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

引言

在古希腊神话中,泰坦族的神普罗米修斯怜悯人类生活在黑暗之中,他想要给人类以光明。于是他拿着一根树枝,等太阳神驾驶着马车从天空中最高处经过时,在车轮上点燃了树枝。由此他把火种撒向了人间,世间从此不再黑暗了。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古人类是从何时学会使用火的,但人类对于电的探索使用却是永载于文明史册的。

1752年6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迎着风雨放起一个装有金属探测装置的风筝。在一阵闪电亮起时,富兰克林感觉到手指上传来的麻痛,至此风筝实验向世间证明了天上的雷电和人间的摩擦静电是同一种东西。电力的研究由此开始了光辉的历程,电不再神秘而可怕,它将在火之后对人类的世界产生再一次革命性的影响。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1)

闪电击中的风筝

在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的一百多年后,一场光与电的战争打响。这场战争关乎着人类文明历程的走向,参战的有大发明家、物理学天才、精明坚强的实干家,还有资本巨鳄、投机家。即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然充斥着欺骗、诡计、阴谋、背叛,及至绝境逢生、逆转胜利,其精彩程度绝对不逊于任何一场军事战争。

下面,让我们从参加这场战争的人开始说起吧。

全民偶像爱迪生

爱迪生在中国人民脑海里的形象,一直就是吃苦耐劳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确实了不起,一生2000多项发明,1000多项专利,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说这些发明给后来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当然,爱迪生凭借着这些发明不但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19世纪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偶像。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2)

托马斯·爱迪生

关于爱迪生有一个谬误在中国流传甚广,那就是说他在火车上专心做实验,因为发生意外而被恼羞成怒的管理人员打聋了耳朵。记得我还在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讲到这里义愤填膺,控诉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我们也握着小拳头为小爱迪生打抱不平。

但其实事情只说对了一半,小爱迪生在火车上确实有一间密不透风的实验室,并且有一次实验发生爆炸,愤怒的列车长把他所有的实验仪器全都扔出了车外。至于他的耳朵,那是有一回他没赶上火车,有一位好心的列车员情急之下拽着他的耳朵往上拖,结果他感觉当时“整个脑袋好像都被扯掉了一样”。虽然他赶上了火车,但那只耳朵永远失聪了。

因为本文讲述的是关于电力的故事,所以我们后面关注的是他在电力和电灯专利的事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电灯还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早在1801年,一位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发现铂丝通电之后可以发光,由此无数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制造出可以替代燃油灯的照明设备。最终,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故事:爱迪生尝试了几千种材料之后确定使用钨丝作为灯芯,由此照亮了世间。因为爱迪生的贡献,白炽灯才真正成为一种廉价、耐用的产品,能得以大规模地生产销售。

现在电灯有了,要让电灯亮起来就要有电。在电力传输上,爱迪生选择了直流电的方式,并且终其一生与交流电作斗争。因为他认为交流电是危险且致命的,他无法相像未来有一天人们生活在到处都是要命的危险环境里。在电力还没有普及开来的时代,家庭使用的都是燃烧煤油的灯或者煤气灯,它光线暗淡也不清洁。爱迪生常开玩笑说这种灯是在“制造毒气”。他相信属于他的电灯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于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给摩根家装上全套的发电机和电灯。

纽约华尔街的大佬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是个传奇人物,他为人严厉,脾气暴躁且不苟言笑,但他关注科技的发展并且愿意为新生事物投资。爱迪生的施工队在摩根家的院子里安放了一个巨大的发电机,并且在摩根家里每个房间都铺设了电线,安装上电灯。当完工之后,摩根家的夜晚灯火通明,电灯所带来的气派与辉煌显然令摩根非常满意,因此这也成为了纽约市民所谈论的热门话题。当然,即使隔壁女士向摩根投诉发电机制造的巨大噪音,他也仍然不为所动。

从爱迪生所实施的这个工程来看,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发电设备的问题。因为直流发电机的限制,超过一英里的范围就无能为力了,如果在城市里要大规模地让电力得到应用,那势必要在宝贵的城市空间里安装上无数台发电机。这显然既不经济也不合适,只有富豪们才用得起的电灯,也不是爱迪生的愿望。他当然希望整座城市都可以明亮起来,漫漫黑夜中时代呼唤着另一位天才。

塞尔维亚天才特斯拉

1884年6月6日,揣着兜里仅有的四美分和一封给爱迪生的推荐信,尼古拉·特斯拉在纽约港跳下了船。第二天特斯拉就在第五大道爱迪生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两位19世纪最杰出的人物就此相遇了,那封给爱迪生的推荐信是特斯拉在巴黎的雇主查尔斯·巴彻勒所写,在信里巴彻勒写道:“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3)

尼古拉·特斯拉

彼时爱迪生已经名满天下,那就是时代的标杆。而特斯拉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来自塞尔维亚的年轻小伙。但巴彻勒并没有看走眼,可以说爱迪生改变了当时的世界,而特斯拉的研究则改变了一百年后的世界。话说当时爱迪生对这个前来面试的小伙子印象也很好:特斯拉身材修长、举止得体,谈吐富有教养。就这样,特斯拉开始了在爱迪生手下的工作岁月。

特斯拉思维缜密,且动手能力也极强,总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机设备的维修与改进工作。爱迪生对此也是颇为赞赏的,并且和他打赌说如果能将直流发电机改造的运行更加稳定就给他五万美元。当时爱迪生公司生产的直流发电机因为设计与结构的原因经常出现各种故障,所以爱迪生也迫切想要能够稳定运行的发电机。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天才来说这并非难事,他果然再次完成任务。特斯拉向爱迪生提及那五万美元时,爱迪生拍着他的肩膀说“这只是一个美国式的幽默而已”,并不是真的会给他五万美元。

后来当特斯拉离开爱迪生时,很多人将其归因于这“五万美元”产生的误会。但在我看来则未必,因为五万美元在当时来说是一笔很夸张的巨款,爱迪生虽然有钱,不至于说大方到这种程度,他自己做研究也是急需资金的。所以特斯拉要钱的心情也未必真是民工讨薪,更应该像是下属跟老板邀功请赏之意。当然,特斯拉在爱迪生手下的待遇也并不低,不会说日子过不下去。不过特斯拉离开爱迪生最大的原因应该还是在于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上。

前文已经叙述了爱迪生一生忠诚于直流电,谁要反对直流电他就跟谁死磕。恰恰特斯拉以其天才的头脑发明出了多相交流发电机。准确来说,当时德国人西门子已经发明出交流发电机了,但是因为结构设计的缘故,需要额外加装一个整流器,而这个整流器却会与电刷摩擦导致不耐用。整流器的维护与保养成本又很高,这样就导致发电的成本很高。特斯拉的伟大在于他发明的交流发电机是使用旋转磁场发电,没有了整流器和电刷,不需要导线,结构简单并且稳定耐用。

可以想象,特斯拉怀揣着这样的发明而又得不到爱迪生的支持,他怎么可能还能待得下去。于是他毅然离开爱迪生,并且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可是特斯拉在科学上有着天才的头脑,但在生产经营上却好像不怎么灵光。当他成功地注册了专利并开始有了业务时,却被一些精明的商人给盯上。这些奸商们为了得到特斯拉的专利而无耻地欺骗了他,特斯拉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可怜的特斯拉又一如当初来到纽约时那样身无分文了,不过幸运的是他在一些朋友们的帮助下又重整旗鼓并且在全美国打响了名头。

但仅凭特斯拉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如日中天的爱迪生相抗衡,直到他遇到另一位同样杰出的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

实干家威斯汀豪斯

威斯汀豪斯早年从铁路业务起家,他发明了有革命意义的空气制动器,并为此申请了专利。他极有远见地没有给铁路公司生产许可权,而是规定只有他在匹兹堡的工厂才可以生产这种空气制动器。当然,他也遭遇了来自铁路公司的阻挠,而强势的铁路公司一旦表现出对他专利的侵犯,他则毫不畏惧地进行回击,声称要将铁路公司告上法庭。坚定而勇敢的威斯汀豪斯先生获得了胜利,也因此而积累起了相当可观的财富。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4)

乔治·威斯汀豪斯

在经营铁路业务的这段时期里,威斯汀豪斯接触到了许多电力的应用,也因此对电力能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富有远见的威斯汀豪斯预见到电力将会在生产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那时他就打定主意要进入电力行业。这位实干家在行动之前先对爱迪生的公司产品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因为当时爱迪生是电力行业与科研的领袖级人物了。

在了解了爱迪生直流发电机之后,威斯汀豪斯也意识到这种设备的最大问题:传输距离有限。他想要的是同时能够服务千百万人的设施,显然每隔一英里就要安装一台发电机的方式他无法接受。而交流电在进行远距离传输时则需要很高的电压,它的安全性又是一个问题。于是在正式进入电力行业之前,他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并且从多方收集资料打探消息。功夫不负苦心人,偶然他在一本专业期刊上读到一篇讲述变压器的文章,这给了他极大的灵感。

变压器这种设备可以将输入的高压电转变为低压电输出,这样只要将发电厂建设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然后在市区内分布若干变压器就可以达到电力普及的目标了。威斯汀豪斯为这个想法兴奋不已,他也立即发挥实干的精神,指示手下在欧洲寻找合适的变压器并寄回美国。但那时变压器还处在研究之中,难以找到合适好用的设备,他的手下费尽周折之后给他寄回了一台名为“高拉德-吉布斯”的仪器。

这是以其发明者命名的机器,可在拆箱之后工程师们发现这机器几乎无法使用,存在诸多的问题,甚至于工程师们打算将其退货。威斯汀豪斯此时展现了其坚定而有耐心的一面,他劝说工程师们想办法将其重新组装并使之可用,并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工程师们没有让威斯汀豪斯失望,经过艰苦的努力,基本上是将这机器拆开又重新安装一遍之后,这机器居然可用了。威斯汀豪斯满心欢喜,并且让工程师又对设备进行了一番改良,使之结构更趋于简单且成本更低。

终于,威斯汀豪斯有了进军电力行业的信心与勇气。为此他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来专门进行电力业务,这公司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西屋电气。

为了能够使用特斯拉的交流电专利,威斯汀豪斯付出的代价是每发一度电要付给特斯拉2.5美元。这是一个极其高昂的代价,甚至在一场关乎他命运的危机中,这成了投资人指责他的主要理由。不过,在遭遇那场空前的危机之前,等待着他的是来自爱迪生率先发起的针对交流电的战斗。

前哨战:电刑椅

威斯汀豪斯是一个讲求实效的人,他在购买了特斯拉的多相交流发电专利之后,就开始生产并运营电力业务了。这给了爱迪生很大的压力,我们知道爱迪生支持的是直流发电方式,并且他的公司已经在生产并维护着为数不少的设备。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况且交流电专利是在特斯拉手里,因为曾经有过一段不怎么愉快的经历,要让爱迪生低下头去求特斯拉显然也不靠谱。于是爱迪生选择了发动一场针对交流电的近似于无底线的战争。

爱迪生是一个意志力极其坚定的人,他的这种精神用在科研生产上帮助他创造了工业界的诸多奇迹。但当他把这种精神用在攻击对手上时,却给后世留下了非常不光彩的不择手段的印象。于是老板一打瞌睡马上就有手下送上枕头。这个人就是纽约州的电刑专家哈罗德·布朗。

布朗早年曾经受雇于爱迪生,但布朗后来成为电刑专家也未必和爱迪生能脱得了干系。反正事实是当爱迪生需要打击交流电时,布朗就狂热地鼓吹交流电行刑的“快速、无痛苦”效果。他们此时需要一个“成功案例”,于是一个叫威廉·凯姆勒的倒霉蛋成了第一个吃电刑螃蟹的人。

凯姆勒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混蛋,他在一次酗酒之后杀害了他的情妇。哈罗德·布朗看中的是可以在这个混蛋身上试验他的电刑。爱迪生的算盘就是将交流电与行刑、死亡、恐怖联系起来。给公众造成一个印象就是想到交流电时脑子里出现的是断头台的画面。这显然让威斯汀豪斯不能接受,但他也绝非一个轻易就屈服的人,他毫不退让地选择了顽强的斗争。

明星律师伯克·科克兰成为凯姆勒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领导着公众反对电刑的行刑方式。科克兰所依据的是法律中禁止对犯人施行酷刑的规定, 而哈罗德·布朗则诡辩称电刑是安全且“无痛苦”的。因此坊间有传闻说科克兰是威斯汀豪斯暗中聘请来与爱迪生作斗争的,不过此说一直未得到当事人的证实。而法庭之外的布朗则快马加鞭地制造他的电刑椅,厚颜无耻的他甚至向威斯汀豪斯提出购买三台交流发电机以用于行刑,估计威斯汀豪斯觉得这人就是吃翔长大的吧。

此时,又一个阴险势利的小人登场了,他就是汤姆森-休斯顿公司的查尔斯·科芬。我们要记住这个名字,因为历史将会告诉爱迪生玩弄阴谋者必定会被阴谋所玩弄。科芬起先是与威斯汀豪斯合作使用他们的交流电设备,但因为打过交道以后威斯汀豪斯很讨厌科芬的小人作风,于是科芬就倒向了爱迪生一边。

科芬正是看到布朗心急火燎地寻找交流发电机,于是利用自己之前掌握的关系从二手市场上买回了三台西屋电气生产的交流发电机。至此,爱迪生这边获得了最想要的东西,接下来就只差把凯姆勒摁上电椅然后拉下电闸了。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5)

电刑椅

科克兰仍然在为反对电刑而努力,他努力的方向就是将电刑定义为一种酷刑。科克兰通过在听证会上对布朗进行机智的盘问,而将公众的焦点吸引到电刑可能造成的人身痛苦上来。在这一回合科克兰取得了暂时的领先,而对方阵营显然有些坐不住了,于是扔出了最大牌的王炸:爱迪生本人出席听证会。

那是一个阴雨天,爱迪生终于撕下表面的最后一点伪装,公开站出来为直流电背书。在听证会上,爱迪生很不厚道地利用了自己电力行业权威(全民偶像)的地位,作证说交流电是迅速、无痛致死的。会后新闻媒体也倒向了爱迪生一方,理由很简单:爱迪生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执着的科克兰也一直没有放弃,仍然在寻找专家,搜寻证人出庭作证。但此时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件导致情况急转直下。一位叫约翰·菲克斯的工人在一次高空作业时误触高压电,在被多人目击的情况下浑身起火掉落在地身亡。这起事件触发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而爱迪生瞅准这个机会更是站到台前摇旗呐喊,公然叫嚣:让交流电灭亡!

爱迪生四面出击,撰写文章抨击交流电,对威斯汀豪斯实施人身攻击,俨然一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嘴脸。而威斯汀豪斯则继续针锋相对地以科学事实和研究数据为依据在媒体上进行反击,他在心里始终相信抹黑与谣言终将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交流电一定会获得胜利。

但是留给凯姆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科克兰的上诉被驳回,凯姆勒将被执行电刑。关于电刑的过程,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绿里奇迹》中有相当逼真的再现,看过的朋友可以自行脑补。不过这起历史上真实的第一次电刑是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如担心引起不适者请跳过下一段)

第一次通电结束之后法医检查时惊叫道:“上帝,他还活着!” 于是所有人都处于崩溃、大脑短路状态,慌张地把人又抬回电刑椅,再次加大电流通电,直到坐在电椅上的人不停地颤抖、开始起火发出焦糊味。有观刑者哭喊着说“赶紧杀死这个人吧。” 有一位记者因为压力过大而昏倒在地,在场多人呕吐不止,数位警察痛哭流涕。我知道你一定又想起《绿里奇迹》里那个叫戴尔的可怜人,史蒂芬·金一向擅长营造恐怖惊悚的气氛,但现实远比他编的故事还要可怕。

一出闹剧终于以悲剧收场,但这还只是光电战争的前哨战而已。对于走入战场的各位斗士们来说,这仅是第一回合的较量。不过在进行命运的决战之前,他们遭遇了各自的危机。

转运:威斯汀豪斯的危机

在凯姆勒被电刑处死之后,爱迪生并没能阻止威斯汀豪斯的电力公司成长的步伐。在四年时间里,西屋电气从年销售额15万美元增长到了400万美元,因为交流电站的便利性是难以匹敌的优势,威斯汀豪斯的电力事业反而蒸蒸日上。但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危机却突袭了威斯汀豪斯。

1890年11月的某天,远在英国的巴林兄弟银行可能会倒闭的消息传到了美国,纽约华尔街上的那些银行家们如末日将要降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彼时的世界金融中心是伦敦,美国的金融界是极度依赖于英国的投资的。但英国的投资者那时看好阿根廷债券,谁曾想这个南美国家爆发的一场革命就让英国人血本无归,巴林银行便是最大的冤大头。

与爱迪生不同,威斯汀豪斯在发展自己的电力事业时仰仗的是私人渠道的融资,多来自于亲朋好友和社会名流的投资。当然,因为威斯汀豪斯极其出色的经营能力,这些人在他身上是一分钱也没少赚。但巴林银行的危机则导致整个社会都出现了恐慌心理,在这个时刻他们想到的不是与威斯汀豪斯共度难关,而是想抽回自己的投资。这对威斯汀豪斯来说显然是雪上加霜,本来电力公司的发展就急需资金,这边不仅得不到支持,还要抽走公司已经捉襟见肘的现金。

而爱迪生之所以没有这种担忧,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紧抱皮尔庞特·摩根的大腿,这位华尔街金融大亨有的是支持爱迪生的底气。焦头烂额的威斯汀豪斯为了保住电力公司不得不跟那些投资者展开艰难的谈话。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古今中外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之前威斯汀豪斯春风得意时,这些投资者哭着喊着要把钱投给他。但危机乍现时则翻脸比翻书快,在此危难时刻威斯汀豪斯想到了一个人:尼古拉·特斯拉。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6)

交流电发电机原型

因为威斯汀豪斯使用的是特斯拉的多相交流发电专利,所以要向他交纳一笔不菲的费用。前面已经说过每发一度电就要给特斯拉2.5美元,因此这笔费用也成为了投资人指责威斯汀豪斯乱烧钱的主要理由。终于有一天威斯汀豪斯走进了特斯拉的实验室,与他进行了一场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谈话。这也是很多传记中着力渲染的著名场景。

威斯汀豪斯:“你的选择将决定我公司的命运。”

特斯拉:“假如我不放弃我的合同会怎样呢?”

“那么我将宣布破产,之后会有银行家来和你打交道了。”

“如果我放弃合同,你保存了公司之后,你会将我的多相交流电系统推向世界吗?”

“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我保证。事实上我的目标就是要让全美国的人都用上交流电。”

特斯拉站了起来,用力握住威斯汀豪斯的手说:“威斯汀豪斯先生,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当别人不相信我的时候,你愿意相信我。当别人犹豫畏惧的时候,是你坚定地支持我。我的多相交流电系统可以给这个文明世界带来光明,这对我来说比金钱重要得多。我将撕毁这份合同,你将拯救你的公司,并且继续发展我的发明。你永远也不会有专利税的纠纷,这样行吗?”

相信特斯拉伟岸的形象便是在这场让人热泪盈眶的谈话之后给树立起来的,而威斯汀豪斯获得了他想要的喘息之机。与特斯拉达成的协议显然有利于他解决与投资人之间的纷争,事情总算是在向着好的一面发展了。而他的“老朋友”爱迪生却陷入了另一场更加可怕的危机之中。

出局:爱迪生的危机

早前爱迪生为了将名下各个不同电力业务的公司统一组织管理起来,便进行了一次重组合并操作,合并之后的公司名称是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到1889年时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已经是全美国最大的公司了,彼时的爱迪生简直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但在盛世之中危机已经潜伏,而给爱迪生带来彻骨之痛的人正是我们在前文提及的查尔斯·科芬。

科芬早年经营制鞋业,后来凭借他的手腕能力将汤姆森-休斯顿公司的电力业务经营得风生水起。不过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想而且敢干。他一开始看中的是威斯汀豪斯的交流电技术,所以也一直与他进行合作。当威斯汀豪斯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时,他想趁人之危将西屋电气与自己的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合并,结果只是招来威斯汀豪斯一顿轻蔑地嘲笑。后来特斯拉放弃专利助威斯汀豪斯度过难关,科芬眼看也没有了下手之地。我们为什么说这个人敢想,就是他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更恐怖的巨无霸:爱迪生通用电气。

爱迪生什么人物?放今天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大神,不过他也有着和乔布斯一样的软肋:投资人。乔布斯被董事会扫地出门的故事人皆尽知,而握着爱迪生命门的人则是皮尔庞特·摩根。应该说爱迪生和摩根的私交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是天才发明家,一个是大资本家。两人在产业界的通力合作成就了爱迪生的电力王国,这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

威斯汀豪斯手中的交流电技术、爱迪生手中的电灯泡专利,这都是查尔斯·科芬眼中的唐僧肉。但前者是块硬骨头,让他没有下嘴之地,不过后者显然有可趁之机。科芬很清楚爱迪生通用电气实际上的控制者是摩根,要想实现他的目的,得从摩根身上下手。科芬也许没有发明的头脑,也没有多坚韧的意志力,但他对资本家的本性却是摸得相当透彻,那就是对于利润的渴求。

科芬玩弄财技的水平相当了得,汤姆森·休斯顿公司的利润率是26%,而爱迪生通用电气则是11%。于是科芬投摩根所好,有意无意地将这一对比透露给摩根,这位华尔街大亨终于坐不住了,将科芬召至办公室面谈。这是科芬等待已久的机会,面对摩根他胸有成竹地建议摩根将爱迪生通用电气买断并与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合并,并且由他来领导新公司的管理层团队。

科芬甚至有些露骨地表示:“爱迪生是个天才发明家,但他显然在管理公司上并不怎么在行。” 摩根拿起雪茄深吸了一口,随后将烟雾缓缓地喷出,在弥漫的烟雾里,科芬很想看清楚摩根的表情是什么。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7)

皮尔庞特·摩根

1892年2月5日一个寒冷的冬日上午,阿尔弗雷德·泰特,爱迪生的私人助理,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日常事务。一位记者走进来告诉他爱迪生通用电气就要和汤姆森·休斯顿合并了。泰特起初认为这是记者们又在炒作一个很老的谣言,但当他确认之后就疯了一般地冲出办公室跑去找爱迪生。当泰特找到爱迪生并告诉他这个可怕的消息后,泰特就后悔将这个消息告知这位大发明家。因为他发现爱迪生原本白皙健康的脸色刹那间变得如冰雪一般苍白。

太委屈,连分手也是最后让我得到消息。如果爱迪生喜欢K歌的话,他一定会霸着麦把《太委屈》唱得如泣如诉。他被摩根无情地抛弃了,尽管摩根的豪宅里曾彻夜灯火通明地点亮着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摩根甚至将重组后的公司名称里的爱迪生字样都给去掉了,新公司名是:通用电气。摩根不在乎公司名叫什么,只要能给他带来滚滚的利润就行。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迪生对交流电的敌意从来就没有消除过。在商言商,交流电相比于直流电的巨大成本优势,这一点科芬还是相当门清的。从科芬最开始找的是威斯汀豪斯合作,就能看出他对交流电的青睐。而对摩根来说,让爱迪生出局也有利于通用电气在交流电上进行发展。谁也不能挡住他的财路,哪怕这个人是爱迪生也不行。

心高气傲的爱迪生事后向记者们表示是自己主动出售公司,并且要进行另外更远大的创造发明活动。但他心里清楚从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里被踢出局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这还承载着他的电力梦想,让爱迪生这个名字享誉世界的白炽灯,在事实上已经和他无关了。在此之后,查尔斯·科芬接掌了通用电气,继续着这场与威斯汀豪斯的光电之战。

不知道爱迪生在最后一次关上办公室的门时,会不会想起那个并不遥远的查尔斯·科芬带着三台二手交流发电机来见他的下午。

芝加哥世博会

1890年,在雄心勃勃的芝加哥商界精英们鼎力支持下,芝加哥市从申办世界博览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战胜了另外三个强劲的对手城市,获得了1893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一届世博会将在1893年5月1日开幕,是以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四百周年。

芝加哥的企业家们有着光辉的梦想,希望借助本次世博会将芝加哥市提升为一流国际大都市。他们大胆地采用了全场电灯照明的方案,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立即吸引了全美国的电力行业厂家前来竞标。从这一刻开始,电力行业历史上最精彩也最惊心动魄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8)

芝加哥世博会

威斯汀豪斯没有参与最初的招标,查尔斯·科芬一看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来,就狮子大开口,给每个灯泡开价38.5美元。这明显是把芝加哥精明的商人当凯子玩,要知道就在三个月前世博会委员会从通用电气购买了一批灯泡,才11美元一个。委员会断然拒绝了科芬的报价,转而从一些小的厂商购买灯泡,价格是20美元一个。显然,科芬这个人玩弄阴谋诡计是一把好手,但他在得势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把严肃的商业活动当成了自己耍威风的舞台。

科芬吃了一次亏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在发电机项目报出了一个更夸张的价格:每马力15.78美元。委员会几乎快被这个自大狂给气疯了,他们干脆当科芬透明,转而找到另外一家规模小一些的公司。最终成交价是:2.5美元。

不过科芬不在乎,他的目光一直盯在最重要的那个大单上:92000个室外照明灯合同。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个工程是不可能再有小公司能承接的,芝加哥的那帮商人们就明知道这是一个大坑也得含着泪往里面跳。科芬简直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他们欲哭无泪的表情。

投标活动结束了,委员会把标书装在一个大铁箱子里,然后召开发布会对公众打开了这个箱子。让科芬惊掉下巴的事情发生了,他在箱子里除了看见通用电气的标书之外居然还看见了另外一份标书。提交另一份标书的公司叫南方机械金属工厂,在电力行业中没有人听说过这家芝加哥的小公司,它竟然要和通用电气竞争史上最大的一件合同。

科芬有理由认为这只不过是委员会找来陪跑的小伙伴而已,起初的惊讶过去之后科芬依然放下心来,在办公室坐等委员会的人带着合同上门来求他签字。对了,科芬给这个合同开价是172万美元,后者的报价是他的三分之一,62.5万美元。

南方机械金属工厂的厂主名叫查尔斯·洛克斯特德,他当然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失心疯而是早就想好了对策。洛克斯特德带着这份标书前往匹兹堡求见了威斯汀豪斯,他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西屋电气能承接这项工程。全美国人心里都清楚,除了通用电气,还有这样实力的也就是西屋电气了。当然,洛克斯特德的算盘打得也很精,如果威斯汀豪斯不接受,他也没有任何损失。但如果威斯汀豪斯接受了,他就一本万利了。

当时威斯汀豪斯的状态是刚刚摆平了所有的投资人,并且还从他们那里拿到了更多的钱。不过这也导致他前期没有精力关注世博会招标的事,现今洛克斯特德把这大买卖送上门来岂有不应之理。于是他慨然表示西屋电气愿意成为南方机械金属工厂的合作方,全力以赴完成这一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听到洛克斯特德带回来的好消息,委员会的组织者们算是松了一口大气,他们终于有了在科芬这个无赖面前挺起腰杆的支撑力量了。

电气历史上关于灯泡的专利与直流电、交流电的终极决战打响了。

决战灯泡专利

看到威斯汀豪斯这样唯一有挑战资格的对手下场了,科芬再犯浑也明白不能等闲视之了。科芬虽然还是那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但他授意代理人向委员会表示将重新报价。而委员会里那帮精明的芝加哥商人一看有了压价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于是宣布将进行最后一轮投标。

投标公示的过程如同第一次一样,一个大箱子里装着两份标书。首先被当众宣读的是通用电气的标书,他们的电力报价是57.7万美元,这只有他们初次报价的三分之一。西屋电气的电力报价则是49.9万美元,这让通用电气在场的代表们已经有些坐不住了。而西屋电气对电灯泡合同的报价是39.9万美元,比通用电气还要低8万美元。通用电气的代表们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绝望了。

从简单的数字比较上来是威斯汀豪斯更占上风,而早就受够了通用电气傲慢之气的展会工程总指挥伯纳姆甚至当场宣布西屋电气中标。但大树参天的通用电气岂是易与之辈?他们早就在委员会中买通并暗插了自己人。这些马仔平常默不作声,当此关键时刻便马上跳了出来表示反对,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好歹也是委员会成员,反对的理由更是早就成竹在胸。这个理由就是:电灯泡的专利权案仍在诉讼之中。

不得不感叹领导者的气质真是决定了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科芬最开始想仗着垄断地位狮子大开口,眼看着到嘴的肥肉又要飞走,又拿出了他那套屡试不爽的阴谋诡计招数。或许从威斯汀豪斯下场叫板开始,他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但他并不惊慌失措,因为他自信手里还握着一张王牌,就是爱迪生的电灯泡专利。

科芬打死不相信威斯汀豪斯就能变出没有爱迪生专利的92000只电灯泡来,而专利诉讼的主动权是掌握在通用电气手中的。因为诉讼的结果不会有意外肯定是通用电气获胜,而通用电气则可以通过诉讼来拖延世博会照明工程的进展。

如果威斯汀豪斯仍然不肯就范,那么通用电气就可以对外宣称不会向西屋电气提供专利。科芬冷笑着想:“你威斯汀豪斯能装上一个灯泡都算我输。至于世博会能不能如期正常举行,那关我科芬什么事,就等那帮芝加哥的奸商们哭着来求我吧,哼哼嚯嚯哈哈哈~~~”

威斯汀豪斯也希望与通用电气的专利诉讼能尽快结束,这倒不是因为他真的要求着科芬给他专利,他其实早有准备。他对科芬的厌恶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对科芬会耍什么伎俩肯定也提前推演过。 对于灯泡专利他的应对之策是一个已经秘密研制了很久的,称之为“塞子”的灯泡。

“塞子”灯泡采用了两面一起共有一个低电阻的灯丝,这和爱迪生的单面灯泡在结构上就有区别。从一开始威斯汀豪斯就没指望科芬会突然良心发现,他必须把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塞子”灯泡的优点是避开了爱迪生的专利,而且造价更低廉,但缺陷是不如爱迪生的灯泡耐用。不过这个问题威斯汀豪斯后来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来解决。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9)

白炽灯

1892年12月15日,离世博会开幕只有五个月,美国高级法院判决爱迪生电灯专利方获胜,这一场长达七年的专利诉讼在法律上算是尘埃落定了。在此之后所有生产侵权电灯的工厂都会被强制关停,但法庭也对通用电气的垄断行为作出了诸多限制规定。这让整个电力行业为之松了一口大气,这意味着科芬这个混蛋再也不能故作优雅地笑着说:“对不起,有专利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威斯汀豪斯终于可以放心地公开他的“塞子”灯泡了,他宣布将为芝加哥世博会的照明工程全部安装“塞子”灯泡。查尔斯·科芬努着眼珠子盯着桌上摆着的一个“塞子”灯泡,那是手下想办法弄来的一个样品。他咬牙切齿地吩咐道:“向法院起诉‘塞子’灯泡侵犯了我们的专利。” 他的手下小声回答道:“可是,先生,‘塞子’灯泡并没有明显侵权的证据……” 不等手下话说完,科芬就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突然咆哮道:“我说的是现在、立刻、马上就去!”

整个电力行业都受够了通用电气的颐指气使,舆论这一次站在了威斯汀豪斯这边。孟子老先生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是应验不爽。这一次诉讼很快就有了结果,法院判决“塞子”灯泡没有侵权。科芬也心知诉讼的结果未必对自己有利,但只要在诉讼期内,西屋电气就不能生产有争议的“塞子”灯泡。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能拖过世博会这段时间就行,但他的最后一个阴招也彻底落空了。

威斯汀豪斯不难想象:摩根因为愤怒而胀的更加通红的酒糟鼻,大声咒骂着坐在他对面的查尔斯·科芬,雪茄烟几乎就要戳到科芬的脸上,科芬此时的表情一定很好玩。本来通用电气是完全可以拿到这笔订单的,只要按照正常的商业流程来运作就好,可是却砸在了自大狂妄的科芬手中。不过,威斯汀豪斯并不会为此而沾沾自喜,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挡在威斯汀豪斯面前的最后一块拦路石被踢开了,他给匹兹堡的工厂下达命令:开足马力,以最大产能生产“塞子”灯泡。

光辉的胜利

为了供应世博会照明所需的电力,威斯汀豪斯还要建造马力足够强大的发电机。他和工程师们日以继夜地研究制造能供应数十万只以上电灯的交流电站,这将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电站。在研制的关键时期,尼古拉·特斯拉也被从曼哈顿的实验室请来,对电站的建造提供顾问指导。

这也是威斯汀豪斯对特斯拉庄重承诺的兑现,让特斯拉的发明造福于人类的文明世界。现在,特斯拉能够亲眼看到行将建成的设备将会输出强大的电能用以照亮世博会的夜空。我相信他一定为即将到来的奇迹时刻激动不已,这不仅是交流电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次巨大进步。

1893年5月1日,芝加哥世博会主展场荣誉宫殿前挤满了前来参观的人们。随着美国总统格罗弗·克里夫兰的出现,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克里夫兰总统现场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最后他庄重地按下了一个黄金和象牙制成的按钮。这是一个控制着发电机启动的按钮,在数百米外的电机房里,几十位西屋电气的工程师们紧张地盯着他们的机器开始运转,他们看不到外面的情形。

忽然,他们听到几百米外传来巨大的欢呼声浪,他们知道设备正常运转了,激动的互相击掌、拥抱庆贺。短暂的兴奋之后他们明白接下来是更加艰巨的任务,要在整个世博会期间7X24小时随时待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荣誉宫殿前的三个巨大喷泉向天空喷射出几十米高的羽状水柱,一面巨大的美国星条旗缓缓展开,随之升起各国国旗。接下来礼炮齐鸣,欢声雷动,芝加哥世博会开幕了!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10)

荣誉广场

在整个展会期间,有2700万人涌进了场馆参观。当然,本届展会给参观者带来最大震撼的还是电力所带来的奇迹。本届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采用的主色调是白色,因此也被称为白色之城。

当黄昏将尽,夜晚来临时,先是场馆中最显眼的建筑其外立面上安装的电灯被点亮。人们的目光正被其吸引过去时,接下来白色之城内所有场馆的电灯全部点亮。人们一瞬间看到光芒四射的白色之城在夜晚尽收眼底,无不疯狂地鼓掌欢呼起来。男人的掌声,女人和孩子的尖叫声响彻夜空。

led功率越大光效是不是越低(照亮黑夜的人们)(11)

辉煌的白色之城

照亮这夜空的是18万只“塞子”电灯,这两倍于合同所要求的92000只灯泡。威斯汀豪斯应对“塞子”灯泡的耐用性不如爱迪生灯泡的办法就是超饱和供应。他最终为展会生产的灯泡是25万只,除了被点亮的18万只,还有7万只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他甚至雇佣了一支人员数量众多的团队,他们的任务只有一项:就是守在电灯旁,看见有哪个灯泡不亮了就赶紧爬上去换新的。

展馆照明所需的供电线路也在一开始就规划为埋藏在地下,这与城市里如蛛网般凌乱的空中布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交流电危险不安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也对之后的城市电网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参考。

终于,威斯汀豪斯与特斯拉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交流电的力量。人们从这以后谈论的不再是危险和电刑椅,而是交流电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廉价的电力从此不再是梦想,当初特斯拉放弃专利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就走向了现实。

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后记

如今,从太空中向地球望去,处于黑夜的那半球凡是城市带的地方,都是摄人心魄的璀璨灯火。从拍摄这一切的人造卫星到我们用来欣赏这一奇景照片的电脑、手机终端,乃至于整个互联网,无不是依靠电能在驱动着。我们几乎很难想象现代社会如果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电力将会怎样,也许就如同把大气中的氧气一瞬间抽干一样吧。

那一场电力的世纪大战已经过去了126年,抛下那些当年的恩怨,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名字: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虽然爱迪生在那场电力的世纪大战中表现并不光彩,甚至可以说手段卑劣。但也正是因为他发明的廉价耐用的电灯泡,让平常人家都能用得起。他的梦想是将光明带给这个世界,从这一点上说,他和特斯拉一样伟大。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特斯拉,最热门的反倒是艾隆·马斯克创立的那个电动汽车品牌。作为这个品牌的名称来源本尊,我们对特斯拉的印象似乎只是磁密度单位。看过上面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天才,更有着光辉伟大的梦想,再一次向他致敬!

乔治·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1846年10月6日 —1914年3月12日):威斯汀豪斯是一个眼光长远、意志极其坚定的人。看得出来,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能勇敢面对并且去解决。这是一个有着真正的勇气和智慧的人,也正因为有了他,在光与电的这场战争中,他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同样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参考资料

《光电帝国:电力发展史上的巨人和他们的战争》吉尔.琼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