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

导语: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the spirochete 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导致的疾病。起的感染,其表现为游走性红斑,经数周到数月后出现神经、心脏和关节方面的异常。在疾病早期阶段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血清学检测对于发生在疾病后期的心脏、神经及风湿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是有帮助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对于严重的病例可使用头孢曲松。

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1)

一、莱姆病,一种受蜱虫叮咬而患上的传染病,其流行病学知识需了解

1、流行病学

螺旋体(spirochaetales)家族最显著的特征是菌体呈螺旋状。但菌体太细,不能够用常规显微镜观察,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分三个属:密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和疏螺旋体属。

莱姆病被认定是在1976年,因为当时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莱姆地区出现了很多这种病例。现在是美国报道的最常见蜱传播性疾病。49个州相继均有病例报告,但>90%的病例发生从缅因州到弗吉尼亚、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苏达州及密西根在西海岸,多数病例发生加州和俄勒冈州北部。欧洲、前苏联、中国和日本也有本病发生。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多数病人是生活在丛林区的儿童和年轻成人。

莱姆病主要通过4种硬蜱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国东北部和中北部的肩突硬蜱 (鹿蜱)、在美国西部的I. pacificus、在欧洲的I. ricinus、在亚洲的I. persulcatu。

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2)

在美国白足小鼠是Borrelia burgdorferi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动物贮存宿主,也是鹿蜱蛹和幼虫的主要宿主。鹿是成虫的宿主,但不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在美国,鹿是蜱成虫的主要宿主,但不携带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其他哺乳动物(如狗)偶尔也可成为宿主并患莱姆病。在欧洲绵羊是成年蜱虫的宿主。

2、病理生理

B. burgdorferi伯氏疏螺旋体博氏疏螺旋体经蜱咬处进入皮肤。经过3~32天,螺旋体在叮咬局部移动,进入淋巴结,产生区域性淋巴结病,也可随血流扩散到内脏或皮肤其他部位。炎症反应(游走性红斑)的出现早于显著的特异性抗体反应(血清学转换)出现。

二、莱姆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但通常用药包括阿莫西林、多西环素以及头孢曲松

1、抗生素

莱姆病的大多数症状对抗生素治疗有效,但以早期治疗最好。在晚期阶段,抗生素可清除螺旋体减轻大部分患者的关节痛。然而少部分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甚至当感染完全清除后,也由于持续存在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痛。成人莱姆病抗生素治疗指南* 显示各种不同表现的莱姆病的成人治疗方案。儿童的剂量与此相似,但在<8岁儿童应避免使用强力,药物剂量应根据体重变化。

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3)

2、其他手段

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症状,完全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临时心脏起搏器,由于渗液造成的膝关节紧张需要进行穿刺抽吸。一些膝关节持续疼痛的遗传易感性病人,除抗生素治疗外,可能需要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三、莱姆病是可以预防的,以下3种手段,对预防莱姆病有一定的帮助

1、应用驱虫剂

在皮肤表面应用含二乙甲苯酚胺(DEET)的驱虫剂可以驱赶蜱虫,但非常年幼的儿童应慎重使用避蚊胺,因为已有毒性反应的报道。衣物上使用扑灭司林可有效杀死蜱虫。频繁寻找蜱,尤其是在毛发多的区域和儿童,在流行地区至关重要。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去除整个地区的蜱,但在流行区域通过控制小动物种群可减少蜱的种群数。

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4)

2、移除叮咬蜱虫

进入流行区人群应采取防蜱叮咬的措施。叮人的鹿蜱若很小,很难被发现。一旦黏附于皮肤,它们将数天之内进入血管。博氏疏螺旋体B. burgdorferi 通常不发生传播,除非感染的蜱存在>36小时。因此,当可能暴露后,寻找蜱并将其清除,或可预防感染。应小心移开充血的蜱,不要用手指捏碎蜱,因为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不应握紧或挤压蜱的身体。用小镊子逐步牵拉头取出蜱。接触处应擦拭酒精。凡士林、点燃火柴和其他刺激物不能有效去除蜱,不应使用。

3、应用抗生素预防

不推荐在蜱咬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来预防莱姆病。如果患者知道有过被叮咬,那么他就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医生的指导来观察叮咬的部位,并且一旦有红斑或其他症状发生可及时就医。如果没有蜱叮咬史诊断莱姆病是非常困难的。

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5)

当被鹿蜱叮咬后给予单次200mg的强力霉素可以降低莱姆病发病概率。根据2006年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的指导原则,只有在存在以下所有情况时才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附带的蜱可以被可靠地识别为肩突硬蜱的成虫或幼虫、蜱虫叮咬≥36小时(根据蜱虫吸血的程度或接触时间)、清除蜱后72小时内进行预防感染治疗。

患者住在或曾经去过一个20%的蜱被感染伯氏杆菌的地区 (通常只在新英格兰的部分地区,大西洋中部各州的部分地区,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辛州的部分地区)。使用强力霉素是合适的;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小于8岁的儿童以及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反应的人禁忌。

莱姆病机制(一种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6)

结语:白足小鼠是 Borrelia burgdorferi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动物贮存宿主,也是鹿蜱蛹和幼虫的主要宿主;鹿是成虫的宿主,但不携带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有三个阶段:早期局限期,早期播散期,以及晚期。游走性红斑是最早出现并且最为重要的临床体征,至少75%的病人会有此表现。在流行地区,只有少数有关节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但没有游走性红斑或其他早期局部或播散性莱姆病症状历史的患者,实际上患有莱姆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