
白洋淀渔民绝技——叉黑鱼窝
雄安新区,杨六郎守过的瓦桥关
雄安新区安新县的由来
安新“煤”事——今年以及去年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