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把衣服烧坏了有什么忌讳(生铁烂铜拿回家死人)

俗语“生铁烂铜,拿回家死人”,是恶毒诅咒还是言之有理?

大家都知道,农村过去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例如勤俭持家、爱惜粮食等等。所以传统的农村人是非常节俭的,大到家里的吃穿用度等各项开支,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小到针头线脑、鸡毛零碎,都要物尽其用。否则,一句“败家子”就可以让一个人既抬不起头,也过不好日子。

过去有很多地主老财,家里有良田、金银、房产、奴仆,干活的时候有长工、短工、忙月,相比起一般的贫苦佃农而言,可谓是吃穿不愁、富贵有余。但在过去的乡村依然有很多老地主,并非人们想象和传言的那般生活奢侈糜烂,过着纸迷金醉、一掷千金的日子。相反,他们会依然保持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

在我们故乡当地,就曾经有一个地主,不论是外出散步还是走亲访友,只要出门准带着粪篓子和粪耙子,沿途遇到人畜粪便,都要悉心认真地捡拾起来,背到粪篓里带回家。这样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一年总能堆起一座高高的土肥堆。这地主这么做,一来可以积攒肥料,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加茂盛;二来也是身体力行地给子孙示范,让子孙们任何时候都要不忘本,牢记“家从细处有”的古训。这句古训,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格言。

地主老财们都这么勤俭,其他的人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外出看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柴禾、砖块、绳头、破布等等,稍微有点用处的东西,都不会被平白无故丢弃,总有人会搜寻回去,给这个物件找一个妥善的去处。但在过去的农村社会,即便是再勤劳节俭的庄稼人,也不会捡拾一类东西回家。因为从古以来就在乡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历经长时间的古老相传之后,这句俗语已经隐然蕴含着某种“金科玉律”的意味。

这句俗语就是“生铁烂铜,拿回家死人”。“生铁”不是素常人们说的与熟铁或钢材相对应的铁,而是专指那些生锈的铁;“烂铜”则是指那些已经朽坏、发绿的铜。“生铁、烂铜”两者合并起来,就是代指那些说不上名堂,或者已经朽坏、生锈的一切铁块、铜片,乃至所有样貌老旧的金属物件。

这句口口相传的俗语是非常有威慑力的,因为仅仅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俗语更像是一个充满了恶意和怨毒的诅咒。上天有好生之德,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任何人从骨子里讲都是“贪生怕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因为但凡违背了这句古训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家庭成员的死亡,所以过去的农村人外出干活或者行路,遇见别的有用东西都会捡拾回家,但唯独对“生铁烂铜”类的不明金属物件畏若虎狼、避如瘟疫。即便到了现在,金属材料在农村乃至整个社会也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一些废铁、废铜可以再加工为农具或其他用品,至少可以变卖为钱,但因为这句训诫,人们是绝对不会捡拾的。

活人把衣服烧坏了有什么忌讳(生铁烂铜拿回家死人)(1)

这句古训就这么流传着,但是没有人深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至于灵验不灵验,这也没有人特意去印证,因为这样的验证潜在的风险太高、成本太大。但有一个很显著的反面例证,就足以证明这句古训的迷信之处和蛊惑之意。那就是那些以考古、盗墓、文物古玩收藏为职业、生计和爱好的人,他们无法避免地要经常和类似“生铁烂铜”的玩意打交道,更难免会将这些东西带回家乃至收藏起来。但很少听说有某某人的死亡原因是由某个“生铁烂铜”直接导致的。

如果按照现在的科学思想来探究“生铁烂铜,拿回家死人”这句古训的渊源,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就是古时候的人认为这些不明来历的破旧金属物件是晦气的。因为这些物件来源最有可能只有两种,要么是古墓、庙宇里面流落出来的古物,从这些地方来的东西本身就可能带有某种邪祟或者精灵;要么就是被其他人家使用到朽坏,人家当作一个废物扔掉的,这也带着破败的意思,很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气运。在迷信思想盛行的古代社会,以此为理由形成这样一个古训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种可能就是这类物件有附着某些病源的潜在危险。很多金属埋藏在土壤中之后,随着自体腐朽,一些有害病菌也会附着在其上,形成某种特殊的附着关系。在过去医疗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感染破伤风就等于判了死刑。例如那些埋藏在土里的生锈铁器要是扎、划伤人体,就一定要去打破伤风疫苗,因为破伤风杆菌在生锈铁器上附着的可能性很大。再有就是烈性传染病炭疽,其芽孢可以在温度、水分适宜的环境下存活数十年乃至近百年之久,倘若这些芽孢附着在出土的金属物件之上,就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病,到时候就不是一个家庭死人的小事了。古人虽然没有微生物的概念和检测手段,但可能根据一些经验性的事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不明金属物件的潜在危险,所以就留下这样的古训。

活人把衣服烧坏了有什么忌讳(生铁烂铜拿回家死人)(2)

第三种可能性就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金属物件因为其稀缺性,所以很容易让一些人为了利益需要,在捡拾不能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逐步铤而走险,走上抢夺、偷盗的邪路,最终沦为地方的祸害和社会的败类。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旦沾染上偷盗的习气,便很难改邪归正,更难务正业、走正路。一些家庭为了教育孩子,就故意编造出这样危言耸听的话语,用来训诫和威慑年幼的孩子,让他们既要保持勤俭持家的美德,更要自幼戒除贪图小便宜毛病,让孩子端端正正地成长。

对于这句古训的分析仅为一家之言,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读者朋友们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互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