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锡进同志胜利日心得体会的体会(学习胡锡进同志胜利日心得体会的体会)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学习胡锡进同志胜利日心得体会的体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胡锡进同志胜利日心得体会的体会(学习胡锡进同志胜利日心得体会的体会)

学习胡锡进同志胜利日心得体会的体会

防走失,电梯直达

安全岛

报人刘亚东A

来源:枫叶君评(ID: fengyejunping)

作者:枫叶君

5月9日,俄罗斯胜利日,这是一个重要日子。阅兵式是必有的,过去只是走,今年边打边走,所以,“重要”前面还应再着重强调一下。

这样的日子当然要学习。在我看来,只听两个人就够了,广场那头听普京,另一广场这头听胡锡进。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听老胡传话齐活。这不是夸人,在俄罗斯问题上,老胡可谓又红又专,论总分,很可能全国第一。

普京讲话大致可以用ABC来归纳:A,北约对俄罗斯构成“明显威胁”,西方正在为“入侵我们的土地”做准备,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决定”。B, 俄罗斯要击败乌克兰,打垮新纳粹,必须完成先人击败纳粹德国的未竟事业。C,“每个士兵和军官的死亡对我们来说都是痛苦的”,国家将“尽一切努力”照顾因乌克兰战争而遭受丧亲之痛的家庭。

相对定性的A和展望的B,C更具针对性,它叫抚恤,而俄军在闪电战升级为持久战过程中,的确有严重伤亡。如果把军官的成分再细化一下,光阵亡的将军就好几位。抚恤金多少另说,但精神是同等的,都是“为国捐躯”。

不过,不知是不是因为发生了好几次出师未捷身先去,现实让老胡有了思想负担,总之这次话头还行,但标题明显偏软:红场阅兵,俄罗斯远未山穷水尽。

才打了75天,又不是75个月,怎么一上来就想到“山穷水尽”?这不像是老胡的一贯风格。尽管是“远未”,可还是让人听出了一丝心扉。这说明,老胡真的不善于撒谎。

文章一开头就制造出某种氛围:“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西方如临大敌,宣扬不知道普京会在阅兵式上说出什么狠话来。乌克兰那边也特别紧张,担心俄军会发动猛烈袭击,给这个胜利日献礼。”

西方在具体怎么排班,我不清楚,但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完全没有老胡所说的“如临大敌”,乌克兰也没有“特别紧张”。西方已经抱成比原来更结实的团,怎么可能“如临大敌”?泽连斯基和乌军就更不会是那种情绪,获得的道义支持和武器援助越来越多,战斗里成长,作战经验日臻丰富,这些,国际社会都看在眼里。

在眼下的乌克兰,马里乌波尔早已成为一个象征。普京在讲话中居然没提到这个地名,想来可能是因为亚速钢铁厂这股残余势力没有最终荡平。可是老胡在文章中提到了。节日到了,总该有个什么礼?这或许就是原因。

不过,老胡在讲到顿巴斯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普京“好像更愿意用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渐拿下整个顿巴斯和乌克兰东南部,而且他对俄罗斯社会将继续支持他很有信心”。普京有支持率不假,但要用“稳扎稳打”来形容当下在乌东作战的俄军,则明显是把并不存在的沉着强加于对方。从告别基辅,到把今后工作重点放在顿巴斯,俄军什么时候“稳扎稳打”了?

老胡爱谈核武器,人们都知道,这次也不例外。文章说:“莫斯科还一再宣布不会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这也是普京对使用常规力量就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很有信心的表现。”

不用白纸黑字,大家也都从网上知道,就在不久前,俄罗斯还非常严肃、相当郑重地说,我们这边有啥啥规章,核武器不是摆设,到了要用的时候就会用。应该说,这书面上叫“震慑”,市面上叫“吓唬”。然而,效果不好,坊间好像没有多少人真在乎。当时老胡就写过文章,谆谆告诫:别不当回事儿,到时候别后悔。

应该说,那时的老胡显然在告诉人们,真到了某个拐点,俄罗斯会用核武器。其实,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拐点,常规力量搞不定了呗,炮弹导弹火箭弹能办成的事儿,谁会用原子弹?可是,后来克里姆林宫不提核武器了,而且表示,不会打核战。这时候,老胡恍然大悟:我就说嘛,俄罗斯对自家的常规力量很有信心。

现在看,俄罗斯横竖都有信心,无论是常规力量,还是动用核打击。真正的问题恐怕在于,老胡对自己的判断有没有信心?

不过,老胡说“俄罗斯对战争有着充分的记忆”,这话千真万确,一路打过来的,不可能不充分,就算别人忘了,自己也忘不了啊。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感受,早在学中学历史的时候就有充分记忆。老胡更不用说,他的专业是俄罗斯文学,当然比我们更了解俄罗斯历史。

谈起当前的俄乌战争,老胡抒情地说:“普京虽然发动这场战争很突然,但他拨动了俄罗斯社会的共同心弦。虽然这一次他们是主动出击打进了乌克兰,但他们心中涌动的是1812年赶走拿破仑和二次世界大战赶走希特勒军队时同样的爱国主义豪情。”

按老胡所说,俄军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毫无疑义是保家卫国。泽连斯基如果看了老胡文章的翻译件,一定会莫名惊诧:那么我是拿破仑?还是乌克兰是希特勒治下的那个德国?这两种说法国际上能给认证吗?

反法西斯战争是伟大的,苏联军民的牺牲是巨大的,但是,有些史实也是经不起放大的。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和斯大林各怀打算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包含附属秘密议定书,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等国划分为两国的势力范围,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

一句话,该条约导致了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0分从西向东对波兰展开进攻,而苏联也不含糊,亦于9月17日由东向西入侵波兰,10月6日,在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后,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境。

俄乌战争爆发后,人们清楚地看到,波兰的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坚决,行动特别迅速。真正做到了三个特别。分析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感同身受,二是他们也认同这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这个,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那个。

俄罗斯是豪情,波兰就是矫情?眼下的乌克兰又是什么情?有些秘方类的判断标准,像老胡这样的老中医,轻易不会外传。

不过,碰到大事儿,还得先看老胡的文章,那不代表一定正确,但却一定代表风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