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时间表(古代人的生活日常之计时)
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现在的信息系统一旦脱离了精确的时间几乎瘫痪,我们现代人有很多方式来捕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量化计时的呢?
古人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那么一寸光阴是多久呢?三千多年前的周超发明了测试仪器“日晷”,利用太阳照出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测算时间,所以“一寸光阴”的原意就是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时间。日晷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小时。日晷最小刻度约为今天的15分钟即“一刻钟”。在古代,一天12时辰,一个时辰是八刻钟。
很明显日晷极度依赖太阳,那么在阴天和夜晚怎么计时呢?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不受天气影响的漏刻。漏刻是往铜壶里装入一定量的水,让水慢慢漏出,通过漏出的水的量来确定时间——即铜壶滴漏。我们知道在容器里水位高低压力不同导致水滴漏出不均匀导致计时不准。到了东汉,科学家张衡改进了漏刻,将其设计为二级漏壶,让水的高度变小,流得更均速。后世一直沿用此方法,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四级漏壶。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少林寺比武一炷香的功夫。这就得提出古代更简便的一种即使工具——燃香。其实古代改进的燃香有专门的名字——更香,更即为时间的刻度,更香用燃烧速度均匀的木料制成。宋代时,更香随商船原型海外,其准确程度让外国人叹为观止。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更香:“吾人从未见其有大差误,此发明可代自鸣钟”。所谓自鸣钟即西洋钟表,价值连城,而更香的价格更亲民接地气。
前面提到我们一般看到燃香大部分是在少林寺,寺庙这种场景,其实有一定渊源的,因为燃香计时是随佛教才传入我国的。佛教对时间探讨有很多,因而也出现很多时间量词,如一弹指(约7.2秒)、一瞬间(0.36秒)、一念(约0.018)。到了明朝后期,西洋钟表作为礼物和商品进入古代宫廷,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送给万历皇帝一个自鸣钟作为礼物。而到了清朝,上层贵族和官方已经普遍使用钟表作为计时工具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