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5个年头,杜聿明、溥仪、王耀武和沈醉等人,以文史专员的身份,在周总理的嘱咐下,专门组成参观团,到江苏和江西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知识。

这无疑是周总理和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在杜聿明等人的心中,可以到毛主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学习,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真正让杜聿明感到震惊的是在井冈山参观的时候。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

图|左起: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

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靠着几百人的家底,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最后建立了全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走向革命胜利,或许,在杜聿明的心中,永远是个问号,毛主席怎么做到的?

杜聿明对毛主席的早期印象

长期在国民党任职,杜聿明早期对毛泽东的印象就是,蒋介石口中的“山大王”。

1904年杜聿明出生在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他的父亲是清朝的举人,有学历,有见识,并且参加过同盟会。正是由于家庭的影响,让杜聿明从小就建立了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玩弄枪支。

从童年到他18岁成年,杜聿明先后读了初中和高中,20岁的时候打算报考北京大学,但是遗憾没有参加,最后报考了黄埔军校,在北伐战争开始前,杜聿明只是一个连长,而当时,毛泽东已经开始领导秋收起义。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2)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蒋介石得知后笑着说,毛泽东这是去当“土匪”了。在古代,去占山为王确实是土匪的做法,但毛泽东的选择,却是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

当时,杜聿明在黄埔军校张治中的学生兵团中担任一营三连的连长,直到几年后,杜聿明才晋升为了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团长。当时他的师长徐庭瑶要求部属甚为严格,带领杜聿明去参加“剿匪”,他已经领略到毛泽东的厉害。

师长告诉杜聿明,毛泽东的部队怎么都打不完,打了又有了,蒋委员长非常头疼。直到1935年,杜聿明对毛泽东的印象就更为吃惊,因为毛泽东带领红军过了草地。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3)

1935年秋,毛泽东和徐向前等人率领红军进入草地,历经近半个月的艰难险阻,最后纵横500余里地,渡过水流淤滞而成的沼泽,甚至很多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成了长征。

蒋介石得知后把桌子上的杯子全部摔在地上,并对部下说道:“你们告诉我,这还是不是‘土匪’,一支土匪的队伍可以做到这些吗?你们其中哪个人也可以复制出这样的壮举?”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4)

一句话,把几十个官兵问得哑口无言,蒋介石摇摇头说:“毛泽东今非昔比,他居然可以走出草地。”这一句话可以说有两层含义,第一,蒋介石认为毛泽东是个可敬的对手,第二,毛泽东真的太厉害了,就算是蒋介石自己,也不一定会完成这样的壮举。

随后,蒋介石认为,现在毛泽东刚刚走出草地,必然是军心疲惫,是消灭他们的大好时机,但西安事变的发生,彻底打碎了蒋介石的美梦。

而此时的杜聿明正在和日军浴血奋战,当他得知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已经走出草地,心里也是猛地一惊,这时候,他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毛泽东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从杜聿明的功绩来看,他对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5)

图 | 参加昆仑关战役的杜聿明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该兵团扩编为第200师,以杜聿明为师长,此时的杜聿明已经在国民党军中有了一定的名声,1942年初,杜聿明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这让他声名大噪。

这年初,日军出动四个师团兵分两路进攻缅甸,中国军队出动中国远征军,杜聿明的战绩也被蒋介石所肯定。

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派出八路军和日军作战,在晋察冀地区,以擅长的游击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杜聿明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的佩服,越来越明显。

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解放战争中,杜聿明被蒋介石重用,曾任命他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但是在辽沈战役中,锦州失守。随后,蒋介石又吩咐杜聿明,打算发动“徐蚌会战”,但是好景不长,国民党部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

杜聿明认为:只有和平才是出路。当他得知很多国民党部队遭到解放军的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后悔为时已晚,最后无奈被俘。

在狱中,杜聿明多次听说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他对毛主席的敬佩已然是五体投地,抗美援朝胜利后,杜聿明深情地说:

“我对于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感到无比兴奋和敬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确实站起来了。”

杜聿明被特赦,参观井冈山

杜聿明是第一批特赦战犯,这是杜聿明本人都无法想到的,特赦那天晚上,杜聿明曾抱着自己的特赦书大哭,他曾经一直崇拜和仰慕毛主席,今天自己被特赦,他从心里感到高兴,也对毛主席有无限的感激之情。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杜聿明的关心不止于此。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7)

1960年,英国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周总理和陈毅商量后,决定让杜聿明来作陪。有两个原因,第一,杜聿明是国民党战犯,可以展示共产党的博大胸怀,第二,杜聿明曾是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员,和蒙哥马利算是老“相识”,彼此闻名也相互敬佩。

杜聿明可以受到周总理的邀请作陪西方客人,实在是感动。期间,蒙哥马利笑着说:“你不是有百万大军呢,你的军队都哪去了。”杜聿明笑了笑,然后指了指陈毅元帅说:“我都送给他了。”一句玩笑,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陈毅撇撇嘴也开玩笑地说:“你哪有那么大方,是我一口口吃掉的。”

杜聿明虽是战犯,但被特赦后,周总理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和溥仪等人一起去全国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除了写稿子赚钱,还可以把自己的前辈生写成个故事。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8)

溥仪

这一点,溥仪比杜聿明要有先见之明,溥仪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曾在伪满洲国出任康德皇帝,犯下了滔天大罪。在监狱期间表现很好,还写了自己的传记,和杜聿明一样,是首批被特赦的人。

在周总理的精心安排下,让杜聿明和溥仪,还有王耀武等人一起,到全国各地的红色老区参观,并且可以携带家人,对此,杜聿明非常感动。

1964年4月12日,杜聿明和溥仪等人来到了哨口工事前的黄洋界保卫战纪念地,这里的纪念碑上刻着毛主席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当年,国民党军队趁着毛泽东不在井冈山之际,打算偷袭井冈山,不料,红军以仅有的装备顽强抵抗,最后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9)

溥仪看到这么多的房子,笑着说:“你们看,这井冈山上原来有这么多的房子,怪不得毛主席当年要在这里建根据地。”同行的人说:“这都是建国以后建造的,当年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溥仪尴尬地说:“那是我搞错了,我就说么。”

溥仪看到这里一字形的长排白房子很新鲜,站在屋内四处察看,共穿过4个天井,9排厢房。屋里还有毛主席以前读书坐的凳子,接着弯下腰来用双手轻轻抚摸,仿佛是在摸一块“圣物”。

杜聿明见他一副充满深情的虔诚神态,便说:“你不妨上去坐一下。”讲解员也笑着说:“石头是坐不坏的,参观的人都喜欢坐一坐。”溥仪还是有些犹豫,但还认真地感慨道:“别人归别人,可我……我不能同毛主席平起平坐。”

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0)

图|杜聿明

溥仪虽然不懂战争,但是杜聿明却非常明白,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是多么的不易,而且蒋介石接连几次“围剿”红军都没有得逞。

随后,杜聿明和溥仪去井冈山的博物馆参观了一会,杜聿明看的最为认真,也听的最为认真。不一会,杜聿明从博物馆出来,感叹地对溥仪说:“毛主席就是厉害,我终于知道为啥会输给毛主席了。”

溥仪不解,杜聿明却十分清楚,随口背诵起了刚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溥仪问杜聿明,这是啥意思。杜聿明告诉溥仪,这就是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其精髓就在这幅对联中。随后,讲解人员告诉他们,这就是毛主席游击战的“十六字”秘诀。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1)

就游击战来说,毛主席的这种游击战术就是在崇山峻岭中实践和摸索出来的。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动十万重兵,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在吉安到建宁800里长的路线上,由北向南进攻。

但红军依照毛主席制定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方案,就是不和敌人面对面打,当时谭道源的五十师到达源头和上潮一线,毛泽东专门在必经之路芦峰岭埋伏,但是没有想到谭道源是个老狐狸,进入根据地后便躲着不出来。

你不出来,我也不打。就这样,毛主席布下的口袋,终于等到了张辉瓒,张辉瓒的第18师曾有铁军的称号,警备精良战斗力强,但是却无意发现山头有人,实际上是公秉藩的部队,他以为是红军,便和对方激战四小时,结果公秉藩一气之下,撤走了。

张辉瓒孤军深入,随后进了毛泽东早就布下的口袋,最后张辉瓒的“铁军”被全歼,张辉瓒也被活捉。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2)

井冈山博物馆

毛主席还把他的名字写在了诗歌里《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毛主席直接把敌人主将的名字用在了诗词中,细想就会觉得这有点不好,但你再看看当年辛弃疾的那句“试问天下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就会发现,毛主席这是借古论今,妙中有妙。

而毛泽东,正是用这种游击战术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包围和“围剿”。毛主席坚持游击战,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也更从反面说明了游击战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这次井冈山之行,对于杜聿明来说,是受益匪浅,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把毛主席的著作和理论,当做重要的资料来学习。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3)

图|左起:宋希濂、侯镜如、肖作霖、彭杰如、杜聿明

参观心得:共产党的胸怀比天高

在杜聿明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个疑问,毛主席并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出海外留学,他的一身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

实际上,参观完井冈山,杜聿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毛主席小时候就博览群书,从小就酷爱读书,而且他有独特的军事天赋,再加上在艰苦的环境中的磨练,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毛主席一生从来不摸枪,他亲自摸枪的次数很少,他留下的唯一一张持枪照,是1964年,他和周总理、朱老总等人看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后。当时,主席拿过一次枪,并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4)

这样一个没上过军校的统帅,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关于这一点,毛主席曾说过一段非常有趣的话,他说: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5万共产党员杀了一批,抓了一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当然,这是毛主席非常谦虚的说法,他博览群书,活学活用,已经是千古一人。

据沈醉回忆,这次参观还去了延安老区,在延安的时候,最激动和最兴奋的也是杜聿明夫妇。

在延安,大家先后到杨家岭、枣园等地参观了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的旧址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以及他们曾经住过的窑洞。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5)

图 | 文史专员参观毛主席住过的窑洞

在解放前,张国焘叛变革命之后,投靠了军统。他曾诬蔑说,延安大部分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共产党中央领导人的生活却“很奢侈腐化”。

杜聿明说,当时,我信以为真,因为我看惯了国民党权贵们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认为人总是自私的、讲究吃喝的。人嘛,谁有权的时候,不想生活得更好一些呢?共产党当然也不会例外。可是,当我参观了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住处和办公室,听到当地人向我们介绍情况之后,我完全明白了,张国焘纯属是造谣中伤。

当地的农民告诉他们,在国民党对延安封锁得最严重的时候,毛主席以身作则,领导了延安全体军民开展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他在自己房后亲自种了一块菜地,亲自精心劳作。

他每天晚上都伏在小油灯下看书或写文章,一直到深夜。在生活方面,他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每顿饭都只有两三个菜,不准炊事员超过这个生活标准,额外给他加菜。穿的也是一般战士所穿的灰布军装,他的一套棉衣要穿三四年。他房里的陈设也很简陋,除一个土炕、一张桌子、一张靠椅外,别无他物。他对当地群众的疾苦非常关心。

有一次,当地一个青年农民要结婚,但生活困难,操办不起。毛主席得知后,马上动员中央首长给这个农民送礼,为这个农民办理婚事。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6)

杜聿明等人得知这一切,心里对毛主席佩服的五体投地。随后他们到了西安,不管到了哪里,都一样。

他们两都是陕西人,参观团一到了西安,很多亲友和老乡们都去看望他们。这是解放后,杜聿明第一次回到家乡。

很多亲朋好友都说,没有想到杜聿明过去那样和共产党斗争,现在居然回到了人民的行列,实在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延安的人们对杜聿明也很感兴趣,无论到哪里参观,很多单位的负责人都用陕北话和杜聿明夫妇交谈,杜聿明感动地说:“真没有想到家乡的人会这样热情地接待他。”

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64年杜聿明参观井冈山)(17)

图 | 晚年杜聿明

临走的时候他感慨地对沈醉说:“共产党的胸怀比天高,人民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宽宏大量啊。”

据沈醉回忆,从西安参观完回到北京后,很多人都在为这次参观作报告,杜聿明上台做报告的时候非常激动,他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感触很深,甚至泪水涌动。

当然,对于杜聿明来说,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终于明白了毛主席的伟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