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1)

文|梁树一

必须要承认的是,无论是在燃油时代还是电动时代,科学技术始终都是第一生产力,唯一不同的是,曾经追求发动机能效上限是技术难题,而在电动时代,提升动力电池的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安全程度则成了当务之急。

从柱形电池到方形电池,从刀片电池到弹匣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各大车企、动力电池供应商都积极探索。

而近日,在零跑汽车举办的技术发布会上,其也带来了全新的动力电池技术——CTC无电池包技术,而即将登场的全新电动轿车零跑C01就采用了该技术。按照零跑汽车官方表述,零跑C01已经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无电池包的电动车。

这一新技术的量产速度,甚至被认为戏剧性地抢了一把特斯拉的“头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且听壹哥慢慢道来。

零跑已经追上特斯拉?

需要指出的是,CTC技术并非零跑首次提出,在此之前,已有特斯拉、比亚迪、福特、大众、吉利等车企、宁德时代、LG化学、博世、亿纬锂能等供应商也都提出过CTC概念。而原以为全球首款基于CTC技术打造的车型将会在特斯拉柏林工厂或特斯拉德州工厂之间诞生,意想不到的是,零跑居然成功“抢跑”。

CTC的全称为Cell to Chassis,翻译为中文是将电芯装在底盘上,即电池、底盘一体化。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2)

CTC概念究竟由谁率先提出已经无从查证,但据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透露,其灵感则来自手机电池从分离式变成一体式,而零跑CTC项目最早立项于2016年。在量产车零跑C01上,新车主要通过取消电池包上盖,重新设计电池承载托盘,使得下车体底盘结构能够和电池托盘结构耦合,从而实现电池、底盘一体化。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3)

而按照零跑汽车透露的消息,得益于CTC技术方案,即将登场的零跑C01整车可减重15kg,电池布置空间增加14.5%,垂直空间增加10mm,综合续航提升10%。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零跑用电池承载托盘“兜底”的策略,特斯拉的CTC技术方案有所不同,其直接将4680圆柱电芯排列在一体冲压的底盘上,而座椅直接装在电池盖板上,使得电芯成为车身结构,而马斯克此前谈及特斯拉提出CTC概念的初衷,他认为:“没必要往盒子里再装一个盒子”。

从呈现效果层面来看,按照此前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的CTC技术搭配上4680圆柱电芯,可使搭载该电池的电动车续航提升16%,电池成本降低14%。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4)

不难看出,就两家技术路线和呈现效果来看,特斯拉比零跑更进一步,因此,称零跑在CTC技术领域超越特斯拉的说法并不能站住脚,只能说零跑在量产速度方面超越了特斯拉。再者,零跑、特斯拉之间,谁的CTC技术更强也并不重要,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积极探索、耕耘的它们都是电动时代的“功臣”。

“一体化”底盘是未来吗?

当前在CTC技术领域探索的车企不在少数,且零跑已经量产,特斯拉等诸多车企则量产在即,号称要跟风者也大有人在,问题来了:CTC技术会成为大势所趋吗?

壹哥刚刚也已经提到了CTC技术的优势,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降本增效。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5)

其一,由于取消了电池包部分或全部外壳,能够有效减少用料,因此达到了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其二,在装配方面,因为采用CTC技术的车型毋须提前组装电池包,直接将电芯装至底盘即可,使得装配工序得到缩短,因此也将减少人力成本。

其三,在电池能量密度尚未取得更大突破之时,要想提升续航,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电芯,而采用CTC技术的车型,少了电池包的束缚,空间利用率也将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布置更多的电芯。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6)

当然,CTC技术也并非全都是优势。

比如,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取消电池包外壳,无疑于对电芯少了一道保护,也许会让用户产生抵触情绪。

再比如,取消传统电池包后,包裹电芯的电池承载托盘或电池盖板将与底盘组成新的“电池包”,且这一“电池包”须满足和传统电池包相同的隔绝能力,因此,CTC技术也势必会对耦合处的密封性提出更高要求,哪怕是在车辆底盘发生形变之后。

但总体来看,采用CTC技术仍是利大于弊的,尤其是在提升整车续航方面。不出意外的话,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会有越来越车企加入“CTC量产大军”。

换电技术特点(与换电思路南辕北辙)(7)

除了CTC技术是大势所趋外,换电技术则是另外一条路线,且两条路线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换电就必须对整个电池包进行拆装,所以没有外壳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也能够看到,提供换电服务的车企多对CTC技术不“感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