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我们生活怎么体现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美)

有的孩子看到数学就发怵,那是因为他没有领略到数学的美,没有体会到数字的乐趣。又或者是孩子遇到的数学教科书太枯燥,让孩子错失了发现数学之美的机会。

遇到《给小学生的数学图鉴》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想想我小时候,哪有这么美的数字图鉴?如果我能早一点看到它、读了它,数学一定能更早一点成为我的朋友,现在遇到了那就抓住机会,让孩子好好欣赏数学这美、沉浸于数学之趣中。

数学在我们生活怎么体现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美)(1)

看得见的数学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英国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是逻辑学,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主张数学思维的对象就是数学符号本身。

数学界有句话:数字是一切科学之母。它不一定是一切学科之母,但它是科学之母,这话我赞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走路跑步、买卖交易最起码都是数学计算,孩子折纸、画画涉及数学的几何图形,我们测量、比较、权衡各种都是数学的范畴。数学的符号不仅是加减乘除、大于小于等于号,还有各种数字、图形都是看得见的数学符号。

数学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孩子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能找到数学的踪迹。《给小学生的数学图鉴》就从孩子看得见的事物里引出数学概念。

全书分四部分,分别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长度、量和测量,数和比例四方面来图解数学。孩子刚接触数学时可能会以为数学只是数字、计算这方面,却不知图形也是数学的重要一块。全书以具象的实物让孩子看见了数学。从生活里的物品、建筑分析、绘制图形,以对比、测量来讲解长度与量,再结合自然界、艺术界里那些奇妙和美妙的组合构成来聊比例与数。对孩子来说,最容易理解的是书中举的那些实物例子,很多就是他们玩过的玩具、球、做过的手工等,从这些熟悉的物品入手,去发现数学。

数学在我们生活怎么体现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美)(2)

发散的思维,发现的慧眼

不以局限的眼光来看数学。全书引导孩子以发散的思维发现身边事物里的数学。

看球,去想它们是什么立体图形,足球有几个面,哪些球长得相似,什么是旋转体,分蛋糕里有哪些数学知识,就连卡瓦列里原理这么深奥的原理也能以游戏的形式说给孩子听。它不讲“线段是无数个等距点构成,面积是无数个等距平行线段构成,体积是无数个等距平行平面构成,这些点、线段、平面是长度、面积、体积的“不可分量”。”这枯燥难懂的原理概念,而是把这个原理直白地告诉孩子

“两条平行线间夹着两个平面图形,用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的任意直线去截这两个图形,如果得到的两条截线长度总是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再从平面延伸到立体,立体的卡瓦列里原理就是

“两个平行平面间夹着两个几何体A和B,如果用另一平行平面截取,获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几何体A和B体积相同。”

并且分别附了图示,孩子结合图示说明就能明白这个原理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摇摆熊就是这一原理的应用,《给小学生的数学图鉴》还真是贴心,书中提供了摇摆熊的制作步骤,让孩子玩一玩,在玩中理解数学原理。

书中讲的每个数学例物都来自生活,它让我们知道,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看到这无处不在的数学,看到这呆板、理性的图形、数字里蕴含的艺术美。

数学在我们生活怎么体现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美)(3)

《给小学生的数学图鉴》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获取知识时,借助数学逻辑思维分析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真理,切实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