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

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1)

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2)

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质供应非常紧张,很多东西都需要票证才能买到。买米面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手表要工业券,什么芝麻酱、粉丝、粉条、碱面、花生、瓜子,都需要在一个副食本上面登记,限量供应。所以那时的物件绝对得做到物尽其用,不到确实无法修的地步,绝对不会扔掉的。衣服更是如此,一定要缝缝补补,补丁摞补丁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如果说没有穿过带补丁的衣服,那就非常奇怪了。那个年代有个口号,叫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乎家家都是如此。

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3)

那时差不多每个家庭里面都会有不上班的女人,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大家管她们叫家庭妇女。家里的缝缝补补的活计一般就都是她们来做了。但是有些人不太擅长做针线活,于是缝补衣服就成为一项社会化的服务项目建立了起来。那时的街道组织服务站,能开展很多服务项目,像理发、公用电话传呼、服装裁剪、拆洗缝补等等。缝补衣服就是其中的一项。

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4)

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个子长得很快。一条裤子穿不了多久,就感觉短了。这样就得去送去把裤腿接一段。秋衣秋裤的袖口、裤口磨破了,去换个袖口,可以在那里立等可取的。这还算是简单的。如果裤子的膝盖、屁股后面破了,也得去缝补。那时都是用一块布缝补的破洞上,然后再在这个补丁上转圈缝,形成密密的纹路。经常能看到有人穿的裤子上,两个膝盖各有一大块补丁,用缝纫机缝着密密的针脚。再看后面,屁股上还有一个圆形的补丁,也同样用缝纫机转圈缝了密密的纹路。如果这个裤子还会破,也绝对不会从这里破了。上衣也一样,经常需要缝补的位置是肩膀上和两个袖子的肘部。可以说,穿补丁衣服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色。

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5)

除了缝补衣服,服务站还可以把旧衣服翻新。就是拆了旧衣服,重新裁剪制作,一般都是把大人的衣服改成小孩子穿的。衣服做好以后,再买来染料重新染一下,就会“旧貌变新颜”了。

缝补衣服的方法和技巧(盘点老行业之八)(6)

毛泽东在延安穿着的补丁衣裤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条件优越了,没人再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如果在街上看到一些年轻人穿的裤子上有几个破洞,那是人家特意制造出来的,是一种时尚。即使有补丁,也是特意做上去的,同样是为了时尚。真正的缝补衣服只能存在于记忆当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