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

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安阳置县。

清代为彰德府治,1949年在县城及近郊设置安阳市,安阳县辖安阳市周围地区。


铜冶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2)

又名铜山镇,这里为太行山区,山上产铜,并为炼铜之所,因名铜冶和铜山。

铜山镇在元代已经闻名于世。天宁禅寺有元代铸钟一口,上有“铜山镇”名。现在这里有南西炉、北西炉、化炉等村名,据说即以当时的冶炼炉为名。


白璧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3)

相传古代这里有座白玉堂庙,墙壁为白色,由此得名“白壁”。后演变为“白璧”。


吕村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4)

据传古代漳河流经此地,这里是一渡口。当时有位叫吕须光的人,带头在此组织集市,后成为村中大户,故起村名为吕村。

又传,古时该村整个格局就像一条巨型鲤鱼饮着漳河水,因此被称为“鲤鱼村”。到明末清初,漳河向北滚动30里,“鲤鱼村”水旱码头也烟消云散。这么大的鲤鱼没有水怎么能行?先人取名吕--“鲤”的谐音,因此为吕村。


伦掌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5)

据传原名“伦常”,即求人们讲求伦理道德,遵守五常(仁义礼智信),日久天长,其中的常字讹传为掌,遂称伦掌。

又传原名龙掌,因地形状如龙爪得名,后演变为伦掌。

北宋以后皆称伦掌。


崔家桥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6)

相传清代安化县崔某乞讨居此,勤劳致富。后人将其全部遗产建桥于宅前溪河上,取名崔家桥。


辛村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7)

传说辛村早在青铜器时期祖辛帝以辛字命名,沿用至今。


韩陵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8)

据传,西汉刘邦部将韩信曾驻兵韩陵山,他看到该山是块风水宝地,就想在此建祖茔,正巧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讨饭的老太婆,韩信急忙走上前去,对他老太婆磕了三个头,并叫了一声娘,本想以此认其为干娘,并为其养老送终。不想那老太婆没那福份,经受不起大将军的大礼,当即死去,于是韩信便将这“干娘”葬于此山,故名“韩陵山”。

北魏高欢曾于此击败尔朱兆,并建定国寺以旌功,由温子升撰作碑文,这矿碑便是闻名遐迩的“韩陵片石”。


永和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9)

宋真宗赵恒死于天圣元年前,其陵墓名为永定陵,永定县为避讳此名,故更名为永和。


都里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0)

原名东都。相传隋末刘武周曾建都于此,故名都里。


高庄镇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1)

据传明初大移民,有高姓到此居住,建立村庄,取名为高家庄,俗称高庄。

民国《安阳县志》载,1931年,该村与李庄合并,曾取名高李庄,后恢复高庄村名。


磊口乡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2)

该地四周重峦叠嶂,山峰嵯峨。村临一山峰,名曰蓝嵯山;

该山有一壑口,乃安阳通向林县之要道,人称“蓝嵯口”。

当地百姓对此地名极其熟识,说起来很顺口,语速一快,“蓝嵯口”便读成“luò口”,写作“磊口”,磊代表此地多石。


许家沟乡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3)

明朝洪武年间,许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安阳县东西走向的一条丘陵土沟旁,故名许家沟。


安丰乡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4)

原名邵家屯人民公社,1958年,该公社棉花取得大丰收,受国务院表彰,取“安阳棉花丰收”之意,更名安丰。


洪河屯乡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5)

史载,明初有11户人家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开荒屯田,改称横河为洪河,后又改为洪河屯。


瓦店乡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6)

辖区原有一凤凰岭,所产泥土适宜烧制砖瓦。

明清之前洹水流经此地,来此购瓦者络绎不绝,逐步形成水旱码头,有多家店铺,遂成集镇,故以“瓦店”命名。


北郭乡

现在安阳县有几个乡镇(安阳县各乡镇名称的来历)(17)

古代城外为郭,部分村庄分布于城外之北方,故名北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