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学习、品质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孩子一起玩,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认为孩子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将来也可以变得优秀。这不!朋友佳佳又开始跟我抱怨她的孩子了:

“我家孩子就是不听话!都说了不让她跟班里那些差等生玩儿,他偏不听,这次考试考成这样,明显被影响了呀!”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1)

“这和跟谁玩有啥关系?不就是没发挥好嘛!”

“怎么会没关系呀!我上次去听一个专家的讲座,人家就提到了这种现象,把这个叫做‘共生效应’!”

……

我牢牢记住了这个词,回去以后,认真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我就跟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共生效应”,看看它是否真的对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一、什么是“共生效应”?

百度百科关于“共生效应”是这样解释的:

共生效应,是指一定的参照群体中的人们,在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和学习时,受到群体中成员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劳动成果的影响,在思维上获得启发,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现象。这种影响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的、潜移默化的,是发展与发挥个人潜能的社会激发因素之一。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

简单来说,你平常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这种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你自己可能都很难察觉。也就是说:“共生效应”真的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让这一说法更有说服力,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尔·盖茨的案例: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68年在湖滨中学相识,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比尔对艾伦的学识赞赏有加,而艾伦也对比尔的计算机天赋羡慕不已。随后两人携手开始从事计算机行业,艾伦喜欢专研,因此更加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创新,而比尔转而以商业为主,身兼多职,两人通过努力,终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计算机软件革命”。

人们总是说到微软就会想到比尔·盖茨,认为没有比尔,就没有微软,但很少人知道是艾伦成就了比尔,如果没有艾伦,可能就没有比尔如今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说,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真的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3)

二、“共生效应”是把双刃剑,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名言: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共生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把孩子朝好的方面引导,也可能把孩子带向深渊。

1、“共生效应”的正面影响

我们在最开头列出了一个案例,其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都是这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小朋友亲近,学习这些有些孩子的学习方法、做事方法,孩子在最开始可能并不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孩子的影响,一些不良习惯会随之被改正,到这时才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比如:星期天的时候,有些孩子喜欢把作业拖到周末晚上再做,家长怎么教育都不行。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出去玩,让他去找那些优秀的孩子玩,孩子一般都会悻悻而回,因为正常情况下,优秀的孩子都会提前完成星期天的作业,自然不会有时间跟他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这些孩子的影响,向优秀的孩子看齐。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4)

这就是“共生效应”对孩子积极的影响,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淡然,不可否认的是。“共生效应”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2、“共生效应”的负面影响

“共生效应”会对孩子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能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家长和孩子的手中。如果家长把孩子放置在一个优秀的群体中,孩子的自制力也足够强大,他就有很大可能变成一位优秀的人,反之也是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以后,都会改掉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比如:生活中有些男性爱吸烟,在有了孩子以后,要么就是不在当着孩子的面抽烟,要么就是为了孩子戒掉烟瘾。因为爸爸也是跟孩子相处时间很长的人,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抽烟,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而且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也有很大几率背着父母早早学会抽烟。而“共生效应”的这种影响就是一种消极影响,在引导孩子走向弯路。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家长如何利用好“共生效应”,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己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如同一张白纸,上面如何写、如何画,都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因此也有人说“家长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家长做什么,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在被无限放大。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

以我自身为例,有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我在说话时,一激动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说一些脏话,有次下班,我听到这样的脏话从孩子嘴里说了出来,我就知道这锅我甩不掉,我必须让自己做出改变,一切为了孩子,就这样孩子治好了我很多还毛病。所以说,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变得优秀,首先需要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己。

2、让孩子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并教会他们“择其善者而从之”

很多人会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一个人谦虚、好学,但这并不是说这些人身上的一切都值得学习,后面还有半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意思就是要选择他们身上对自己有用或自己欠缺的地方来学习,而不是全盘接受。比如: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就来气,每次都会说:“你咋不看看人家某某是怎么学习的?都在一个班,以后你就向他学习,他咋学你就杂学!”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我们所得“共生效应”是让孩子去接触优秀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从而变的更优秀,而不是模仿别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东施效颦的故事,同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只能通过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而不应该去模仿别人。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6)

3、让孩子走出“温室”,接触优秀的人和事

随着现在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抚养孩子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只要一个孩子,这就难免孩子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或者小皇帝。在他们眼中,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不需要向别人学习,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只会一败涂地。因此,在这里建议家长让孩子走出“温室”,多多接触一些优秀的人和事,这样孩子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比如我们在很多视频中都看到,有些小孩子会对烈日下或寒冬中的站岗的解放军、交警、门卫敬礼、鞠躬,这样的画面总会给我们以感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么优秀呢?因为他们走出了“温室”,他们知道这些叔叔做的都是对自己、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而他们的牺牲却很大。这就是走出“温室”,接触优秀的人的好处。因此,建议家长多带孩子走出去,接触这些正能量的人和事,这会有助于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无论是“物以类聚,人与群分”,还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优秀,但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不只需要孩子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在这里呼吁家长带孩子走出去,接触社会正能量,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为什么孩子不合群人际关系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7)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也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学习,如有育儿难题,欢迎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