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史诗看完后恍如隔世(一部平凡女人的史诗)

作者:夏丽柠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女人秋园质朴的一生但其背后隐藏的,还有以秋园为代表的普通女人身上所具有的坚韧与睿智、果敢与豪情,以及时代的变迁、家族的命运和生活的颠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个女人的史诗看完后恍如隔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女人的史诗看完后恍如隔世(一部平凡女人的史诗)

一个女人的史诗看完后恍如隔世

作者:夏丽柠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女人秋园质朴的一生。但其背后隐藏的,还有以秋园为代表的普通女人身上所具有的坚韧与睿智、果敢与豪情,以及时代的变迁、家族的命运和生活的颠沛。

合上书本,脑海里依然浮现着封面上那两个竖版毛笔字:秋园。在这苍劲有力的书写背后,隐匿的是时代变迁,是家族命运,是生活颠沛,也是一个平凡女人的一生。

《秋园》以作者杨本芬的母亲为原型,虚构中夹裹真实,讲述了一个名叫秋园的女人的一生。杨本芬以娓娓道来的语气,将秋园及身边人的故事写在书里。她在序言里说,“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于是,读者跟着杨本芬的笔端,哭哭笑笑,感同身受,仿佛从小说的情节里,能映照出我们日渐老去的母亲与自己。

秋园生于1914年,倘若今天还活着,便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可惜,她八十九岁去世了。女儿之骅整理遗物时,在母亲的棉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一九六零年,从湖南到湖北;一九八零年,从湖北到湖南。这是秋园一生的行动轨迹。在她生活的年代,一位中国女性,如此颠簸,却仍能坚强地活下去,自食其力,哺育儿女,现在看来,简直是个奇迹。

秋园生在医学世家,父亲乐善好施,母亲端庄慈爱,兄弟友好互助,她的童年过得快乐、开放、随性,就连裹小脚这样的陋习也被她“逃”过了。可命运好像总是喜欢捉弄人,在秋园十二岁那年,家里突遭不幸,两位嫂子在游园会上溺水身亡,父亲因此过世。秋园的好日子,似乎一下子到头了。

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秋园展现出了对抗坎坷命运的顽强意志。1931年,秋园嫁给了返乡军人杨仁受,怎成想丈夫虽善良正直,但生活能力极差。后来,秋园跟着丈夫辗转走过了临终前写在小字条上的那些地方,以女性的柔弱之躯撑起了一个家。她在丈夫的故乡湖南呆了二十三年,做过小学教师,当过裁缝,也下田干过农活。身边的人,有人喜欢她,有人欺负她,但她总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多苦的日子,秋园也要过得有尊严。

最喜欢书里对秋园一家衣食住行的描写,散发着人间烟火的味道。读到“动身去花屋小学的那天,秋园穿着件深蓝底洒白蝴蝶的布旗袍,脚穿带襻的圆口平底黑布鞋,梳了个清清爽爽的发髻。”不由得想起了张爱玲那张穿着旗袍叉腰的照片。身为同时代女性,秋园的朴素与张爱玲的风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平凡的人生燃烧得更尽兴些。

人活一生,各有各的苦难,很难说谁最苦情。秋园“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不得不说,苦难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挥之不去。秋园去世前常说的话是:“不是日子不好过,是不耐烦活了。”这种心境,冯骥才在《苦夏》中写过,“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苦,原来是生活中的蜜。在《秋园》里,我们读到了秋园的坚韧与睿智,果敢与豪情。她的一生,堪称一部平凡女人的史诗。(夏丽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