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一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孩子(教育出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

在网上看到这则小视频,瞬间点亮了荧屏、温暖了心。

怎样教育一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孩子(教育出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1)

这个孩子看起来也就两三岁,身旁一个应该是妈妈,另一个年长的看样子像是奶奶或者姥姥。

怎样教育一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孩子(教育出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2)

看到扮成玩偶的发传单人,孩子很开心地走了过去,并且亲密地碰了碰头、亲了亲脸,显得特别可爱,从动作看没有丝毫的勉强迟疑。

怎样教育一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孩子(教育出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3)

随后“玩偶”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传单送给孩子,这个孩子很认真地接过,转身递身旁的妈妈,随后一个动作让人内心瞬间柔软温暖:

孩子站好后,认真地看着对面的“玩偶”,随即很郑重地弯腰鞠了一躬。

两位家长自始至终都没有干涉孩子,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孩子自主自发地做出来的。

看到这样一位知礼懂礼的孩子,相信每个人都会心生欢喜。

相信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自己的面前,我们也会乐于对他流露出善意,施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人生,该有多赚啊!

1

社交礼仪好的孩子,有助于奠定孩子健全的人格基础。

人际交往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个体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社交礼仪好的孩子,将极大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利于奠定孩子健全的人格基础。

(1)可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孩子心态是自由的、开放的、情绪是欢喜的。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沟通,孩子从中获得对他人的信任感,并获得安全感。

(2)通过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自信和自尊

孩子在与他人的良性互动中,通过对自己的自主性把握,发展出自信心,通过平等的对话与合作,获得自尊。

(3)在自信与自尊的同时,能关心尊重他人

社交礼仪好的孩子,通过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喜爱,进而发展出自信与自尊,同时有能力做到去尊重他人。

(4)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交氛围和社会环境,从中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孩子在良好的社交活动中,通过感受群体的配合与接纳,来形成自身的认同感,从而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

而社交礼仪差的孩子,则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发展。

首先会导致糟糕的人际关系,走到哪里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性格孤僻;

另外,也会造成心理上的自卑,不敢开口去找人帮助、不敢大胆表达自己,从而会失去很多的机遇。

怎样教育一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孩子(教育出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4)

2

想要培养好孩子的社交礼仪,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即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它就像是“大脑魔镜”,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

看到他人的行为,就会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在头脑里进行内部模仿,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继而能理解他人的意图。

所以那些特别能够体会别人感受的人,镜像神经元系统也显得特别活跃。

研究表明,无论哪一个种族的儿童都喜欢模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镜像神经元使得他们能够观察他人的动作,并从中体验到对方的情感,迅速理解对方的意图。

所以,社会心理学教授多米尼克.皮卡德在《何为礼貌-教会孩子懂礼貌的真谛》一书中提出,教孩子懂礼貌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促进模仿”。

镜像神经元让孩子携带着编码程序前行在成长的道路上,而父母则是这段程序的编写者。想要给孩子编写出社交礼仪的良性程序,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尊重孩子

要培养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

你怎么有礼貌地对外人,也可以在家里有礼貌地对孩子。

--“请帮我拿一下杯子”。

--“谢谢你帮我折衣服。”

面对孩子的时候,“谢谢”“请”挂在嘴上,让孩子感受到被礼貌对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进一步感受到日常礼节的重要性。

(2) 以身示范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在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过程中,家长的以身示范是关键。

如果一个孩子看到父母不能关心别人,他也永远不会明白他应该关心他人。

所以想要孩子对长辈体贴懂事,我们就要先去关心体贴自己的长辈,在孩子面前演示出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孝顺恭敬;

想要孩子谦和待人,我们就要先对邻居演示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想要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文明有素养,我们就要注意在机场、车站以及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3) 体验教育

想要教会孩子社交礼仪,就需要首先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社交礼仪,他必须通过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礼貌。

所以要多制造机会,带孩子多去体验、多去感受。

在楼道里遇到长辈时,当孩子说出那一声“爷爷好”时,爷爷冲着孩子,脸上现出开心的笑容,口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赞叹,就是孩子可以直接体验到的美好感受。

这种直接的体验,是家长的说教所无法取代的。

(4) 故事辅助

当然,有些时候,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带孩子去亲自一一感受,此时看绘本、读故事就是非常好的一种辅助途径。

或许每个小男孩内心都会有一个英雄梦,有责任、敢担当,想像自己是超人在征救着地球,那么通过陪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沉浸在其中,感受一下自己是超人的责任与荣耀;

或许每个小女孩内心都会有一个公主梦,优雅得体、美丽高贵,此时可以通过看《小公主索菲娅》的故事,来想象自己也拥有了宽容、善良的美好品质。

怎样教育一个有素质和教养的孩子(教育出一个知礼懂礼的孩子)(5)

3

孩子是在模仿中成长的。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优雅得体的人,家长就要尽量少说教、多示范。

比起身教更进一步的,还有境教。

“孟母三迁”的典故告诉我们,即使孟子如此根基深厚的孩子,也依然需要环境的成就。

所以,在孩子的眼里,每个角落都会“说话”。

如果我们从言谈举止到所处环境,都能提起“孩子正在模仿”的意识,在孩子的目光所到之处,尽力为孩子营造出美好的事物。

那么孩子的内心,也肯定会充满美好、洒满阳光,走到哪里,都会像一枚小太阳般温暖一方。

作者简介:西惠,两个孩子的妈妈,相信文字的力量并心存敬畏,希望以文字照亮前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