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以私废公)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发生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曹操、程昱。原文如下:
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兵败赤壁,诸葛亮在曹操撤退途中安排了多路追杀,并在在华容道设伏的任务交给了关羽。当曹操狼狈不堪地进入华容道后,关羽率部拦住曹操的去路。谋士程昱认为曹操当年有恩于关羽,只要曹操亲自哀求,关羽一定会将曹操一行人放走。曹操依计而行,果然打动了关羽,曹操也得以逃过一劫。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口中的“以私废公”,意为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李通传》中的“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
曹操兵败赤壁并经华容道北撤,这是历史的真实。《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派人去华容道伏击曹操,也是事实,不过结果却并非小说中所言的关羽拦住了曹操,而是刘备反应太慢,迟了一步,曹操在此之前已经穿过了华容道。为此,曹操还讥笑刘备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从这个记载也可以发现,小说中所谓的关羽“义释华容道”的情节只不过是虚构而已。
既然华容道上本无事,那么小说中“义释华容道”这一情节是从何而来的呢?是不是小说家的发明创造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个情节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故事雏型在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中就已经出现。不过,该书对这个情节的描述远不如小说可信。
在《三国志平话》当中,关羽设伏华容道,曹操亲自求情,关羽以“军师严令”为由严词拒绝,曹操只好硬闯。就在此时,突然尘雾大作,关羽失去曹操等人的踪迹,只得回营复命。诸葛亮认为“关将仁德之人,往日蒙曹相恩,其此得脱矣。”诸葛亮的意思很明显,认为关羽是有意放了曹操。不料此言一出却令关羽非常恼怒,“关公闻言,忿然上马,告主公复追之”。刘备担心关羽有失,诸葛亮只好领兵跟随,以确保关羽的安全。从这个情节设计来看,关羽并非是有意放了曹操,而诸葛亮却多说了一嘴,令关羽非常不快,结果弄得诸葛亮反倒下不了台。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