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

在两宋时期的宫廷悬案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狸猫换太子”。关于“狸猫换太子”的主角,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民间的评价一直都很不好,很多人都认为刘氏是一个心胸狭隘、性情残暴、城府颇深的女人。

然而,从北宋时期的史料记载来看,刘氏却并非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女人,司马光、苏轼等人对刘氏的评价还很高,显然史料中的刘氏跟民间传说的刘氏有很大的差别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

那么,这刘氏究竟是一名怎样的女子呢?历史上的刘氏到底是好是坏“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究竟从何而来?这个故事到底是民间对刘氏的污蔑,还是确有其事呢?我们一起来探索。

对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有很多版本,不同版本中的故事情节也有一定的出入。

元朝时期,民间杂剧社曾经写了一个北宋时期的故事,这个故事名叫《抱妆盒》,讲述的是宋真宗后宫中发生的事情,《抱妆盒》中讲述的“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则是历史上最早的版本。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2)

剧本中称,宋真宗统治时期,已被封为皇后的刘氏,妒忌得宠的李美人生下了皇子,所以便命宫女杀掉李美人和皇子,宫女悄悄将皇子塞进妆盒里送到宗亲王府养育。皇后刘氏多年后得知此事,下令将宫女处死了,皇子则是被宋真宗接到宫中教养,而这名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赵祯也因为杀母之仇对刘氏恨之入骨。

正是因为《抱妆盒》的故事,导致元朝之后的百姓们都认定刘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而且心狠手辣的女人。

明朝时期的学者安遇时,根据《抱妆盒》中的记载,将“狸猫换太子”的情节稍加改编后,写入了自己的小说《包公案》中,那刘氏在《包公案》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她又对赵祯做了什么呢?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3)

在《包公案》中,刘氏依然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女人,书中称刘氏当年为了登上皇后宝座,于是便将妃嫔李氏接到自己宫中生活。等李氏生下皇子以后,再悄悄派人将李氏所生的皇子夺走,刘氏还对外谎称这个皇子是自己的儿子。

由于李氏怀孕之时,宫中人尽皆知,所以刘氏只能在民间找一个女婴,用来替换李氏生下的皇子。由于李氏与刘氏之间的身份过于悬殊,再加上刘氏深受宋真宗宠爱,所以李氏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后来还因为情绪失控误杀了刘氏送来的女儿,结果被震怒的宋真宗被打入冷宫,李氏为了自己的儿子痛哭不已,后来眼睛都给哭瞎了。

多年后赵祯得以继位,李氏受到了“大赦天下”的恩惠,这才被放逐到民间生活。奉命查案的包拯在民间调查时,偶然间得知了李氏的冤屈,这才给李氏沉冤昭雪了。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4)

赵祯从包拯那里得知此事以后非常生气,当时便下令要将刘氏扔进油锅里,但是遭到了包拯的阻止,赵祯便让人勒死了刘氏。

虽说这《包公案》中讲述的“狸猫换太子”,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故事,但是明朝的君主朱祐樘每次听到这个故事,都不禁泪流满面,这又是为何呢?

实际上,这“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可不止刘氏一个人,明朝时期也有一位宦官曾经耍过“狸猫换太子”的花招,这位宦官就是明宪宗时期的张敏。

相传明宪宗当年唯独宠爱贵妃万贞儿,甚至连自己的皇后都不放在眼里。这万贞儿非常善妒,容不下任何得宠的妃嫔,平时就经常仗着明宪宗大的宠爱而随意欺压嫔妃。万贞儿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更是不断打压妃嫔,若是有妃嫔怀孕,也一定会遭到万贞儿的迫害。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5)

据史料记载,明宪宗曾经在内藏库宠幸了一个宫女,这个宫女也有幸诞下了龙胎,万贞儿得知以后便让宦官张敏去将这个孩子扔到水里溺死,但是张敏觉得明宪宗的孩子都被万贞儿祸害完了,明宪宗膝下一个皇子都没有,所以悄悄将婴儿养在了冷宫的吴皇后那里。

多年后,明宪宗感慨自己膝下无子,担忧江山后继无人。看到明宪宗如此忧思,张敏哭着请罪:“陛下,请您恕罪,您有一个儿子,只是我一直不敢告诉你!”明宪宗听完大喜:“我怎么会怪罪你呢?我的儿子在哪里?”

张敏这才胆战心惊地将当年的事情说给明宪宗听,明宪宗听完以后大惊,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差点被万贞儿害死。随后,这个养在冷宫的皇子被明宪宗接到身边养育,后来还继承了皇位,他便是明孝宗朱祐樘。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6)

因此,“狸猫换太子”可不仅仅是讽刺北宋的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同时也是在挖苦明朝明宪宗的贵妃万贞儿。不过,不管是杂剧《抱妆盒》、小说《包公案》还是小说《三侠五义》,其实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历史,很多学者和史学家都曾表示,这些杂剧与小说经不起推敲的,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根据史料记载,这包拯出生于咸平2年,天圣5年才考中了进士,此时的包拯都已经28岁了,由于家中父母不舍包拯离开,所以包拯一直都是在当地为官。

后来,包拯为了给接连去世的父母守孝,不得不含泪告别了官场。直到景祐4年,包拯才在同僚的建议下重回官场,而包拯此时获得的官职是天长知县,包拯因此去了安徽当官。而包拯到东京城,成为正式的朝廷官员,已经是庆历3年了。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7)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赵祯在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去世后,就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去世时是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包拯成为京官则是庆历3年(公元1043年),所以说赵祯寻母亲这件事情,跟包拯没有任何关系。

除此之外,章献明肃皇后刘氏从赵祯继位之初便垂帘听政,朝政大权一直都掌控在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手中,赵祯如何敢“处置”她呢?况且北宋时期杀害国母是大不孝,由此可以断定《包公案》中的情节是不成立的。

那么,北宋时期到底有没有发生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赵祯的生母李氏到底是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杀死的呢?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8)

景德4年,宋真宗的第二任皇后,即章穆皇后郭氏因病去世,宋真宗认为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所以便打算将德妃刘氏封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宰相寇准等人的激烈反对。群臣纷纷上书劝谏宋真宗,原因是“刘氏卑贱”。

宋真宗对大臣们的上书无比震怒,但是也无可奈何,不仅是因为北宋言官有“劝谏之责”,也是因为宋太宗当年也对刘氏非常不满,还曾经命人将刘氏赶出王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刘氏本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小就要靠卖艺维持生计,长大后还嫁过人,只是被狠心的丈夫卖掉了,刘氏这才阴差阳错来到了赵恒的府上。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9)

由于这刘氏本身出身卑微,从小就四处卖艺,还多次被卖,对宋太宗来说,这刘氏出身并不干净。然而,赵恒偏偏就喜欢刘氏这样的女人,宋太宗因此将刘娥视为“妖孽祸水”。

为了防止儿子继续被迷惑,宋太宗当即便下令将刘氏赶走了,只是赵恒实在是舍不得刘氏,所以便悄悄将刘氏养在别的宅院,直到赵恒继位后,刘氏才被接到宫中生活。

由于刘氏的出身卑微,而且又没有皇子,当时还因为干涉朝政惹得朝野不满,所以寇准等大臣都极力反对宋真宗将刘氏立为皇后。由于群臣反对,所以宋真宗也暂时搁置了立皇后的计划。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0)

为了抬高刘氏的身份,宋真宗想到了“借腹生子”的方法,这也是“狸猫换太子”的来源,那么这“借腹生子”又要从何说起呢?

原来,刘氏受到宋真宗宠爱多年,但是一直都没有生育皇子,朝中重臣阻止刘氏成为皇后,也是因为刘氏没有皇子。就在这个时候,刘氏的侍女对刘氏说:“娘娘,有神仙昨晚托梦于我,这神仙在梦中进入了我的腹中,成为了我的孩子!”宋真宗认为这是上天的预兆,所以便准备借侍女的“腹”,给刘氏生一个“子”。

大中祥符3年,刘氏的侍女受到了宋真宗宠幸,并且成功怀上了龙胎。有一天,侍女跟随宋真宗在宫中散步,结果头上的玉钗不小心掉在台阶上,宋真宗心想:“若是玉钗完好无损,宫中必定能诞生一位皇子。”侍女捡起玉钗一看,竟然真的完好无损,宋真宗因此大喜。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1)

后来,侍女果真生下了一个皇子,宋真宗对外宣称这个皇子是刘氏所生,但是刘氏并没有养育这个孩子,而是将孩子交给好姐妹杨淑妃养育了,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赵祯。两年后,宋真宗再次提出要立后,并且力排众议让刘氏登上后位。

正是因为有了赵祯这个儿子,宋真宗才得以将刘氏扶持为皇后的,所以“狸猫换太子”在当时也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只是民间为了增加戏剧色彩,编纂了很多虚假的情节。

刘氏成为皇后之后,在处理后宫的事情上,无一不是亲力亲为、秉公办理,所以后宫之事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宋真宗因此感到非常欣慰。除此之外,刘氏还经常出入御书房,陪伴宋真宗批阅奏折到半夜,宋真宗甚至夸赞刘氏“周谨恭密”。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2)

除此之外,司马光评价刘氏“于赵氏实有大功”,《宋史》中评价刘氏掌权时期是“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显然,不管是在宋真宗心里,还是在诸多史料记载中,刘氏都是一个对北宋有功的女人,只因为当时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哪怕是能力强如武则天、刘氏这样的女人,都会被冠上“妖后”的帽子。

而作为“狸猫换太子”的另一位主角,赵祯又是如何看待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的呢?

虽说赵祯从小就是被养在杨淑妃那里,但是刘氏并不是完全不管赵祯,刘氏反倒是很关心赵祯,但刘氏并不是像杨淑妃那样的慈母,而是一个严格的母亲,刘氏这样的母亲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3)

据《宋史》记载赵祯小时候身体不好,常常出现“风痰之症”,太医嘱咐赵祯少吃鱼虾类海鲜河鲜,以免病情加重。刘氏得知后立刻下令,不允许厨房给赵祯做鱼虾吃,但是赵祯有时候嘴馋,杨淑妃得知后便悄悄给赵祯做鱼虾吃。

除了关心赵祯的身体之外,刘氏还非常注重对赵祯的教育,刘氏经常用礼仪教法来约束赵祯,有时候甚至用了很严厉的态度和方式。

赵祯刚登基时不过才十岁,刘氏身为皇太后,又曾经辅佐过宋真宗,此时自然是要“垂帘听政”,以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虽说刘氏一直到去世才还政于赵祯,但是刘氏一直都在悉心教导赵祯,希望赵祯来日能够成为一位英明的君主。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4)

有时候,刘氏对赵祯的教导过于严厉,杨淑妃也忍不住劝说刘氏:“太后,您何苦要如此对待您的幼子呢?”殊不知刘氏对赵祯是“爱之深、责之切”,赵祯则因为刘氏的严厉而疏远刘氏,跟慈爱的养母杨淑妃关系要好得多。

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去世后,燕王赵元俨才对赵祯说:“陛下,您的生母并不是刘氏,而是李氏啊!李娘娘多年前就去世了,死的不明不白的,您要还她一个公道呀!”

赵祯得知此事以后既悲痛又震怒,当即便派人将刘氏娘家的府邸团团围住,随后便前去查看生母李氏的灵柩,结果却大吃一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5)

当年李氏因病去世后,身为皇太后的刘氏,为了保守住“狸猫换太子”的秘密,所以决定悄悄按照宫人的葬礼规格将李氏下葬,但是遭到了宰相吕夷简的劝阻。吕夷简对刘氏说:“大娘娘!您必须要厚葬李氏啊!这不仅仅是为了官家,也是为了保住刘氏一族呀,否则官家来日知道了真相,岂不是要龙颜大怒吗?”

刘氏也是听了吕夷简的劝告,所以才将李氏厚葬了。赵祯来到生母李氏的灵柩前,发现生母被厚葬,心中非常感动,这才恍然大悟地说:“看来这人说的话不能全然相信。”随后又走到院子里,抬头看着天感叹:“大娘娘(指刘氏),您这一辈子清白了!”

狸猫换太子瞎婆求救包拯大结局(狸猫换太子是否为真)(16)

赵祯离开后,立即让人从刘氏府邸撤出,而刘氏一族也因为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厚葬李氏的善举,而获得了赵祯的格外优待,赵祯还常常感叹:“大娘娘于我而言,是真正的母亲!”

由此可见,赵祯对章献明肃皇后刘氏也是充满敬意的,若是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真的杀了赵祯的生母李氏,赵祯又怎么会对她心怀感恩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