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出其不意之经典战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出自《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简称《计篇》),主要强调“兵行诡道”(指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所要达到的迷惑敌人的效果。何谓“出其不意”?有什么典型战例?

兵法解释

“出其不意”,主要针对敌人的精神状态而言,意思是我方采取的军事行动,有突然性和隐蔽性,必须令敌人始料不及,无法应对。

按照孙子的观点,敌人“始料不及”的状态,对我方而言,是最有利的作战态势。因为敌人在没有思想心理准备的状态下,突然遭到猛烈打击,容易惊慌失措、丧失斗志。而我方在此时发起攻击,相当于以实击虚,遇到的抵抗、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赢得的战果往往很高,具有极佳的作战效费比和回报率。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许多灵活运用“出其不意”策略的经典战例,中唐时期著名的“李愬(sù)雪夜袭蔡州”就是其中之一。

示弱于敌 骄兵之计

814年,淮西(今安徽江淮地区)节度使(古代地方军政长官)吴少阳在任上去世。按规定,淮西地方应上报朝廷,由皇帝派人接任淮西节度使。可吴少阳的儿子吴元济自恃兵强马壮,不但向朝廷隐瞒了吴少阳去世的消息,还自作主张接管淮西军务,在淮西拥兵自立。不仅如此,吴元济还纵兵四处抢劫、杀戮平民百姓,甚至一路抢到东都河南洛阳近郊。

唐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命唐军大举进讨吴元济。奈何这时的唐王朝军力孱(chán)弱,许多藩镇坐山观虎斗。结果这场仗一打就是几年,唐军数次出击都无功而返。816年12月,唐彰义节度使袁滋惧战,竟做出私下向吴元济求和的举动。此时担任太子詹事(主要负责太子府内外事务)的李愬自荐,表示愿统兵前往平定吴元济。唐宪宗命李愬接替袁滋统领彰义军,出任讨伐淮西军的唐军西路统帅。

817年,李愬来到彰义军中。当时,西路唐军多次为吴元济的淮西兵所败,都有畏战惧敌之心。鉴于此,李愬为安定军心,也为麻痹吴元济,便对将士们说:“皇上知道我性格懦弱,能忍耻辱,故派我来安抚慰问你们。至于攻战进取,不是我所想做的事。”于是军心逐渐安定。吴元济的军队听说李愬待军士温和宽大、不思进取,胆子比袁滋还小,从此对他非常轻视,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备战。然而,这只是李愬“示弱于敌”的第一步。

军心安定后,李愬先后出兵攻取了淮西在蔡州(今河南汝南,淮西军的“老巢”)以西和西北的据点,又攻下蔡州以南及西南的据点。随后,李愬将部队驻扎在距离蔡州只有65千米的文城栅(今河南遂平附近),建立了一个奇袭蔡州的最佳基地。

重用降将 知敌内情

为进一步打击淮西敌军的士气,增强西路唐军实力,李愬对俘获的淮西军将士非常优待,并大胆重用降将。在这一过程中,李愬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俘获淮西军猛将丁世良后,不仅没有杀他,还赐予他官职,予以重用。丁世良感激之余,主动请求为李愬效力,他向李愬献计,拿下了帮淮西军另一猛将吴秀琳出谋划策的陈光洽,招降吴秀琳及其部下3000多人,接连攻下几座城池,大大提高了唐军西路军的士气。

为攻取蔡州,李愬向降将吴秀琳不耻下问。吴秀琳认为想要攻取蔡州,必须有淮西军智将李佑的帮助,于是李愬又设计擒获了李佑,并力排众议,委任他为将领。李佑备受感动,尽心尽力为奇袭蔡州献策。

此外,每当有淮西士兵归降,李愬就注意询问有关淮西军的内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情报收集,他很快就摸透了敌方的将领秉性、兵力分布等情况,为奇袭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静待战机 雪夜出击

为考验西路唐军的战斗力,李愬派兵试探性进攻朗山(位于蔡州附近),结果唐军大败而归。这一仗暴露出唐军战斗力不强,李愬重新招募3000精兵组成敢死队,作为奇袭蔡州的主力军,每天亲自训练。准备就绪后,李愬等待着最佳战机的到来。

9月,唐军北路军的进攻取得胜利,打败了3万淮西军,攻占郾城(今属河南漯河)。郾城失守后,吴元济大惊失色,将自己的亲军以及蔡州的守军全部调至北边,加强防御。这时,袭击蔡州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李佑向李愬建议:“……留在蔡州的全是一些老弱残兵,如果我们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就可以一举擒获吴元济。”李愬采纳了他的建议。

农历十月初十,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淮西敌军放松了警惕,这种天气十分利于奇袭。于是,李愬开始行動了。出发时,除了李佑等几人,将士们都不知这次行军的目的地。李愬下达的指令是:“只管向东前进!”

李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出其不意之经典战例)(1)

李愬

行军60里后,唐军到达张柴村(今河南汝南西部),对吴元济在此设置的兵卒发起突袭,全歼后占领军寨。短暂休整后,李愬留500人在此守卫,然后率大军继续前进。这时,诸将又问行军目的地,李愬平静地说:“到蔡州攻打吴元济。”诸将听闻后无不失色,监军太监甚至认为李愬上了李佑的当。

唐军雪夜行军的过程非常艰苦,天色阴黑,“大风雪,旌(jīng)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他们自知深入敌境、九死一生,但在李愬的严令下,只能向蔡州行进。也正因如此,对面的淮西敌军毫无防范。

途中,为掩盖唐军行军的声音,李愬在蔡州城外遇到一个鹅鸭池时,心生一计,命人前去追赶鹅、鸭,借助家禽的叫声掩盖人马的声音。

唐军又东行30里后,已至半夜,风雪更大。将士们伴着风雪,抵达蔡州城下时,城中竟无一人知晓。这是自吴少阳抗拒朝廷以来,唐军从未踏足过的敌方腹地。当时,守城的淮西军士兵认为天气不好,唐军不会出动,加上30多年来唐军从未深入到蔡州城下,因此“皆不为备”,都在营中熟睡。

出其不意 一战成名

趁守城的淮西军士兵呼呼大睡,李愬指挥李佑等人,在蔡州城墙上掘土为坎,顺利爬上城墙,杀死正在熟睡的守城士兵,然后放下软梯,帮助主力登城。为了麻痹城中的守军,唐军在斩杀城头敌兵后,还留下城头打更的人,令其繼续打更,以示太平无事。

打开城门后,李愬率领的唐军未遇任何抵抗,悄悄进入蔡州城。清晨鸡鸣时,唐军已攻占了吴元济在蔡州的外宅。吴元济的侍卫见唐军飞兵而至,急忙报告。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吴元济尚未起床,闻报不信,笑道:“这一定是监狱里的俘虏越狱,天明后一定把他们全部杀掉!”此时又有人来报:“蔡州已被唐军占领了!”吴元济仍不相信。然而,他刚要出庭院,便看见了冲杀过来的唐军。此时吴元济如梦方醒,急率亲兵登上蔡州城中的牙城抵抗。

李愬令将士们焚烧牙城南门,蔡州百姓对吴元济的暴虐统治十分不满,争相负薪帮助唐军火攻。同时,唐军引弓向城上齐射,箭矢如雨。不久后,牙城南门被烧毁,吴元济见必败无疑,只能投降。

持续近4年的征讨淮西战役,终于在这一晚结束。此后,淮西军诸将纷纷投降唐军,淮西一战而平定。吴元济被押解回朝后,唐宪宗下令斩杀以儆效尤。据《新唐书·宪宗本纪》记载:“自吴元济诛,强藩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

李愬雪夜袭蔡州,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奇兵制胜的战例。为达成奇袭目的,李愬先是示弱以懈怠敌军,之后进行周密情报分析和准备,再以天气恶劣的风雪夜为掩护,出其不意疾行百里,避实捣虚,一举攻取蔡州,获得大捷。其方略之大胆、筹划之周详、行军之秘密、战果之辉煌,赢得了历代兵家的赞赏。

李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出其不意之经典战例)(2)

知识链接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目前最古老的军事著作。该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被奉为兵家经典,不仅被广泛传播,而且在军事领域以外(例如市场营销领域)也得到关注和应用,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周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