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辛勤劳动父亲的一首诗(农民工父亲一首打油诗道尽了父母心)

父亲的打油诗

“端午佳节吃粽子,拿起粽子想女子。放下粽子想儿子,你们个个是孝子。希望你们都成才,凯旋而归报喜来。家境贫寒非耻辱,发奋图强才是福。”这是三四年前的端午节,父亲给我们姐弟仨群发的短信。

父亲这首打油诗,写于我工作不久。这一年端午,我是在工地渡过的,与想象中的端午不一样,在工地忙忙碌碌,如果没有看到父亲的短信,我断然不敢肯定这一日是端午节的。当然,在工地更没有吃上粽子。读父亲的这首打油诗,让我每年的端午都十分难忘。

写给辛勤劳动父亲的一首诗(农民工父亲一首打油诗道尽了父母心)(1)

我调任办公室之后,很关注这些细微的事情。有一年端午节,为了让大家吃上新鲜的粽子,我反复叮咛伙食管理员一定要买到新鲜的粽子,让大家过好端午节。伙食管理员跑了几个农贸市场,好说歹说定下了一家店,他们也答应端午节给我们包200个粽子。可当端午节前夕,我和财务人员去取货的时候,店主就是不承认我们预定的200个粽子。个别原因我们也知道,无非是我们定的数量太少,他们把货高价卖给了别人。争吵是无用的。在接连问了几家店都没有货之后,我决定在超市买。当打电话给伙食管理员告诉这一情况之后,他有所犹豫。他说:“超市粽子价格高昂而且不好吃,一次端午而已,可不可以不吃粽子。”我在电话中直接发飙,厉声说道:“不可以”。他解释说:“我主要是怕超市的粽子价钱太高不好处理。”我的回答是:“不需要你处理,你只需要煮熟就行。”

有时候,想一想这些事情,觉得自己太过于执着。我在工地跑过三四年,大多时候跑完工地饭都吃不好。筑路人中的大多数,只有一年到头春节才可以回家一趟,平时的节假日自然也是在工地渡过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他们的不易。在工地这几年,我从来都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每次都是父亲发短信提醒我。在我和别人争吵的时候,或者在空间大发牢骚的时候,父亲会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我给父亲说:“我的性子太直,因为工作的事情得罪过许多人。”他的回答是:“一生一世不亏人,半夜三更无惊魂。”让我结合祖上遗训,督促我做一个正直清白之人。

今年我又来了格尔木。这里环境异常艰苦,我写了不少作品描述这里的生活与环境。五月七日,父亲给我发了一张樱桃图。我问:“买的?”,父亲答:“家里的。”一晃又是一年,园中小苗已然挂果,不禁感慨时光过的可真快啊。便口占了一首诗道:“看到此图心已酸,樱桃之味沁入肝。地处昆仑山脚下,何人知道我心难。车行百里无炊烟,风沙赶人心更寒。荒草凄凄月也残,寒鸦哀鸣枯树巅。戈壁滩上望长安,不辨东北与西南。”不到两分钟父亲回了微信:“男儿有志在四方,立马横刀天下闯。有朝一日事业成,莫忘家园樱桃香。”心中的凄凉感与沧桑感顿时荡然无存。

写给辛勤劳动父亲的一首诗(农民工父亲一首打油诗道尽了父母心)(2)

父亲五十多了,他大半辈子写了多少诗,我不清楚。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他总是给我讲一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但在我的眼里他只是一位农民。虽然他的前半生干了许多事情,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也因而,没有改变他农民的身份。他曾经自嘲道:“石硖缝中一棵松,坚强峙立半崖中。成长一生不成材,只留后人万年青。”但就是这位农民父亲,培养出了我们姐弟仨个大学生。

在面对着苍茫的群山,我的思绪开始混乱。不同的是,前几年眼前的山是燕山。此时此刻,眼前的山是昆仑山。上大学前,他的诗是当面告诉我的。上大学后,他的诗是用手机短信发给我的。而如今,他的诗是用心告诉我的。

又一年,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只能零零碎碎的记录下来这些琐事。只是,这一年,父亲会写给我什么,我还不知道。我正在试着读懂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

2016年6月1日


柳育龙,1988年生于西安蓝田,铁路工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柳公权后裔。撰有文化专著《焦岱史话》《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家谱与寻根》《柳姓史略》《历代柳氏家训集释》《文化视域中的辋川图景》《历代蓝田作家群研究与评述》《病》三部曲等,诗集《行程记》,小说散文等各类著述10余部,主编书籍刊物近20余部(册),系中国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因常年在外打工,扛着麻袋辗转大江南北而被媒体誉为“扛麻袋的学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