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

翡翠是一种高档的玉石,它的硬度比一般的玉要高,也更难雕琢。所以中国古代传世的翡翠制品比较少。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1)

翡翠蝈蝈白菜

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代的翡翠蝈蝈白菜。它高19.4厘米。宽14厘米。菜帮为白和灰黄相间的颜色。淡黄色的菜叶翘起,上面经脉分明。白菜上趴着两只蝈蝈和一只螳螂。它们看上去似乎正在品尝着美味佳肴,非常生动传神。

这件翡翠蝈蝈白菜的原料上有白、绿、黄三种颜色。工匠将绿色部分雕刻成蝈蝈和螳螂。将黄色部分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对于原料上的黄褐色部分,工匠则大胆的将其保留在菜帮上,以表现白菜被霜冻后的质感,使其别有一番韵味。

来历

这件翡翠蝈蝈白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翡翠工艺中的佳品。可它却是人们在无意之中发现的。

这件东西是在上世纪50年代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财政局的一个仓库中偶然发现的。在这之后就拨给了当时的天津市历史博物馆。1957年的时候,它又转给了新成立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004年的时候,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合二为一成为今天的天津博物馆。这件蝈蝈白菜又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白菜艺术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2)

白菜是中国清代较为常见的玉雕题材之一,因为其寓意美好,玉雕白菜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首先,白菜的谐音是百财,有百财聚来的含义。其次,白菜叶青帮白,寓意清白做人。而白菜叶的叶又与业谐音,寓意事业有成。

玉雕白菜既有单一的白菜造型,也有与动物组合在一起的造型。这件翡翠蝈蝈白菜就属于后者。它在白菜原有寓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蝈蝈和螳螂的寓意。蝈蝈善于鸣叫,繁殖力强,因此寓意多子多孙。也有文物专家认为蝈蝈与国谐音,因此带有对国家富足的美好祝愿。螳螂是有益的昆虫,能防止害虫侵害白菜,因此有保护财富的寓意。

中国古代的翡翠工艺

翡翠工艺品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但直到清代,才被更多的人所喜爱。翡翠制品的流行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有关。中国人使用翡翠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大约在周朝便有了翡翠器物。而在汉代,翡翠就已经被人们看作是玉石的一种了。翡翠制品在中国清代以后才开始流行。

翡翠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而是在缅甸。据史书记载,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曾下令用翡翠制作观音,可见皇室对翡翠的喜爱。当时上好的翡翠专供宫廷使用,到了乾隆年间,缅甸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缅甸国王得知乾隆皇帝对玉十分痴迷,于是将翡翠作为礼物送给乾隆皇帝。

质地坚硬、色泽鲜艳的翡翠很快受到乾隆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的喜爱。一时间宫廷制作的翡翠制品大量出现,品种也十分丰富,尤其以花鸟鱼虫和瓜果蔬菜为造型的仿生作品最受欢迎。翡翠白菜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翠玉白菜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3)

而真正让翡翠家喻户晓的人,则是慈禧太后。她对翡翠情有独钟,慈禧一生拥有大量的翡翠制品,她去世后有相当一部分成为陪葬品。据中国清代的史料记载,在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除了有翡翠西瓜、翡翠荷叶帽、翡翠佛像等以外,还有两件雕刻精美的翡翠白菜。

由于慈禧的墓曾经被盗,这两件翡翠白菜的下落已无人知晓。在传世的翡翠白菜中,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翠玉白菜最为有名。它高18.7厘米,宽9.1厘米,使用的翡翠材料白中带绿。工匠巧妙的利用翡翠原料上颜色的变化,雕出一颗生动写实的白菜。菜叶生动自然,叶脉分明,高度写实,整件作品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据考证,翠玉白菜是清宫旧藏,可能是道光皇帝的一件收藏品。这件白菜是以半白半绿的一个翡翠雕成。在最翠绿的地方,雕琢了两只蝈蝈,两只蝈蝈也是低着头,正在认真的嚼着菜叶儿,形象非常的生动逼真。台北故宫的这件蝈蝈白菜与天津的蝈蝈白菜相比少了一只螳螂,却多了几分鲜嫩。两颗白菜,一颗在大陆,一颗在台湾隔海相望,却相映成趣。

玉雕技法

中国古代的玉雕讲究量料施工,哪怕玉石质地不好甚至有缺陷,工匠也会想办法将其雕琢成一件艺术品。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翡翠蝈蝈白菜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它突破了翠料的缺陷,体现出工匠的巧思。这件翡翠蝈蝈白菜雕刻工艺高超,设计也十分巧妙,体现出工匠对俏色手法的熟练运用。

俏色是中国古代玉雕的技法之一,就是依照一块玉料中所含的各种颜色来设计作品,使其被应用的恰到好处,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4)

中国古代利用俏色技法雕刻的玉器有很多。这件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玉鳖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俏色玉器,它长4厘米。古人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巧妙的琢制出鳖的不同部位。墨色部分雕成鳖的贝壳。灰白色部分雕刻鳖的头、颈、腹和足。俏色处理十分得当,使玉鳖看起来活灵活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5)

中国清代的俏色玉器雕刻手法更为高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桐荫仕女图玉饰就是清代比较著名的俏色玉器。其原料本来是一块用剩下的材料,上面有桔黄色等杂色和白色皮子。但是工匠却利用玉料上不均匀的黄色来表现门内光线的变化,又将杂色部分雕刻成梧桐、蕉叶、太湖石和石桌等,从而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白菜不止故宫有)(6)

这件清代大禹治水玉山子也将俏色手法运用的十分娴熟,整块玉石重达六吨,上面颜色深浅变化复杂。工匠巧妙的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营造出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面。

玉山子上重峦叠嶂,流水飞瀑,满山遍野密布着苍松翠柏。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治水大军,他们或开山凿石,或抬土运石,我们还能看到大禹的身影。整件作品色彩丰富,场面宏大,生动传神。

结束语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和天津博物馆的翡翠蝈蝈白菜是中国清代俏色翡翠器中的经典之作。鲜艳莹润的翡翠,生动写实的白菜,活灵活现的昆虫,它们既体现出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也是中国清代琢玉技艺发展到巅峰的见证。

中国的玉文化有着4000年的悠久历史,直到清代才不断出现像蝈蝈、白菜这样的玉雕作品。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翡翠蝈蝈白菜,既是中国玉雕工艺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清代玉文化高度发达的实物佐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