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

推荐:秦淮八艳中受诰命封赏的妓女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文/常志梅

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1)

【作者简介】常志梅,笔名一帆,甘肃临夏人,教师,80后文学爱好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人物,她敏感、细心、淡泊、真实、绝顶聪明,多愁善感。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在那个读书人只有当官一条路的封建社会.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黛玉却劝宝玉不要走仕途,这点很多人很难理解的,作为女人,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或喜欢的人才华横溢,光宗耀祖,而黛玉却是这样“另类”。

《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初进贾府时有这样的描写: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这年冬日,李纨因贾母让他们制灯谜,对园中姐妹说了自己编的两个谜语,一个是“观音未有世家传”,一个是“一池青草草何名”。两个谜语的谜底都在《四书》之中。

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2)

最终,林黛玉猜中了第一个,谜底是“虽善无征”, 出自《中庸》。

倘若不熟悉《四书》,猜中这两个谜语是颇有难度的,

由此可见,黛玉熟习《四书》。

《四书》在清时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那么作为一个厌烦仕途的人,黛玉为何又将《四书》作为自己的重点阅读科目呢?

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3)

一、家庭教育

在第二回中已经交代了林如海的身世,以及对黛玉的教育。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林如海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自己读书是习惯,同时一直把黛玉当做男孩教育,估计对他的这个姑娘也是寄予了厚望。

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4)

二、《四书》是公认的儒家经典

黛玉厌烦仕途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对当时统治者的失望。但这并不代表她对所有和封建社会有关系的所有东西,都一并舍弃。

《四书》虽是清朝时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但它却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

黛玉聪慧且好学,对蕴含儒家精华的《四书》自然不会舍弃。

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5)

三、自身原因

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黛玉的居所,发现“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误认为是哪位哥的书房,可知林黛玉多读书、好读书,与同时代的男子相比毫不逊色。

黛玉从骨子里是绝对叛逆的,在她看来,并非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认为男人会的,女人也会,并不认为自己是女儿身,就该深闭闺房,做些女红。

黛玉的想法现在看来,或许并没有什么,但在封建时代,这样的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

不幸的是,林黛玉所生活的时代仍然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满腹经纶的黛玉也只能困于大观园的深闺中,最终仍逃脱不掉“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的悲剧性结局。

林黛玉聪慧表现在哪里(林黛玉为何钟情于科举必考的四书)(6)

相关阅读:

爱生气的仙子林黛玉

《红楼梦》里贾宝玉天分其实是很高的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