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与雀仙(三足乌与九尾狐)
在汉画像石中,三足乌与九尾狐一定是出场频率最高的两位。在我们传统神话以及一些相关的影视剧中,人们对“九尾狐”一般有着较深的印象,而在汉画像石的画面中,九尾狐却是“西王母”身边不可少的元素,它的出现也一般象征着西王母的出现,因为它是西王母忠实的随从。三足乌不仅是西王母衷心的侍从,它还是“阳”的象征,汉画像极其讲究阴阳调和,故而多刻画太阳与月亮,以象征阴阳,其中三足乌常常伫立于太阳中,人称“日中金乌”。
《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又:《初学记》引《山海经》曰:“武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狐蓬尾。”
郭璞注曰:“即九尾狐,啖其肉令人不逢妖邪之气。”古人称狐为“妖兽”,但是又有:“三德”。所谓狐死首邱,不忘其本;小前大后,以其九尾象征子孙繁茂,表现出了鸟兽之德。《说文》曰:“狐,妖兽也。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邱。”
为什么九尾狐要和西王母的出现成为固定搭配,自然与西王母的特殊身份相关。西王母在汉画像中被汉代人们视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掌管着长生不死之药,在汉代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上至统治者,下到平民百姓,无不疯狂迷恋长生,所以西王母成为当时汉代社会当仁不让的最受崇拜的信仰神,而后衍生的“东王公”,不过就是为了符合汉代社会阴阳调和观念的产物罢了。并且,西王母还一度成为“祈求子孙繁茂”的送子神,故而将代表着子孙繁盛的九尾狐放在西王母身边就有理可寻了。
三足乌又称三青鸟,古人称乌为“孝鸟”,取自乌鸦反哺的意思。《山海经·海内西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张衡灵宪曰:“日阳精之宗,积而成鸟,鸟有三趾,阳之类数也。”
所谓一为阳,二为阴,三为阳......以此类推,三为阳数,也就证明三足乌代表着阴阳中的“阳”,它的职责就是为西王母取食。
汉代画像石中的三足乌与九尾狐,与西王母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由诸多要素整合的画面才能够充满神性与威严,更能够表现出西王母的神圣而不可侵犯。但是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以西王母为画面中心的汉代画像石,常常通过将各种充满神性的动物集合到一个画面中,目的就是将这些神力“叠加”,以求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这些都是汉代社会“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所导致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