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

櫑, 汉语拼音作 [lěi] ,晋灼曰:「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1)

在大英博物馆保存着一把公元前3-2世纪的汉铁剑,全长达85CM,虽然经两千余年的风雨,此剑品相仍保持完美。装具、鞘柄和髹漆几乎原整无缺,是迄今存世外装保存最好的汉铁剑。剑鞘、柄均为竹制。首、镡、櫑、櫑硕大夸张,雕工精美,纹饰传神。极其难得的是,这四件精美的装具完全为木雕,在汉武帝时,称作“櫑具剑”。《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应勋曰:櫑具,木櫑首之剑,櫑落壮大也。”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2)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3)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4)

说到汉书,便也提一提这个典故。隽不疑,汉代名臣,字曼倩,西汉渤海郡(今沧州南皮)人。其天资聪敏,有奇才之称,精心研读历代经典,尤为精通《春秋》,言行以经书为据,风度儒雅,才智过人,有“郡文学”的盛名。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5)

图为现代工艺复刻的櫑具剑

末年义军纷起,遭武帝派去的暴胜之镇压,暴久闻隽不疑美名,请教其治国安民之策,隽戴“进贤冠”,佩“儡具剑”褒衣博带,前来谒见,隽直言:“凡为官吏者,都须刚柔相济,太刚易折,大柔则废,有功则赏,有罪即罚,以树功扬名,永终天禄。”暴向武帝举荐拜隽不疑为青州刺史。后又被擢升为京兆尹。始元五年有人诈称是卫太子,公卿将军都不敢言真伪,隽将其查以腰斩,避免一场朝廷大乱。昭帝与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从此隽名扬四海,人所共知。卒后,葬于南皮县城东南,立石以彰先贤。后遂用“褒衣博带” 指古代儒生的装束,以"櫑具"作为学官的典故。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6)

关于櫑具剑,后人亦有相当多的诗赞颂—步光之妙,櫑具之华。君子武备,所用御邪。标以珠玉,饰以莲花。其任则百冶精锐,利拟秋霜。岂止在身为美,服袭称臧。出自萧统诗选

櫑具剑为什么不吉利(隽不疑与櫑具剑)(7)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铸剑师章师傅的私人ZJSSLZ☜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