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创业洼地(有为青年从洼地)
人们从未停止找寻人生的触点,渴望踏实安稳的心态。但面对逆流,有人转换方式与思维,重新参与竞争;有人坚守原地,继续自己的生活;也有人选择迎难而上,逆流勇进——这是当下年轻人的选择,也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缩影。
文 | 陈康麦
全文约3041字,细读约需7分钟
2020年,开局便是艰难,疫情的不可抗力,将就业创业的难度推向高峰。“疫情”“逆行”“停工”……这些字眼的背后,更多的是挣扎向前,是逆境求存,是触底反弹。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春季求职竞争周报》,仅节后复工的第一周(2月3日-7日),企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了七成,约四成的企业表示会减少招聘规模及预算。
来自现实的焦虑和巨大的落差感,让本应乘风破浪的青年们感知到生活的重锤。疫情背景下,他们经历挣扎,谋求发展,付诸了忠于自我的努力,积极寻找绝境之外新的可能。他们用行动告诉世界:即便此刻,亦有所为。
疫情加剧了2020年求职者的就业焦虑 图/新华社
起跑线变生死线
按照往常的毕业流程,李恒在大四的校园生活本该是每天三点一线敲论文,紧抓“金三银四”春招季。
而在今年,受疫情影响,李恒从寒假回家后再也没进校门,“云”网课、“云”答辩、“云”毕业,云里雾里便和874万应届毕业生站上了同一起跑线。
其实,四年里,李恒在“耕耘”简历上一直是个“抢跑”的选手,比赛、实习、证书、交流,只要能做到的,他都没有落下过。在大三那年,为了雅思上7,他在考试倒计时两个月内,规定自己每天上完专业课,再额外学习5小时,熬到凌晨2点是常事。直到顺利考完,他再回想起这段日子,觉得有点后怕——幸亏没生病,不然身体绝对扛不下来。
没想到,毕业季却与疫情撞了满怀。他将简历一把一把地撒出去——招聘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甚至微信群……在成为社会人的边缘反复试探,仅有的些微水花却远低于预期,终究石沉大海。这期间,李恒像多数“颗粒无收”的人一样,心态全靠转锦鲤,工作全靠碰运气,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达到顶峰。
李恒也想过考研。上半年,教育部明确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增加18.9万。这似乎意味着一条通向光明的坦途,但是2020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1万,竞争之激烈不可言喻。李恒几番权衡,一来家庭并不富裕,他不愿让父母承担更多压力;二来自己并非是做学术的料,考研不过是逃避心理,只为暂缓就业。
看清眼前的路后,李恒开始调整预期,重塑心态,把大环境当作一种必然的遭遇,并不再抱怨。
疫情下,云面试成为求职者的新挑战 图/新华社
针对“云”面试,他反复练习自己面对镜头的自然感,和父母日常打电话的习惯改为了在线视频,一边聊天一边调整自己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与此同时,他沉下心来提升自己写简历的能力,努力从实习经历、可塑性等方面寻找突围的可能。每天刷微博的时候,他会分类罗列观点,顺便锻炼自己的思考方式,还加了很多个交流群,参加群里组织的模拟面试。
几轮新的面试下来,他发现自己再也不会紧张无措了,甚至还得到了面试官的鼓励。拿下理想offer后,他坚信,没有什么是比快速学习并践行更好的捷径,付出行动,眼前的困局就有可能成为转变的机遇。
重新打量“饭碗”
“就业难”似乎是一个历史性难题。无论对毕业生,还是对上班族。
张羽有野心,她曾谋划跳槽——挫败感来自于接受不了“自己只值这么点钱”的落差。“工资除以工作时间,我的时薪不如卖夜宵的小吃摊老板。”她调侃道。虽然到手的薪酬数字还算看得过去,但时常会因为刁钻的需求和反复不定的修改意见而加班,甚至在年假期间也为难缠的项目取消了出行计划。
87年出生的她,自诩遭遇了“中年危机”。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也当过职场香饽饽,可不知不觉她已经走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岁数,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赡养问题都令她焦灼不已。就算年轻时候她有过很多数一数二的业绩,目前也都不再是每家公司都爱掐的“尖货”,而成为加速贬值中的人力资产。虽然跳槽带来涨薪幅度还是比晋升要多,但这当然这也包含了现有能力的溢价(熟练、培训和磨合成本较低、可迁移的人脉、资源等)和其它维度的损失补偿。
“跳槽”耽误到2020年,疫情来了。
毫无疑问,疫情背景下就业形式更为严峻。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统计,在2020年春,38.67%的职场人出现了降薪的情况,工资拖欠情况也高达35.26%,裁员的公司接近3成,在正式复工前,已有17.05%的企业出现倒闭的情况。她暂时不打算迈出跳槽这一步,暂且停泊在原公司里。“我怕自己或许会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又或许,我连一个坑都不再拥有。”
裁员降薪下许多人尝试寻找新出路 图/新华社
但停留并不意味着原地踏步,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张羽依然像往常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需求,并在细节上对自己提高了要求。疫情期间,她也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学习了编程,希望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同时,她也和41.52%的职场人一样正在寻求网上兼职,希望通过兼职收入来填补收入缩减期一如既往的房贷与孩子的教育经费压力。
找回真正的自己
“回家”——龚贝贝做了决定。在大城市辗转几年,他从未寻找到“真我”,这里似乎与自己并不合拍。尽管拿着过万的薪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里最可有可无的一个。金钱与所谓的体面并未让他实现自我认同。也许,此前所做的决定,是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在初时看清征途。甚至有时候,即便心如明镜,也会被诸多外在因素牵绊在第一步。
返乡后,因为恰巧与疫情相遇,赋闲在家的龚贝贝变成为了带货乡村男主播。虽然他只有一个画质粗糙的手机用来拍摄,但好在家乡的风景美不胜收,并不高清的视频已经足以吸引诸多粉丝。外面的世界,高铁驶过一个个季节,村庄里,绿色穿过缓缓流动的黑夜与白天。他第一次发现,他所以为贫穷、落后、死气沉沉的家乡小镇其实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只是他过去未曾发现。
乡村主播带货成为新趋势 图/新华社
由于资金的匮乏,此前他的主播“生涯”并没有一帆风顺,时常出现卡顿与高糊。硬件的缺乏让他的直播始终在低层次的制作上游离,粉丝量也长时间没有增长。在拍拍贷的帮助下,他备足了设备,正式开始直播带货之路。如今,村里已经建立了合作社,生产销售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而他也已决定永远驻扎在自己的家乡——“这里,才有真正的自己”。
任何艰难,都不会让流失的岁月停下脚步。人们能做的不止是“和时间赛跑”,更要无畏艰难的告诉世界:即便此刻,亦有所为。
揣着开一间私房烘培的梦想,孔雯妍从传媒专业毕业后转身去做了房产销售,每天6点起床,直到晚上12点多才能忙完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一年。有了初始资金还不够,她又应聘到一家私房工作室免费打工,默默学习工作室的运营流程、物料采购,学着如何节省成本,如何与客户交流。扎扎实实做好足够的积累后,她的梦想终于落地——工作室成立,并在运营3、4个月后就实现回本盈利。即便是疫情期间,她的小店也生意不断。而毕业于上海交大的许兰月,选择放弃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开始创业,虽然开奶茶店和炸鸡店都接连受挫,但努力从未停止,最终,她在短短1年内连开100家轻食品牌连锁店。
相似的困境面前,他们,在可能之外创造了更多可能。
“此刻,当有为”青年说线下沙龙
这些小有成就的年轻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分享交流平台“青年说”。从2019年4月开始,拍拍贷为打拼的年轻人提供了这个舞台,不仅是对个体经验的呈现和传播,更在于对故事发生的时代精神、社会意义的囊括。除了“青年说”,拍拍贷还在今年年初启动了“青年发展计划”,为年轻人带来就业/创业的机会分享。此前,拍拍贷还在2018-2019年,联合南方周末两度推出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报告,关注青年群体为追寻自我实现的奋斗图景,见证了这股改变社会潮水方向的力量。
拥有同样的信念是汇聚的理由。接地气的“生意经”,有价值的就业创业指导,真诚的讲述,请在7月25日相约广州,一起聆听“此刻当有为——2020年青年说”线下沙龙分享。
滑动查看嘉宾海报
(推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