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228篇(诗经系列之十四)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经典228篇(诗经系列之十四)(1)

喓喓草虫

最近读《诗经》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篇章题目都非常随意,直接用首句的一个词,如《关雎》、《桃夭》《采蘩》《葛覃》等等,可谓开门见山。其内容事实上不一定同题目一定相和,如本诗《草虫》,写的不是草虫的事情,而是人听到草虫之后的伤春悲秋,正是从眼前而扩散,所谓起兴也。草虫或许是蟋蟀,或许是蝈蝈,深秋伏于长草,啾啾和鸣,很容易引起人的感伤,若是深夜,那种凄清的感觉就更明显了,真是寂寞沙洲冷的况味。

这首《草虫》讲得就是思念的故事。也开辟了以动物怀人的先河,在文心雕龙中都有援引正所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草虫的文化意象就由此确定。后面的《蟋蟀》《蜉蝣》等虫子都有这种感伤之意,也形成今天的抒情出口。

回到本诗,《草虫》表达相思是主流说法,事实上,关于这首诗不是没有争论的,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谁写的。第二,写的啥。第三,主旨是什么。

第一,谁写的。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是未婚少女,有人认为是已婚少妇,有人认为是一名清高的士人。诗中没有交代作者的身份,我们可以说谁都可能,谁听到草虫的叫声,都可以有无限情感抒发。单看这一点,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第二,写的啥。认为作者是未婚少女的人,一部分以为写的是少女恐婚,担心婚后丈夫对自己不好,希望“亦既见止,亦既觏止”后能有个好结果。幻想双方见了面,对方符合自己的审美,也是个体贴人儿,正是少女怀春的憧憬。

一部分认为,这是一篇婚礼前后的纪实,从婚前恐慌,担心丈夫长得丑,脾气怪等等到见了面、同了房,发现丈夫符合期待,对自己很好,心情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婚前还采野菜,可能是用于祭祀,就是《采蘋》的场景。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写的是春秋时期的婚俗,女子出嫁前要保持贞洁,若贞洁不再,男方可能会退还。因此父母非常忐忑,害怕出现意外,终于完成了所有程序后,双方圆房,女子通过考验,父母就非常开心,双方也皆大欢喜。这真是一种十分心酸的场景。

还有少部分人认为,写的是少女同情人野合,而且是三次,一次草虫鸣叫,两次相约采野菜,进而见面野合,结束后双方心情舒畅。这是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派所秉持的观点,似乎过于直白了。

认为作者是已婚少妇的人观点较为一致:写的是丈夫远行,妻子在家思念,或者想象,或者真实同丈夫相见并欢好,之后心情就好了起来,还写了三种思念丈夫的情形,或许也是三种同丈夫欢好的场景呢。

认为作者是士大夫的人观点同屈原《离骚》类似,写的是对君主的怀念,对美政的追求,希望同君子理念相同,共同治理国家,那真是“亦既乐止”了。这种解答就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意味了。

第三,什么主旨。这同第一、第二两个问题紧密相连。若是少女所写,可以是情诗,可以是当时的婚俗,可以是当时野合的现实描写,表达的都是爱情的欢愉,也是当时风俗的描摹。若是已婚少妇所写,无疑是思人之诗,同《卷耳》《汝坟》主旨实在类似,都是讲思君子的苦情,至于幻想还是现实,其感情是没有区别的。若是士大夫所写,无疑是政治抱负或者牢骚之类,渴望得到重用,希望实现抱负,患得患失的心情都可以读到。

总之,《草虫》究竟是谁的草虫,思念究竟是何种思念,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个人赞同少妇思念丈夫这种说法。按照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们解读这首诗,如无必要,我认为不要扩散。从字面意思我能读到的就是少妇思夫的意味,其中缱绻旖旎都是那个时代质朴刚健的特色。

喓喓草虫,君子远行。这种诗意已经足够玩味,不必画蛇添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