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脱贫攻坚成就展(征程千万里冲锋快扬鞭)
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偏岩坝的农家乐干净整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李文科 摄
与大山大水约定,向父老乡亲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10月17日,全国第七个扶贫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倒计时第75天。
脱贫,深深镌刻在重庆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直辖时党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重庆的脱贫任务实属不轻!
征程万里冲锋时,重任千钧快扬鞭!
重庆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冲锋号嘹亮。一个个“重庆方案”夯基垒台,勾勒出战贫斗困的奋进坐标!一步步“重庆行动”只争朝夕,走出蹄疾步稳的致富节奏!
产业扶贫:叩开致富门
历时7年修出来的“天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李文科 摄
武陵山、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穷”字曾刺痛大山深处祖祖辈辈的神经。
俯瞰武陵山。在层峦跌宕的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是石柱土家自治县中益乡。这里“两山夹一槽”,贫瘠的耕地遍布“鸡爪地”“巴掌田”,种红薯都难有好收成。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益乡暗下誓言:以“穷”闻名四方的历史一定要改写!
产业规划讲科学。2018年,中益乡把田里的红薯、玉米和土豆“三大坨”,换成中药材和经果林,林下套种辣椒、西瓜等;顺应土家族人世代养殖中华蜂的传统,中蜂产业发展起来;筑巢引凤,企业办起来;盘活沉睡的文旅资源,民宿建起来,乡村旅游搞起来……
中益乡村民通过种植黄精、木瓜增收致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产业经营接地气。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发展产业,对缺技术或劳力的农户实行“代种代管”“联养合作”;鼓励农民与企业合作,共同发展乡村民宿;股东、困难群众、村集体三方利益联动共享,环环相扣,节节互促。
“村民的财路广得很。”年过六旬的华溪村谭文祥感叹,如今在村集体务工能拿工资,土地入股能拿租金、拿分红,闲置房屋改成民宿有进账,平时养蜂卖蜜也赚钱。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事!
2019年,中益乡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随着“观赏作物 乡村旅游 民宿”“休闲观光 采摘体验”等多条产业链强大后劲,乡亲们的日子将越来越有奔头。
中益乡华溪村产业发展喜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再看秦巴山。7年在绝壁上抠出8公里天路,“天坑底”的人富起来了吗?
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叩开致富门”,可谓经历坎坷——种植2万株漆树,全部干枯热死;山羊啃庄稼,养不下去;桑蚕养死了,技术不过关。“我给大家道个歉,我不讲科学,事情没办成!”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曾在村民大会上赔礼道歉。
“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就搞成了,乡亲们拿到票子脸上笑开了花!”毛相林高兴地说,近两年,“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脐橙——“三色”经济,让九成村民修起小洋房。
下庄村村民在柑橘地里套种小麦,实现双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去年下庄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多元,这可是20年前的40多倍!下庄村民编出一个顺口溜:红薯只管肚儿饱,柑橘能叫日子甜!
产业兴则农民富,农民富则脱贫胜。重庆脱贫攻坚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截至今年9月,重庆因地制宜布局188个特色产业,包括300万亩柑橘、158万亩榨菜、130万亩花椒、82万亩油茶等。重庆扶贫产业已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90%以上,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产业扶贫叩开一扇扇致富大门!
消费扶贫:“拼单”小康路
重庆丰都农特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谢鹏 摄
村主任罗辉和第一书记杨玉超,火了!
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这对搭档,带领村民跳《乘风破浪的姐姐》,跳周杰伦的《莫吉托》。一场直播吸引80万粉丝,8万元山货一抢而空。村里人世代挨穷,没想到一部手机就把以前烂在树上的李子卖出大山。
消费扶贫,是产业扶贫的“后半篇文章”。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遭遇疫情与灾情双重挑战。重庆扶贫一线的干部们纷纷转型“网红”走进直播间,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重庆扶贫产品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谢鹏 摄
一套消费扶贫“组合拳”精准出招,一个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消费扶贫体系高效运转——重庆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开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试点;规划1.5万平方米消费扶贫馆;在大型商超开设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专区;上线运营中国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重庆馆;“渝货进山东”运送一批批扶贫产品北上;秀山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约共建供应链基地,市场直指粤港澳大湾区……
重庆市扶贫办称,截至9月,重庆已累计销售扶贫产品42.95亿元,疫情期间滞销农畜产品1.37亿元全部销售。
细流汇大海,微光聚寰宇。快来拼一单,一起为贫困地区拼出小康路!
旅游扶贫:山水人文生黄金
天池苗寨的特色民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钊 摄
踩着云朵劳作,枕着群山入眠。
在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隐藏着一个“活在神话故事里”的传统古村落——天池苗寨。这里曾经的日子苦,村民胡天容回忆:“以前为吃穿发愁,为看病发愁,为娃上学发愁……”
2017年,武隆区决定在天池苗寨发展旅游。
“我自家的房屋,哪个愿意让外人住?”一开始,村民们充满质疑。村旅游合作社负责人潘军挨家挨户动员,一些村民思想还是转不过弯,潘军索性第一个带头干。
依托这座古村落“七仙女下凡”般的仙境,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居民建筑群,村里推行“三变”改革、打造精品民宿,最终44户村民以寨田土林房入股,当上了“股东”。
“不打工了,回家去!”村里发展旅游的消息,让远在浙江打工的贫困户罗开发心潮涌动。他迅速回村,把自家房屋出租给旅游合作社,夫妻俩做起烧烤生意,游客吃得开心,他们的日子也过得红火。如今,罗开发一家已成功脱贫。
游客在苗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钊 摄
天池苗寨成功入围第二届重庆文旅新地标。截至今年9月,全寨已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纵观全局,重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起步较早、效果较好,目前重庆已经探索建立了多种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带动3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绿水青山“金饭碗”,好山好水好生活!
重庆的旅游扶贫,把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攻深贫堡垒
鲁渝扶贫车间复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没工作,娃儿读书啷个办?”
新冠疫情期间,黔江区金溪镇贫困户曾晓林心头一直悬吊吊。幸运的是,复工复产后,曾晓林就近到一家山东援建的扶贫车间工作,月薪2000元,她的脸上总算有了笑容。
和曾晓林一样,上千名贫困劳动力在重庆共计84家山东援建扶贫车间找到工作。此外,通过鲁渝两地人社部门牵线搭桥,还有上千名贫困劳动力赴山东就业。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中央有决策,鲁渝有行动。
鲁渝两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心手相牵、并肩作战,推动人才、资金、项目和渠道等扶贫要素跨地区配置。山东57名在渝挂职干部携手重庆人,致力于将产业扶贫“做实”、消费扶贫“加力”、劳务协作“稳岗”、结对帮扶“落地”。
重庆黔江务工人员乘坐专机到山东日照工作。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相关项目已惠及重庆贫困群众数十万人。截至9月,重庆已有364个鲁渝协作援建项目有序实施;累计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2.6亿元;转移到山东就业贫困人口1137名,帮助实现就近就地就业4165人;产业协作新增到位投资35940万元……
在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山东和重庆均位列“好”等次。
“渝货进山东”签约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谢鹏 摄
倒计时75天,志在消除绝对贫困,歼灭剩余贫困,打好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
截至目前,重庆14个国家贫困区县、4个市级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19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动态识别的18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182.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1%降至0.12%。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与大山大水约定,向父老乡亲承诺——到2020年底,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100个定点攻坚村的深度贫困全部歼灭!
一鼓作气,跑好消除绝对贫困的“最后一公里”!
文字:记者 连肖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华龙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