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

开封州桥和开封铁塔,是古今开封人心中的地标建筑。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

开封铁塔

开封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千百年来历经多次洪水袭击,从秦将王翦引黄河水袭击大梁城,到北宋末年金国利用汴河水袭击东京城,再到明朝末年李自成引黄河水淹没明代开封城。开封在每一次被水淹没后,幸存下来的开封人总是能根据开封铁塔和开封州桥来确定自己家的位置,因此,开封的城摞城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铁塔和州桥,使得一代代开封人在自己的家园传承自己的文明密码。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2)

宋代开封州桥位置图

在对开封州桥遗址进行发掘时,人们在现存的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发现了一座建筑。这座建筑非常小,既不是住房,也不是桥梁管理人员的用房,这座建筑在明末李自成水淹开封城的时候被整体冲毁,仅剩下几处残存的地基和基座,这处建筑,便是明代以来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金龙四大王庙”。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3)

开封明代州桥上的“金龙四大王”庙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4)

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金龙四大王”庙近图

“金龙四大王”不是四个人,也不是四条龙,而是一个人。“金龙四大王”的故事起源于南宋末年。据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所载,金龙大王本来是凡人,姓谢名绪,南宋末年人,为南宋末年的皇后——谢太后之侄。平时热衷于慈善事业,不喜欢做官,隐居于金龙山下。临安被元军攻陷后,谢太后和少主被元军掳走。谢绪义不臣虏,赴江而死,尸僵不坏,同乡人将他埋在祖坟旁边。

“金龙大王,姓谢名绪,晋太傅谢安之裔。金兵方炽,神以戚畹,愤不乐仕,隐金龙山椒,筑望云亭自娱。咸淳中,浙大饥,捐家资饭馁人,所全活甚众。元兵入临安,掳太后、少主去。义不臣虏,赴江死,尸僵不坏,乡人义而瘗之祖庙侧。”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5)

谢绪画像

到了元末明初,朱元璋率领起义军大战元军,谢绪就多次在朱元璋梦中出现,告诉他将显灵以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

当时明将傅友德正与元朝左丞李二战于徐州吕梁洪地区,士卒见空中有披甲者来助战,遂大胜元兵,这是谢绪第一次显出灵应。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凿会通渠,舟楫过吕梁洪,只要祷告金龙四大王,无不应验。于是建祠于洪上。

上文中提到的“吕梁洪”,是徐州古运河河段上的两处险要河段之一。古泗水流经徐州时有两处险滩,一处为百步洪,一处则是更险于百步洪的吕梁洪。故史志中有“自汉唐来,粮运皆避之”的说法。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朝廷在吕梁洪设立差官监督和协助江淮粮船过洪。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为迁都北京,又先后整治了会通河、海河,开辟了南阳新河、泇河,开创了“漕运直达通州,而海陆运俱废”的局面。为管理、治理吕梁洪,明朝廷在吕梁洪设吕梁洪工部分司属,管理漕运。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6)

吕梁洪“孔子游历处”

按照明人的记载,谢绪是谢太后的侄子,那他应该是浙江临安人,他投水而死,投的也是浙江之水,他即使成神,也不应该到千里之外的黄河来显灵。所以金龙四大王可能本来就是徐州吕梁洪一带的龙神,而谢绪的传说,不过是把一个殉国的烈士附会其上,而在与元兵交战的时候,谢绪自然要比龙神更有鼓舞士气的作用。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7)

到明清时期。“金龙四大王”成为朝廷官方的正祀神,历代皇帝无不对其对其加官晋爵,其的影响由吕梁洪蔓延到附近的黄河水域,于是生前从未见过黄河的谢绪就成了黄河之神。而对于谢绪的崇拜在民间也开始流行起来。

例如《皇朝文献通考》卷一。六“群祀考下”:顺治三年敕封显佑通济之神。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顺治三年,封黄河龙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之神。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江淮一带至潞河,无不有金龙大王庙。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卷八“金龙四大王”条:大王姓谢氏,越人,为民捍灾赴水而死,灵爽赫奕,累请封锡因神行四,故曰四大王。化身常为金色小蛇,故曰金龙。清实录—圣祖仁宗皇帝实录(三)》卷二〇三提到“康熙四十年辛巳春正月巳丑朔……礼部议覆,河道总督张鹏翮疏言,现今海口疏通,黄淮二水交会济运神速,皆河伯効灵所致,请加赐河神封号,应如所请,得旨著封为显佑通济昭灵効顺金龙四大王。”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8)

“金龙四大王”牌位

而实际上,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谢绪这个人都很难说,明、清时人说他是谢太后之侄,兄弟四人,名字分别是纪、纲、统、绪,因为排行第四,所以后来称"四大王",这都是踵事增华的那一套。

即以他的居处而论,或说是钱塘,或说是会稽,或说是湖州,而所投之江也有钱塘江和苕溪之异,哪里有什么准证?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谢绪其人,黄河凭什么要拉他来为神呢?难道徐州一带没有别的忠臣义士可以充任河神么?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9)

所谓"谢绪",其实就是"泄蓄",泄水与蓄水!吕梁洪位于徐州城东南五六十里,分上下二洪,绵亘七里,地势险要,水流的落差很大。

历史上,在元代乃至元代以前,作为京杭大运河咽喉要道的吕梁洪,其水运之艰险并没有得到任何改观,基本处于“原生态”。吕梁洪真正成为交通要道、国之命脉,则是在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间,这200多年铸就了吕梁的鼎盛,漕运的辉煌。

从元明两代吕梁洪设置官署来看,元代初时仅仅是个驿长。驿长的本职工作是管理驿站,管理吕梁漕运也许只是他们的兼职,往来船只大都只能凭自己力量过吕梁洪。虽然到元至正八年在吕梁洪设立了差官,专门监督和协助漕粮船过洪,但此时的元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所设差官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手脚,吕梁洪已换了人间。元末浙江庆元人袁桷赴京师做官时曾亲历二洪,他在《徐州吕梁神庙碑》中回忆其见闻:“余宦京师,过今吕梁者焉。春水盛壮,湍石弥漫,不复辨左回右击。舟樯林立,击鼓集壮稚,循崖侧足,负绠相进挽。又募习水者,专刺棹水。涸则岩石毕露,流沫悬水,转为回渊,束为飞帛,顷刻不谨,败露立见……”在袁桷的笔下,仲春之际的吕梁洪,连日霏雨,山洪暴发,泗水突涨。湍急的河水中怪石时隐时现,浊浪排空,水汽弥漫,难以辨明船行方向。等待过洪的船只帆樯林立,船家招募精习水性的青壮年贴着峭壁,侧着身子背纤拉船过洪。一时间,击鼓声、纤夫的号子声,响彻云天,声势浩大,场面悲壮。到了枯水季节,怪石全部裸露于水面,水流白练般凌空而下,在怪石间打旋盘涡,形成回渊。稍有不慎就会船覆人亡。袁桷道出了没有治理过的吕梁洪如此的险恶,过吕梁洪又是如此的艰难。“舟樯林立”又说明当时往来船只之多,漕运之繁忙。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0)

至明初,吕梁洪的自然条件使漕粮之船水盛时易过,水少时难行。为保证漕运的畅通无阻,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相识亦稍水之类,但稍水有优免权,食口粮,隶籍于公所,为扶放运船者。”在百步洪设稍水144名、洪夫901名、相识70名。吕梁洪的役夫比百步洪还要多,其中吕梁洪上闸有洪夫1050名、稍水123名,吕梁洪下闸有洪夫500名、稍水90名,都是吕梁本地精通水性之人。即使如此,吕梁漕运也十分艰难。

王应时在《吕梁洪志》中详细描述了吕梁洪中的大石溜。所谓石溜,乃水中巨石经激流冲击变得异常光滑的巨石。这些石溜因险恶而出名,如称作卢家溜、门限溜、黄石溜、蛤蟆石、夜叉石、饮毂轮石等等。船只经过这些石溜,必须依靠纤夫的牵挽,“……水中横石数百步,其纵十倍,其上下如纵得十之二三。高出于水上者,齰齰然像人齿牙。水势小杀,则悍急尤甚。舟行至此,百篙枝柱、负缆之夫流汗至地,进以尺寸……”由北而南,真有一泻千里之势,但船只到此却绝无"漂流"的快感,只有船毁人亡的惊恐。而船只再由南往北,那困难就和把大象拉上城墙差不多了。

但我们古人自有妙法,早在东晋时,就在吕梁洪上修了七座堤坝,设闸蓄水,等于把一个陡立的险滩化为七个台阶,让船只凭借水位的提升逐阶而上。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1)

到了元代,吕梁洪为南北漕运的要津,漕船过洪,就必须用堤闸调整水位,或泄或蓄,那个金龙四大王就是"泄蓄之神"。"泄蓄"演变成人名"谢绪",这种器物、功用转化为人民的例子,在民间信仰中是常有的。

明清两代从官方到民间对“金龙四大王”的崇拜不言而喻,一条黄河千古泛滥,而黄河的泛滥与否直接关系着漕运的安危,而漕运的安危关系着封建帝国的存亡。明清以来治理黄河一直是封建帝国的头等大事,从明代的潘季驯采用“束水攻沙”,到清代的靳辅在京杭大运河设闸调蓄黄河水,除了人力之外,利用神明崇拜约束“自然灾害”也成为朝廷治理自然灾害的方法。而开封作为饱受黄河决口之苦的城市,有这么一座“金龙四大王”庙也就不奇怪了。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2)

潘季驯画像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3)

潘季驯“束水攻沙”图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4)

靳辅治理黄河图

而在朱元璋与元军作战时,最能以民族情绪鼓动士气的,就是亡宋的烈士。因为明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封建帝国,而宋王朝正是亡于蒙古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帝国之手。正好南宋理宗的皇后姓谢,理宗死后,度宗尊为皇太后。

在贾似道专权时,谢太后无能为力,及至度宗死,小皇帝才四岁,谢太后只好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支撑着已经枯朽残破的一角江山。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5)

此时虽然把误国的奸相贾似道贬死,但内有庸相,外无良将,一个老妪带着寡媳和幼孙,就是赵宋王朝的最后家底了。及至张世杰败于焦山,大势已去,这个年迈花甲的谢太后在弹精竭虑之后,所能做的只有求和与投降了。

最后是小皇帝和他母亲全太后都被当作俘虏送到大都,谢太后以病暂留杭州,虽然忽必烈在攻陷临安后,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南宋的行政机构和相关官员,但元人对她并不放心,因为她只要还在临安,南宋遗民就把她视为先朝的象征,南宋遗民仍然有造反的可能性。所以她最后还是被迫北上,死于大都。

由于谢太后在宋亡之际的重要地位,所以把谢绪与她攀上亲戚是很能抬高身份的,于是就出现了那一段投水殉国的故事。

但不管金龙四大王是不是谢太后的侄子,他成了黄河之神却是铁定的事实,而且明亡之后,他继续为清王朝所奉祀。满人入关之初的顺治三年,就敕封黄河龙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之神,以护佑南北的漕运。

此后江淮一带以至潞河,无不有金龙大王庙。而民间传说,四大王经常化身为金色小蛇,故曰金龙。北方船夫见有金蛇方首者游泳而来,必以朱盘奉归,祀以香火,可保一方安吉。

而江浙一带大多是南宋遗民后代,谢绪殉国的传说和对漕运顺利的渴望,使得“金龙四大王”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根发芽。例如今年四月份在常州市钟楼区发掘出了一处清代“金龙四大王”庙的建筑遗址,以及宿迁市“皂河龙王庙”,就是“金龙四大王”崇拜在江浙地区流行的铁证。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6)

2022年4月在常州市钟楼区发掘出的清代“金龙四大王”庙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开封市州桥(开封明代州桥桥面上的)(17)

宿迁市“皂河龙王庙”

淮安清江浦一带每年霜降之后,为了感谢四大王安澜之功,便演剧赛神,此时若发现有金色小蛇,便供奉高座,再把写有戏目的签单送到它面前。小蛇只要在那上面随便点两三下头,人们就可以知道四大王要看什么戏了。于是锣鼓开场,粉墨登合,人们便与神同乐了。

“金龙四大王”,承载着古人对漕运兴旺,黄河平安的美好向往,也承载着开封人的文明密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