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

东汉建安五年(200),刘备离开河北霸主袁绍,转而投奔了同为汉室宗亲的荆州牧刘表。由于年近不惑却依然膝下无子,刘备从长沙郡罗侯寇氏那里收了个养子,并为其取名为刘封。没过多久,甘夫人为刘备生下一子,也就是著名的“阿斗”,大名刘禅。如果将刘备的这两个儿子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是封建时代被视为极高荣誉的“封禅”。

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1)

如果单独提到“封”和“禅”,或许前者会让人想到册封,而后者则主要和“让”组合在一起构成“禅让”。那么,封禅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在封禅一词中,封是指祭天,而禅则是祭地,因此所谓封禅其实就是祭拜天地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帝王原本都对封禅趋之若鹜,但北宋之后似乎就没有皇帝热衷于此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封禅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封禅篇》,后来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进一步解释道:“登封报天,降禅除地。”一开始,其实封禅并没有固定场所,衡山、华山、嵩山等高山都可以作为封禅的举行地点。但随着一部分儒士提出泰山是五岳中的最高峰,因此封禅便被添加了一定要由天子在泰山举行这一必要条件。为两个儿子如此取名,可见刘备早在蛰伏于荆州之时就有着成为天子,并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拜天地的远大志向。

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2)

始皇三年(前219),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作为客观上的“千古一帝”,他自然而然地被后世帝王作为榜样。西汉初年,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帝王的铺垫后,汉武帝横空出世,他对内独尊儒术,对外征讨匈奴,文治武功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元封元年(前110),自认为足以和始皇帝比肩的汉武帝下诏东巡。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泰山举行封禅,汉武帝痛击匈奴后也同样前去封禅,有了这两个例子,后世凡是有进取心的帝王自然会对封禅这一盛大仪式心生敬畏与憧憬。西汉灭亡后,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完成了中兴大汉王朝的壮举。据《资治通鉴》记载,建武三十年(54)刘秀东巡,当时群臣纷纷进言,表示以其功绩足以进行封禅。

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3)

对此,刘秀的回答却是:“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尽管这次拒绝了大臣们的进言,但两年后刘秀又主动流露出了前往泰山封禅的想法。于是,建武三十二年(56),年过花甲的光武帝刘秀远赴泰山进行了封禅。联想到次年他便去世,或许刘秀正是因为预感到时日无多才想在人生最后阶段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唐朝,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对内勤于政务、任用贤良,缔造了“永徽之治”,对外则攻灭了以西突厥为首的众多强敌。麟德二年(665),李治与皇后武则天一同前往泰山,并于次年初举行了封禅大典。七十年后,缔造了“开元盛世”这一繁荣局面,将大唐王朝推向极盛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动身前往泰山,此时的他可谓意气风发。

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4)

然而,唐玄宗在位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此后尽管偶有“中兴”,最终却还是走向了覆灭。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终结了乱世局面,完成了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不过,北宋太祖、太宗两朝都一直忙于应对由北方强敌契丹建立的辽国,因此这两代君主并没有产生封禅的想法。

景德元年(1004),宋辽之间展开大战,尽管实际上宋军略占优势,但畏惧战争的宋真宗一心求和,于是与辽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虽然客观来说,这一盟约奠定了此后宋辽之间长期大体上和平相处的局面,但毫无疑问是一纸不平等条约。

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5)

对于盟约的缔结,宋真宗本人倒是显得十分满意,于是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执意动身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相比于此前举行封禅的五位君主,宋真宗不论是德行、才能还是成就都远不能及,换言之,他以一己之力拉低了封禅的档次。

封禅的是哪12位皇帝(封禅到底是什么)(6)

此后的历代帝王,不管是建立元朝、明朝的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文治武功同样成就极高的明成祖朱棣,以及“康乾盛世”的三位缔造者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对封禅一事绝口不提。其中,乾隆帝尽管六次登上泰山,却都没有遵从自己好大喜功的本性举行封禅。连他都不愿意,可见当时封禅对于帝王而言已经不再是什么重要的仪式,全然失去了曾经的含金量,而这,都要拜宋真宗所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