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人物及经典事例 读懂史记中的这3个
文章作者:琢磨君
时代在发展变化,但人性是亘古不变的!就如《史记》作者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都是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历史总在不断重复,因为人性没有变;我们若要读懂人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历史书籍!正所谓是: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史记》中的3个“人物列传”,向世人讲述了3个关于人性的小故事,至今依然受用,引人深思。我们若是读懂了它们,也就读懂了人性!
1、苏秦列传;
苏秦和庞涓、孙膑、张仪并称为鬼谷子门下四大高徒,都曾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跟随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一无所获,还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
但是回到家里,苏秦发现: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苏秦的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头悬梁锥刺股,苏秦继续伏案钻研《周书阴符》,一年后,终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诸侯君王了。果不其然,苏秦再次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又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风光无限。
后来,苏秦途经家乡洛阳,他的家人都趴在地,不敢仰视。苏秦对他嫂子说:“为何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呢?”他的嫂子趴在地上说:“因为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苏秦仰天长叹道:“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大家都轻视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说了。
从苏秦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性中“嫌贫爱富”的一面,哪怕是你最亲密的亲戚朋友也是这样。时至今日,这种人性特点依然没有改变,比如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2、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和陈馀早年都不是很顺利,但都是胸怀大志,抱负远大。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到外黄,被当地有位富家女看上,还借势当上魏国外黄县令。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与张耳义气相投,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刎颈之交。
秦始皇灭掉魏国后,听说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国名士,于是悬赏千金捉拿张耳,悬赏五百金捉拿陈馀。张耳、陈馀共度患难,隐姓埋名,一块儿逃到陈地,勉强靠出卖苦力维持生活,吃睡都在一起。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陈胜正好打到陈地,张耳和陈馀便去求见陈涉,加入了反秦起义军。张耳和陈馀在乱世一步步建功立业,刚开始关系还都很不错。赵国重建后,张耳为右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巨鹿之战中,秦朝大将章邯率大军将张耳和赵王围困在巨鹿城,危急关头,张耳想起他“刎颈之交”的好友陈馀,便派人向驻扎在城北还拥兵几万的陈馀求援。但是陈馀认为自己兵少,打不过秦兵,竟然见死不救。张耳非常生气,与陈馀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纹。
后来,幸亏是项羽破釜沉舟解了巨鹿之围。事后,张耳召见陈馀,责备陈馀,陈馀一气之下将帅印交出,从此张、陈俩人绝交。真可谓是“患难见真情”,若是患难处见不到真情,就会马上绝交,甚至是反目为仇。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封张耳为常山王,却只是封陈馀为侯。陈馀越想越是生气,说道:“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是项羽不公平。”于是陈馀联合齐王田荣,调动了所属三个县的兵力袭击常山王张耳,使得张耳落荒而逃。
司马迁在《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最后点评说:当初张耳、陈馀贫贱不得志时,彼此信任,誓同生死,难道不是义无反顾的吗?等他们有了地盘,争权夺利的时候,最终还是相互残杀,恨不得将对方消灭。为什么以前是那样真诚地相互倾慕、信任,而后来又相互背叛,彼此的态度是那样的嚣张、暴戾呢?难道不是为了权势、利害相互交往吗?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外部条件在变,人心也会变!因为有利可图,敌人可以变成朋友;因为利益纠纷,朋友之间也反目成仇!这就是人性,我们越早知道越好。因为社交场上的主宰,往往都是利益,而并非情感。
3、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是韩信的封爵,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国士无双,他是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最大功臣。韩信作为统帅,先后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按道理说,韩信这样的大功臣,刘邦应该好好善待他,但是刘邦并没有这么做。
韩信是个没有什么心机的人,当初谋士蒯通劝说他:“现如今你和刘邦、项羽旗鼓相当,可以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如果错过了天赐良机,祸患无穷。”
韩信反驳道:“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认为刘邦肯定是不会亏待自己,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一如既往地忠心耿耿对刘邦。但是在打败最大敌人项羽后,刘邦用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韩信的兵权,还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此时的韩信,好像有点领悟谋士蒯通的话,知道人心莫测。
汉六年,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又设计擒获了韩信,将韩信打入囚车。韩信在囚车上想起了谋士蒯通之前所说的话,并唱到:“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
到了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过,但是改封他为淮阴侯。韩信已经觉察出刘邦在猜忌自己,故意经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但韩信因为功高震主,始终难逃一死,没多久就被诛灭三族了。
老话说得好“大恩如大仇”,害从恩中来,你对一个人大恩情越大,最后得到的仇恨也会越大。韩信若是懂得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功成身退,天之道”,学习张良那样急流勇退,不要低估人性,最后的结局也不会那么悲催。
结语:
读史明智!读《史记》中的“苏秦列传”,我们可以知道人性中嫌贫爱富的本质,即便是亲戚朋友也是如此。
读《史记》中的“张耳陈馀列传”,我们可以知道朋友之间大多数利益之交,有利则欢,无利则散;而且关系越好的朋友越是可以同患难,但是不可同富贵,这也是人性使然!
读《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我们要读懂“大恩如大仇”,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我们帮助了他人,他人不一定会懂得感恩,即使懂得感恩,但出于利益考虑,也会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所以说,帮助他人要适可而止,不要渴望他人懂得感恩,做人要见好就收!
读懂《史记》中的以上3个“人物列传”,好好思考着3个关于人性的小故事,我们也就大概读懂了人性!朋友们,您觉得呢?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