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教育提供保障(强校先强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自2018年上海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来,多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周边居民口中“家门口的好初中”。这些学校的“强校”之路上,很多都打出了强师“组合拳”,而“强校工程”也给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迅速成长的舞台。

“强校工程”政策扶持助力青年教师锤炼内功

“我们六中的这届学生,是我从教三十几年来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我的最后一届学生,我可以心满意足地退休了。”带完2022届(2018级)毕业班后,松江区第六中学年级组长徐卫英感慨说道。让徐老师如此感慨的这届学生,正是2018年该校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后的第一届“强校毕业生”。

从这一届学生2018年六年级进校时和2021年九年级时的两次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对比来看,他们在“学业标准达成度”“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与压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进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松江六中在“强校工程”的引领下取得巨大进步,而这届学生正是学校飞跃的见证者。

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的背后,是教师团队实力的明显增强。当了2022届2班四年班主任的陆佳也老师就是在四年中迅速成长的青年教师之一,在2020年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她获得了论文一等奖、综合二等奖。“我想努力成为像徐卫英老师一样有教育智慧的神奇教师,所以我会在班级工作中动脑筋、想办法,努力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出色。”陆老师说。

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教育提供保障(强校先强师)(1)

松江六中陆佳也老师参加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区骨干共同体团队、区学科中心组的培训指导,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校长丁玉的言传身教,使松江六中一大批像陆佳也这样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校长丁玉看来,“强校工程”的政策扶持大大激发了老师们锤炼内功的热情。在教育教学竞赛方面,市、区级教师获奖人次显著增多,获奖频率显著提高;在职称评审方面,学校打破了十年无人评上高级的局面,近五年有7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申请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多。

此外,“强校工程”的实施使松江六中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有十几人获得市、区级奖项,其中,4位教师参与市“空中课堂”的录制。在2021年,新一轮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中,1名教师享受区政府津贴,12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学科名师,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比例翻了一番。

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教育提供保障(强校先强师)(2)

专家现场指导松江六中刘雯老师录制“空中课堂”课程

得到区“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后,化学教研组组长陈连红老师感慨说:“我们组可能是学校实施‘强校工程’以来受益最大的团队之一。行政‘推门观课’、随堂课、教研课、展示课、竞赛课,两位青年教师加入了学校‘青禾’团队并参加了系列培训等等,学校开展的每一个项目都引导老师们在‘课堂中’成长,在‘研究中’发展。”与此同时,专家指导也让老师们获益良多。在区“强校工程”专家——松江二中徐建春老师的指导下,陈连红深感校本研修的内容得到深耕,校本作业的质量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也更加自信从容。

名师“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实现飞越

作为黄浦区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上海市金陵中学自2018年被列为“强校工程”实验校以来,也通过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组合拳”,努力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金陵中学聚焦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改变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梯队建设不合理、教学活力不够、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紧扣教师发展的牵引力、驱动力、协作力和原动力,以四力聚合抓落实,通过强师促强校发展。”金陵中学校长曾强说。

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教育提供保障(强校先强师)(3)

金陵中学方婷婷老师执教《如何设计成果展》项目学习展示课

针对学校初中学段领军教师、名师、骨干较少的情况,金陵中学一方面提振信心,通过教学研讨会、骨干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向教师宣传“强校工程”方案,激发他们的进步热情;另一方面规划引领,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助力教师成长从分散、自发的状态转向系统、有序。

2018年,金陵中学成为“中考改革背景下跨学科案例分析”试点学校。在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带领下,学校地理教师叶佳丽开展黄浦区课程领导力课题“地理生命科学跨学科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在多名专家的指导下,叶佳丽完成了一系列教学论文的撰写,并研发了校本课程,还多次进行区级公开课展示,实现专业上的快速成长。

在准备区级跨学科公开课“我的城市我的公园”时,不论是课堂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活动的安排,黄浦区教育学院专家杨东平都给予了叶佳丽老师悉心指导。“刚开始设计课程的时候,我只关注到如何在课堂上把地理课和生物课串联起来,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叶佳丽说,经过和导师3个多小时的探讨,她终于找到了如何在地理这门基础课程中既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

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教育提供保障(强校先强师)(4)

金陵中学叶佳丽老师执教《古城公园》跨学科课程

“2015年我成为一名新教师,在职业发展最关键的阶段,有幸遇上了‘强校工程’,让我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作为黄浦区第二期地理名师工作室学员,叶佳丽还多次参与向明教育集团跨学科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的活动,这让她不但得到了专家指导的机会,还学习了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和做法。2019年,叶佳丽开设的“地理生命科学跨学科校本课程”获黄浦区第二届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一等奖。

除了叶佳丽,借助“强校工程”平台,金陵中学还推选了一批教师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优质教师发展梯队,市‘种子计划’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名师工作室学员、校级学科骨干基本涵盖初高中各学科。”校长曾强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