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信息技术赋能“双减”

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为更好地落实李沧区第四届教学节“抓减负提质量,推动李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办节主题,推动第三区片内初小衔接一体化发展,实现减负、提质、增效。12月3日上午,第三区片“信息技术赋能高品质课堂---‘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初探”校长论坛在青岛31中隆重举行。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室副主任张科,青岛安国路小学校长庄宗传、青岛升平路小学校长赵宁、 青岛重庆中路第一小学校长李莉、青岛永和路小学校长牟英秀、青岛振华路小学校长隋玉华、 青岛永安路小学校长王文琼,青岛31中校长原红和副校长马秀丽,以及青岛31中和第三区片内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青岛31中副校长马秀丽主持,本次论坛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PAD课堂展示与分享点评,第二阶段是校长沙龙。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3)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4)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5)

阶段一:Pad课堂展示、

师生分享和教师点评

青岛31中青年教师宋媛晴老师出示了一堂Pad展示课。通过Pad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数据快速收集反馈,实现教师及时掌控学情,精准练习讲解,精准达标检测,分层作业精准推送等教学任务,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提质增效。

展示课结束后,宋媛晴老师结合自己Pad课堂教学的使用感受,学生代表初一、7班金书萱同学结合自己利用Pad学习的收获,给参会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参加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了评课。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6)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7)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8)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9)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0)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1)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2)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3)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4)

阶段二:校长沙龙:

《“双减”背景下的技术

赋能,提质增效》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5)

青岛31中校长原红首先发言,原校长分享了青岛31中借助信息技术赋能高品质课堂,“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的探索,她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有效教学理念引领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获得长足发展。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6)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7)

随后,第三片区各位校长依次发言,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提质增效的观点和实践。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8)

青岛振华路小学校长隋玉华说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9)

青岛重庆中路第一小学校长李莉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0)

青岛升平路小学校长赵宁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1)

青岛安国路小学校长庄宗传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2)

青岛永和路小学校长牟英秀说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3)

青岛永安路小学校长王文琼说

最后,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室副主任张科讲话。张主任充分肯定了第三区片区教学节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青岛31中和片区学校信息技术赋能高品质课堂的探索尝试走在了区域前列,得到了良好效果。希望各学校继续贯彻落实好“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要求,立足课堂,精研课堂,精准教学,推动李沧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4)

“双减”背景下,负担要减下来,质量要提上去,立足课堂、提质增效是关键。青岛31中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助力减负,在新学期开启了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课堂的探索,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强化教学研究和诊断分析,找准学生知识薄弱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三个多月的实践,初显成效。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青岛31中将继续扎实立足课堂教学,打造高品质课堂,深耕教研集备,插上教科研隐形的翅膀,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靶向作业的设计研究,以Pad教学探索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十六进制资源设备、融合乐课网、学科网、正确教育等优质平台网络资源,真正做到给教师减负,给学生减负,让课堂提质,最终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双减教育下的课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