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什么是智性恋(喜欢聪明的人就是智性恋吗)
话说上回,我们最cute的Cyte大大应“二元关系外性幻想”一文留言区读者们的要求,洋洋洒洒完成了一篇“纸性恋”研究。
没过多久,我们留言区的小伙伴们又有了新需求:
既然写了纸性恋,那顺便再来一篇智性恋呗!就是谈恋爱只看脑子的那种。
没问题!不过,这两个选题的差异可大了去,怎么就成“顺便”了呢?
纸性恋、智性恋,谐音嘛!
……行!那么今天,我们就再应“纸性恋”读者的提议,和大家再来聊聊智性恋(禁止套娃!)。
说来也巧,前几天,男朋友也对我发出了死亡提问:“你最喜欢我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就回答:“喜欢你聪明啊!”
说完我就一愣:难道,智性恋竟是我自己?
本着严谨科学的KY精神,我立马扔下男朋友(?),跑去查找文献资料。原来,“智性恋”的定义,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得多:
智性恋
S a p i o s e x u a l
源于拉丁语词根sapiens(辨识、明智)与sexual,指的是一个人会因为别人非常聪明,而感受到强烈的性吸引力。
举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
“嗨!”
谢耳朵很聪明,一些观众会因为他的聪明而喜欢他,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观众就是智性恋。
智性恋意味着,你不仅是因为一个人聪明而喜欢ta,甚至还想要扑倒ta!
性与关系专家 Casey在2020年接受采访时,对智性恋做了进一步解释。她提到,对于智性恋人群来说,智力是最有特征的性吸引力,甚至比潜在伴侣的外表和性格都更有价值。而且,智力本身,而不是它带来的权力、地位等其他东西,才是真正“接通”双方的关键。
接着谢耳朵的例子。现在,我们把Jim Parsons替换成大家同样熟悉且喜欢的高晓松老师。
并且还是个一无所有的“贫穷版”高晓松老师,但他依然智力超群。
你还下得去嘴吗?
求生欲时间:举例仅用于概念阐述,并无嘲笑和讽刺的意味,没有冒犯的意思,小编非黑子,对老师本人毫无敌意,更没有要求大家必须以高晓松老师作为智性恋标杆,大家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是/不是智性恋!!!
不少方才认领自己是“智性恋”小伙伴们可能就要犹豫了。
例子是糙了点,但也形象地向大家解释了一个概念:
如果你能纯粹的因为一个人的智力而产生爱意和性欲,那么,你就是智性恋啦!
1988年,一个ID为“Wolfieboy”的用户,在Livejournal网站上首次使用了“Sapiosexual”一词。
2002年,ta在博客中写道:“我并不是太在乎高潮,我想要一个敏锐的、有洞察力的头脑。我想要有一个人,可以和我将讨论哲学作为前戏。(作者注:这里的高潮,指的是由其他非智商刺激而产生的高潮,不是说自己不想要高潮。)”
这段文字对智性恋的体验有了更为具体的描述。
智性恋真的进入大众视野,还是2014年的事。当时,知名交友网站OKCupid将智性恋和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其他性取向,一起纳入了性向选择项。
同年10月,一个名为“ The Sapio: Intelligent Dating”的交友app推出,专门针对智性恋用户人群,旨在让那些“寂寞的聪明人”能够因共同的兴趣话题和学术追求找到彼此。
虽然智性恋这个词已经日益风靡,但是…….
OKCupid网站曾在采访中提出,增加“智性恋”选项是为了兼顾一些更偏重智识的群体,提升用户体验。官方回应了增加该选项的初衷,而且并没有承认它是一种新的性取向。
性取向,指的是一个人倾向于产生持久浪漫感受或性吸引(也可以二者皆有)的性别。
而在学术界,当人们探讨不同的性取向时,通常也是不会包含智性恋这个选项的。
不过,Herbenick在2018年也曾指出,这并不妨碍我们将智性恋作为一种自我身份认同。
一个认为自己是智性恋的人,可以是同性恋、异性恋或其他取向,不过对ta们来说,智商高,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择偶条件。
就如同前文的举例所说,有的人确实很喜欢“聪明的人”,可是,ta们就必然是智性恋了吗?
一般来说,智性恋包含这四大特征:
对于非智性恋的人来说,ta们也可能因为智力喜欢一个人,但ta们在建立起连结后,双方实际接触可能更注重情感上的沟通和情绪体验,可以说,智力只是ta们和对方建立关系的桥梁之一。
但对于真正智性恋来说,智力是增进感情的关键。Ta们即使在建立关系后,也会确保有足够多的智力上的交锋和讨论。
真的有!
在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83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员列举了9个有关智商与性吸引关系的问题,比如“如果一个人外貌很有吸引力,但是智力一般,那么不会让我产生兴趣”、“听到某人特别富有智慧的谈话,会让我产生性欲”等等,然后让参与者按自己的认知进行打分(1分表示强烈不同意,5分表示强烈同意)。
经过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样本年龄在18-35岁的人中,约有8%为智性恋。
此外,还有相关证据佐证,智商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吸引力。“大家都喜欢聪明人”这句话其实是真的有科学依据的~
Buss曾对来自33个国家的9474名参与者进行了抽样调查,报告称, "聪明"是人们在选择伴侣时,第二大被重视的特征,仅次于“善良和理解”。
有时候,“聪明”说不定比“善良和理解”还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不够聪明,可能连对方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势必也难以理解彼此。
此外,在上述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中还发现,随着智商增加,一个人对他人产生的吸引力也会相应增加。但是这种效果是有上限的,当 IQ≈120 时性吸引力最佳。
可以理解为,在通常情况下,智商特别高的人可能也会不受欢迎。
想想那些电影里不善言辞性格怪异的“天才”,我似乎一下就get到了这个研究成果。
2014. 《模仿游戏 The Imitation Game》.
但是,本崽的心中,还是有个大大的问号……
先来讲一个最容易解释的原因:
(说人话就是,智力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的选择)
Miller等人检测了400名越战退伍军人的精子质量和智商,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些智商测试中得分越高的人,健康精子的数量就越多,健康精子的数量和脑部质量呈正相关。
人类有繁衍和进化需求,而高智商可以带来更健康、优质的后代,因此,智力可能被认为是“好基因”的有效指标,成为人们择偶时的一项指标。
慕强,简而言之,就是仰慕强者。
这些都是慕强的体现。
不过“强”呢,并不单单指代某种能力很高,而是指ta至少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有超出常人的积累或天赋,比如说,智商高就是单纯在智力维度上的“强”。
慕强,在当今社会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风向”。人们越发轻易地就可以接触到彼此生活(而且很多是自带滤镜的生活)。发达的网络让我们可以看到年入百万的00后,可以看到一些人通过婚姻,轻松实现了阶级飞跃。这会让人不自觉产生对比,提高对伴侣的要求。
而高智商,无疑是传统认知中强者、优秀的代名词。或许,很多人并不仅仅是在追求高智商,而是对一切体现着力量的标签着迷。
1)高智商的人往往可以通过这个优势,获得更多成就和社会资源。
比如取得更好的成绩、财富地位等,很多人追求高智商伴侣,看重的不是智商本身,而是它带来的这一切。
有研究表明,在特定人群中的智力水平排名,与取得高社会成就的可能性呈指数型正相关。啥意思呢,请看下图:
也就是说,智力排名越高的人,取得高社会成就(比如读到博士、高收入)的可能性越大。智力排在中等的人比排在末尾的人更有可能取得高成就,而与智力排在中等的人相比,智力排在前列的人取得高成就的可能性会有特别显著的提升。
也就是说,当你与智商排在前列的人交往时,你更可能提前碰上一个在日后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人。
2)智商可以带来的附加价值,除了“功名利禄”,还有一种潜在的安全感。
对很多人来说,高智商意味着快速学习的能力、精通和顿悟某件事的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所以,高智商似乎具有更稳定的抗风险能力。这种由智商带来的安全感,也是很多人对高智商偏爱的原因之一。
有人谈对象只看脸,有人特别喜欢手好看的,叫做手控,还有“音控”、“脚控”、“短发控”等等,甚至还有更多更小众的偏好。那那那,怎么就还不允许有一部分人,就是沉迷于智力了呢!
如果要说沉迷智力的原因,或许一定程度上与童年经历有关。
其实,通过今天的讨论咱们可以发现,真正的智性恋定义还是非常严格的,很多人虽然喜欢“聪明人”,但严格意义上也许还不能算是智性恋。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它作为自己交友、择偶的一条标准,作为一个明确的个人标签。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偏好、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伴侣,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遇见更多与自己相似的人,找到归属感,并提升遇到真爱的机率。
所以,如果你真的特别偏好高智商选手,请快快通知你身边的好朋友们!让ta们别再费劲心思帮你介绍好看的对象了,让聪明的小哥哥小姐姐快到碗里来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