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哲学思想 己所欲施于人推己及人
为官不怕你享乐,百姓的日子都过好了,为官者为何不能享受。怕的是享乐建立在百姓的痛苦基础之上,怕的是为清廉之虚名,而让百姓受苦。欢迎你留言交流。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本章的主旨是强调与民同乐,则王道可行。
庄暴,是齐国大臣,他去见孟子,说:我见了大王,大王跟我说他喜欢音乐,我没有说话,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庄暴心中犹豫,就问孟子:喜欢音乐,到底好不好?
孟子一听,这是好事啊。既然大王如此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应该治理得不错了。
过了几天,孟子去见齐王,就问:您曾告诉庄暴,您爱好音乐,有这事吗?
齐王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喜欢古乐,而是喜欢流行音乐。
孟子并不在乎这些,认为无论什么音乐都一样。齐宣王心中纳闷,忍不住问孟子这是什么道理。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独乐乐,与人乐乐”的对话: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孟子的目的不是讨论音乐,因此他进入主题,告诉齐宣王,他在这里奏乐,百姓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1、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百姓为何会不满国君的享乐?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因为你齐宣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顾百姓死活。 钟鼓,管籥(yuè),都是乐器。 疾首蹙(cù)頞(è),是愁苦的样子。 頞,鼻梁的意思。羽旄,即旌旗。
2、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
为什么百姓的反应和第一种情况截然相反?此无他,因为你齐宣王能与民同乐,心中有百姓。而与民同乐,就可以王天下,这么简单。道理都很简单,可人是复杂的动物。
一正一反,答案自在其中。
为政者是要带大家追求共同幸福,而不是极少数人的幸福。百姓需要的是能带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好官,而不是一贫如洗、洁身自好的清官。论语日课017:为官一任,无功即有罪。己所欲,施于人,推己及人,这才是儒家的理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