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大揭秘(话说古代高考)

读书能改变命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对于普通阶层而言,更是如此千百年来,这个观念在我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科举大揭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科举大揭秘(话说古代高考)

古代科举大揭秘

读书能改变命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对于普通阶层而言,更是如此。千百年来,这个观念在我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次,就让我们循着古瓷的印记,去探寻古人的“高考”。

南京金石斋藏明成化青花丹凤朝阳图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后,一时间,天下读书人大增,即便寒门,也要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习字,哪怕买不起纸笔,以树枝、泥沙亦要写画,为的是一朝进入仕途博得锦绣前程、光宗耀祖。因此,科举考试纹饰开始在世俗社会生活中大量出现,而瓷器上以这一题材作为装饰更为普遍,尤其以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青花器最具特色。

南京金石斋藏明晚期青花松荫苦读图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太平盛世是读书人最好的时代,瓷器上即有两只凤凰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纹饰,寓意贤才逢明时,以鼓励读书人发奋努力,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因此,士子们无比努力地熟读经史子集、书写锦绣文章,或悬梁刺股挑灯夜战,或于山岚清净处松下苦读。在士子们看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也不时会聚在一起,或阐经明义辩古论今、或吟咏新作聆听见解,学术追求蔚然成风。

景德镇唐英学社展品明正德-嘉靖士子阔论图

他日学成后,士子们信心满满,一路车马劳顿、舟楫风波,风尘仆仆地赶往京城应考,这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十年寒窗,在此一举。条件好些的考生通常一路骑马,有书童挑着书担行李跟随。路上住宿或歇脚的时候还能看书复习,以起到临时抱佛脚的作用。离京城路程远的考生,往往要赶个把月的路,有的甚至数月之前就要启程,如海南、两广、云贵等地的考生赶往唐都长安城(现陕西西安)、北宋都城开封(现河南开封)、元明清京城(现北京),就需要比其他地区的考生更为提前出发。因此,行李中剑、琴之类的防身和娱情物件是一定要带的,遥天路远、跋山涉水的,有把剑防身可以壮胆。歇息的时候弹首曲子聊以慰藉孤寂的旅途,琴棋类技艺毕竟是古代多数书生的都可拿得出手的。一路上,只是苦了那穷人家的孩子,当了那书童,便要挑着担子徒步前行。骑在马上的主人还会不时地回头催促,仿佛在说:“走快点啊,路还远着呢!”“快走几脚,前面就是长安了。”

南京金石斋藏清康熙青花进京赶考图盘

相比过去,还是现在的考生幸福,高考考点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县城,有些边远山区考生多的地方在乡镇中学都设置了考点。

考生们心心念念科举考试的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于梦到自己腾云驾雾来到月宫,折下一根桂枝,则非常让人愉悦,因为那是极好的兆头,寓意着蟾宫折桂,考试有可能高中状元。有关科举考试的各种吉祥寓意纹饰的瓷器,特别受到考生及其家庭的钟爱,如一路连科图,取鹭鸶为“路”,取莲花为“连”,寓意一路考试都很顺利。还有魁星点斗纹饰,哪个考生的名字被他点中,那就是幸运儿。待到放皇榜之日,一切揭晓,有人欢喜有人愁,金榜题名的,不负十年寒窗之苦。名落孙山的,自然免不了悲伤失意,他们或怀着沉重的心情打道回府,继续苦读以备下次的考试,或多次考场失利后就此诀别科举之路。

景德镇唐英学社展品清青花“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铭张生赶考图

且看那瓷上纹饰,金科状元则以一只螃蟹表示,寓意一甲一名。至于螃蟹用螯钳夹住芦花叶子,寓意二甲传胪(芦),即二甲第一名,如《明史·选举志》:“会试第一为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金榜题名的考生个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自然少不了要走马游街,让百姓们一睹新科进士们的风采。此种场景,唐代孟郊是感触极深的,曾两次落第的孟郊46岁那年高中进士及第,心情极为愉悦,策马疾驰长安街后留下了名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留下了两句有名的民俗成语,即“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经常为人们所引用。士子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后,意味着鲤鱼跃龙门,从此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因此,鲤鱼跃龙门纹饰在瓷器装饰中也很流行。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明青花蟾宫折桂图

上述这些古瓷上的纹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它不断地激励着学子们通过奋发图强去改变自身的命运,深刻地影响了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

时至今日,高考期间仍然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习俗,其实更多的是为讨个口彩,寄托希望。考生父母可谓用心良苦、煞费苦心啊!

景德镇唐英学社展品明隆庆-万历青花状元游行图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劝学》中“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说的就是如果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自古以来有关科举考试的习俗承载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能够给人以心理安慰,而这就是民俗的魅力所在!在世俗社会生活中,越是重要的事项就越容易形成习俗,并且这种习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传承创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毕竟,习俗的核心价值就是体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和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实现愿望。(程仁发)

来源: 瓷都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