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性的例子(文化相对论相对而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作为一档聚焦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节目,不久前收官的《文化相对论》,吸引了海内外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节目在凤凰卫视美洲台、美国城市卫视、美国中文电视台同步播出,覆盖全球观众人数超过3500万,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超过4000万。
《文化相对论》有两重含义,一是不同的文明在历史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没有唯一绝对标准,更不能强加于人;二是只有相对而坐,相向而行,才能解决共同面临的困境。
节目探讨了一系列重要话题:如何评价社会治理的成果?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如何摆脱极端贫困?全球年轻人面临哪些困境又如何寻找出路?学者与意见领袖各抒己见,从文化的软视角,切入政治经济的硬话题,在碰撞中层层深入,梳理历史渊源和文明根性,揭示其底层逻辑。
在谈到大国博弈的话题时,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表示,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文明体,而不是所谓的帝国,“知止”的理念体现在不向外扩张,也不寻求殖民地。如果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史来判断中国,就容易得出国强必霸的误读。
在主题为“社会治理”的第二期节目中,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尤锐解读中国大一统历史和人才选拔的机制,“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政府维护人民的尊严的能力”。北京大学教授潘维的说法则更接地气,“就是过好日子,能够比较顺利地、困难越来越少地,养小孩、送老人”。
《文化相对论》从现实话题切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密码,最终归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探讨。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对节目的评价:“这是一场文明面对危机时进行的对话,我觉得它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了恰当的主题,和恰当的视角。”
节目的嘉宾阵容堪称豪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图灵奖获得者约翰·汉尼斯、以色列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节目的国内制作组与海外5个拍摄团队,展开联动拍摄,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让分别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以色列等7个国家、18个城市、不同的时区,说着不同语言的嘉宾,能够跨时空连线,同台交锋。
《文化相对论》的另一特色是全球青年的视角和问题意识。涉及20余个城市的街采环节,传递出全世界400多位青年的声音:从个人隐私到情绪健康,从气候变化到自己一年的碳排量,从社会正义到文化包容,他们的眼光敏锐而深刻。
演播室里的大咖们,也被鲜活生动的年轻人观点所打动。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与“蚁族”概念的提出者廉思教授,积极回应年轻人对公平正义和绿色发展的强烈呼声,认为这才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心”动力。
作为《文化相对论》的主持人,杨澜随时双语切换,把握谈话节奏,引导背景各异的嘉宾,层层深入话题核心。不怕触碰文化中最敏感的部分,又在理性和建设性的氛围中加强相互了解,弥合认知鸿沟,探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也许就是《文化相对论》的题中之义。
杨澜在节目收官时说:“在当今的世界,人类共同的命题需要我们彼此合作,也需要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去寻找解决的方案,而在这样的碰撞当中,一种新的文化其实也正在形成。”(本文图片均由《文化相对论》节目组提供)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