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真实周莹有着怎样的结局(从那年花开中的周莹冤案看晚清的)

在《那年花开》中,赵白石想筹办机器织布局但没有资金,于是募集民间入股。在观望迟疑、无人认购的关键时刻,周莹出资申购股份,机器织布局得以开办。周莹同时担任“会办”一职,负责具体经营事务。但当织布局经营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张长青代表陕西官府逼周莹将股份原价卖给政府。在周莹拒绝后,张长青向赵白石提出效仿轮船招商局排挤徐润和唐廷枢的做法,采用非常手段将周莹撵走。赵白石不愿违背良心,于是张长青构陷罪名将周莹下狱,最终拿到了织布局的股份。

历史上的真实周莹有着怎样的结局(从那年花开中的周莹冤案看晚清的)(1)

剧中陕西机器织布局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清末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所采取的“官督商办”模式。所谓“官督商办”就是在政府的督察下由商人经营企业,企业资本由官府和商人共同筹集。张长青口中的轮船招商局是晚清中国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1872年由李鸿章主持开办。最初唐廷枢、徐润是招商局的主要经营者,盛宣怀作为李鸿章在招商局的监督者未能获得实际权力。1883年上海受中法战争影响出现挤兑风波,而唐、徐挪用招商局款和地契作为抵押向钱庄借款,钱庄向招商局讨款,唐、徐因此被扫地出局,盛宣怀从此取得招商局的实际控制权。此前唐、徐二人就曾请求轮船招商局归商股管理,请求官方少派人员以节省费用,这引发了盛宣怀的不满。唐、徐被驱逐出局,折射出“官督商办”中官商之间相互依存却又对立的微妙关系。

从左至右依次为:盛宣怀、唐廷枢、徐润

一、受官府扶植获利甚丰

1.官方出资甚多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从官方借钱约合银10.5万两作为本钱,其后又屡借官款至190余万两。一些洋务派官僚也直接投资这些企业。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与外国运输公司竞争十分激烈。几家在华外国公司联手想用低价运费挤垮招商局,李鸿沈葆桢先后两次为其拨付巨款,在清政府的资金支援下招商局挤垮并收购了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旗昌公司。这极大地推动了它后来的业务发展。

2.予以专利权和优惠政策

洋务派官僚利用政治权力,对其所控制的企业给予专利、营业特权以及减免税收、津贴、缓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营业特权是官督商办企业最大的“特殊待遇”。招商局从开办之日起,就享有承运漕粮的特权,以后又享有承运各省官物的特权。在津贴、缓息、免息等方面,轮船招商局从一开始就在漕运业务上得到政府的巨额津贴。最初清政府给招商局的漕运运费为每石0.561两,这个数目,大大超过了实际运费。在缓息、免息方面,招商局所借官款,曾多次延缓还本付息期限。1877年招商局还以商业竞争亏耗为由,请求缓息3年;1887年又请求将结欠官款77万余两,暂缓拨还。

历史上的真实周莹有着怎样的结局(从那年花开中的周莹冤案看晚清的)(2)

二、受制官府无法良好经营

1.报效、捐款数额过大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控制下享受优惠待遇最多的官督商办企业。享受政府支持的代价,是招商局每年都要报效大量捐款给清政府,而且报效的名目和数额不断增加。19世纪70年代末期每年的捐款不过1万余两。1890年除了捐助浙江赈款2万两以外,还提银10万两作为赈济的预备款项。1894年仅为慈禧做寿,招商局就一次报效了5.5万余两。中日战争爆发,户部又以筹集军费为名向招商局借现银41万两。1896年南北洋公学堂成立后,招商局供给它常年经费8万两。每年报效北洋兵轮经费6万两,并规定以后按年提盈余二成报效。仅1895-1911年间,招商局报效款就达107万两白银,占到全部利润的13.29%。1884年到1911年,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这两个企业给政府的报效共350万两,相当于两局股本总额的60%。数额巨大的捐款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漕运长期以来是招商局的一项稳定收入,为了长期垄断漕运业务,招商局承担了大量低价军运任务,这些军运业务最多按照正常价格的七八折甚至五六折收费。低价军运业务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不小负担。

为了使清政府无法大量提取招商局的利润,招商局通过种种渠道将企业利润转移,甚至将应有的企业公积金作为股份或分红直接分给股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资金积累和资本投入不足,从长远来看企业难以健康发展。

2.官方插手人事

轮船招商局有规定: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各股东推举出来商总和商董主持。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唐、徐出局后,招商局被盛宣怀控制,一般商股在企业中处于无权的地位。唐、徐二人经商多年富有经验,二人出局后招商局经营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股商们多次向盛宣怀请求召回二人。但是盛宣怀为了独掌大权坚决不允,甚至放言:徐润办事不爱商量,虽然其才胜己十倍,绝不肯为己所用,若要徐回来自己就离开。官府成为招商局的主导,逐渐发展到“用人理财悉听调度”,“虽谓之官督商办,其实商股不敢过问。”招商局的人事安排竟然达到了“任意黜徙,调剂私人……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的地步。招商局“各股东畏官如畏虎,敢怒不敢言”,严重干扰了企业经营。

3.内部利益集团众多

一些官僚利用特权安插亲信,招商局也想通过变相行贿的方式与政府官员进行缔结关系,这造成了局内“裙带风”盛行。大量的人员只是挂名并不到局做事,即便到任也对业务不懂、无所事事。局内人事关系复杂,许多人是有政治背景受推荐而来,他们凭借背后的政治势力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极大干扰了企业经营。

4.各级官僚中饱私囊

清政府官僚不仅控制企业的人事,还利用权力中饱私囊。轮船招商的股东们总结贪污行为有如下多种:“招商局腐败极矣,弊端极多,买煤有弊;买船有弊;揽载水脚,短报有弊;轮船栈房,出入客货有弊;用物有弊,修码头不开标有弊;分局上下浮开有弊,种种弊端不胜枚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民营企业面对险恶的社会环境,缺乏竞争力,只得依赖官府赋予的特权来经营。清政府想办新式企业却又财政空虚,不得不依靠商贾出钱、出力。在官督商办模式下,商人、企业因官府的政策扶植而获利甚多,但也因为受制官府而无法进行独立的正常经营。郑观应曾写诗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律载大事应会议,三占从二有规矩;不闻会议集众商,股东何尝岁一叙?不闻岁举查帐员,股息多少任所予;调剂私人会办多,职事名目不胜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

主要参考资料:

雷颐:《从“官办”、“官督商办”到“民营”》,《学习时报》。

冀满红、燕红忠:《近代早期企业的治理特征——以1873年~1911年的轮船招商局为例》,《暨南学报》2004年第4期。

白冶钢:《论近代中国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网络财富》 2009年第10期。

李宏吉:《试论晚清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矛盾》,《沈阳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