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的地位(王安石熙宁变法)
对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孰对孰错的争论,千百年来从未停过他们是一生的政敌,但却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私交,朝堂上争锋相对、水火不容,私下里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充分体现了君子之交、和而不同的风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的地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的地位
对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孰对孰错的争论,千百年来从未停过。他们是一生的政敌,但却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私交,朝堂上争锋相对、水火不容,私下里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充分体现了君子之交、和而不同的风格。
赵宋一朝,坐拥最繁华的商业、最庞大的军队、最冗余的官吏队伍,商品经济十分活跃、政府体制十分僵硬,民间十分富裕,政府积贫积弱。赵宋建国百年后,弊端越积越重、矛盾越积越深,暮气沉沉的赵宋政府坐拥大国富民、却在敌国环伺中勉力维持。在官家皇帝和执政宰相的面前,始终摆着两条路线:是维持现状、无为而治,还是改革变法、鹰扬扩张?这个问题始终没有标准答案,但在当时,前者是主流观点。因此,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在仁宗朝推行的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神宗赵顼继位后,朝堂形势开始产生变化。仁宗赵祯的儿子、兄弟们都早死无后,对于继承人只好选择了自己叔叔的孙子赵曙-英宗,英宗在位不到4年,死后传位给长子赵顼-神宗。赵顼自小“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崇拜韩非子商鞅吴起,崇尚“富国强兵”,“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加上自己和皇父赵曙是宗室旁亲继位,更加想建功立业、立威天下、以正其名。赵顼素知王安石之才,19岁继位,志气方刚、年富力强, 招王安石入京,开始变法。
神宗赵顼、王安石推行的熙宁变法,包括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免役法、均税法等等,不再详述。王安石改善财政的思路是开源,而司马光的政见则是节流;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司马光认为是“与民争利”;王安石的保甲法,司马光认为是害民之举(让百姓既养禁军、又自为兵);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司马光则指其成了形式主义,官员为了修河而修河,劳民伤财。王安石重制度改革,“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图强;司马光重人,国事兴衰在人而不在制,“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改大变、取乱之道也。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少数派,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多数派,互相攻讦、争论不休。
变法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就,改善了财政状况。尤其是熙宁六年河湟开边,王安石支持的王韶在甘肃青海拓边2000里,受降羌族30万,开辟了征讨、围困西夏的第二战场,是北宋军事上的一次大功。但同时变法带来的政局紧张、劳民伤国也是突出的。庙堂之上百官反对、宫室之中两宫太后反对,民间百姓自残以抗保甲法,【流民图】直送到天子案前。神宗赵顼的立场从继位之初的坚定变法、也逐渐的变为犹豫踌躇。熙宁九年王安石辞官隐居,改革法令逐渐被废或被搁置。6年后赵顼攻西夏失败,10年后(1085年),神宗赵顼抑郁而终,励精图治却壮志未酬。赵顼儿子赵煦不满10岁、继位是为哲宗,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暮年再次入朝、百姓夹道拥护,他第一道政令就是全面废止新法,并把部分军寨主动退让给了西夏,史称元祐更化。第2年(1086年)5月王安石郁然而终,9月司马光也去世了。
对二人政见对错的评价,笔者的个人浅见是可以做个假设:假设( )事权统一、独立施政20年,40年后北宋不会亡国。在这个括号里填一个名字会是谁呢?显然是王安石。司马光对日渐疲敝的国家并无良方妙策,只是老生常谈的劝行节约、爱惜百姓、施仁政、避战端等泛泛之谈。但国势已然如此,再继续无为而治无疑坐以待毙!虽说“胡虏无百年国运”、赵宋或许可熬过辽夏,但面对后起的女真和蒙古又将何以处之呢?唯有自立自强、方能安若磐石。反之,王安石视野更广、眼界更高,他明白“不破不立”的玄机,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改革续命,而改革如同割肉、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挣扎,王安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胆识魄力令人敬佩。可惜天不遂人愿,王安石施政不过数年、而且被处处掣肘,再加上很多小人混入变法派,导致变法一败涂地,未能达到扭转乾坤、富国强兵的预期作用。
总结王安石、司马光二人,虽然政见不同、在国事朝政上斗了一辈子,但同时互相之间又保持着高度的尊重和欣赏。一人失势之时,另一人绝不落井下石,王安石称司马光“国之栋梁”,司马光称王安石“嫉恶如仇、忠心耿耿、君子之风”,实在令人感佩。二人在文坛上同样都是大师,勤奋治学、影响后世。同时二人的道德品质也无从挑剔,王安石心怀家国、清廉朴素,司马光忠义孝悌、温良谦恭。另外,二人虽高居相位,均是和原配伉俪情深、坚不纳妾,德行无亏。此二人真可谓既为对手、又为知己。
(附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