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策略20条(人生的必修课程)
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果天下处处都充斥着谄媚和逢迎,那么,无耻、欺诈和愚弄更将有滋生的余地,整个世界也将再无法寻觅到诤言真话。明智者深知为官当权的大讳,荀子对行谄得宠之人曾言:“谄谀我者,吾贼也。”深恶痛绝之情溢于言表。对那些专唱特唱赞歌的人,一定要识之戒之。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退还礼品,防范趋权附势的小人
公仪休当上了鲁国的宰相。众多亲朋好友,包括那些早就交往稀疏的朋友纷纷登门贺喜。真所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贺喜自然是要带礼物的,这是中国人的常礼,但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投其所好,否则可能枉费心机,甚至事与愿违。
公仪休好吃鱼,这在其亲朋中是无所不知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拎着鲜美肥大的各种鱼,跨进了公仪休还没有来得及整修的府门。
公仪休看到这么多人、这么多鱼在自己家中欢笑,跳跃,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做官求仕之人,最得意、最舒心的恐怕也就是这么一刻了。但公仪休没有让成功冲昏头脑,也就是说,虽得意,但没有忘形。
他一方面热情地款待前来贺喜之人,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一方面吩咐下人将客人所送礼品一一奉还,并以种种理由,恳请对方原谅。
公仪休的弟弟知道此事后非常奇怪,问道:“你喜欢吃鱼而不接受鱼,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说:“就是因为喜欢吃鱼,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在别人面前就会有低下的颜色;有低下的颜色,就会违法曲断;违了法,就要被免去宰相;免去了宰相,那我虽然喜欢吃鱼,这些人必定不会送给我鱼,这样,我甚至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了。由此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了替别人打算,不如替自己打算啊!”
公仪休的这段话很值得人们思考。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因为清正廉洁而不收礼物、遵纪守法被流传后世。
我们不敢说这些贺喜之人都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许大多数人还是本着一种善良的心态来到公仪休家的。但不可否认,其中毫无疑问混杂着一些趋权附势的小人,而他们也确实是抱着不便于明说的目的来到公仪休家中。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很难有效地区别这种善意与别有用意。公仪休的作法是明智的。他没有将送礼贺喜的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统统退回。这不仅避免了有可能带来的麻烦,而且给送礼之人一个十分体面的下台阶。
对公仪休来讲,亲近的,毕竟还是亲近的,不在于是否有这一二条鱼做敲门砖;而疏远的还是疏远的,更没有必要因这一二条鱼欠下一份人情。这种舍小利求大益的做事方法,讲起来十分容易,但真的要做起来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2.毅然辞官,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
孙叔敖遇见狐丘老人。
狐丘老人说:“我听说做官有三利也有三害,你知道此事吗?”
孙叔敖恭敬地说:“我很不聪明,哪里能会知道这些呢。大胆地请问什么叫做三利?什么叫做三害?”
孙叔敖,楚国期思邑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历史治水名人。
狐丘老人说:“官位高了,别人便会嫉妒;官做得大了,君主也会嫌恶;俸禄多了,会招来别人的怨恨。这就叫做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会这样的。我的官位越高,我的志向越低;我的官越大,我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多,我周济的人越多。可以用这种办法免除祸害吗?”
狐丘老人说:“说得太好了!这像尧舜一样,还有什么需要担心呢?”
狐丘老人说的三利三害,在一般情况下几乎是规律性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官位越高的人,往往心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有时甚至连自己也没有,只有那顶被人尊重的乌纱帽。看不起下级,专权跋扈,挥霍享乐,就成了一种官僚通病。
这样的人,必然引起各方面人士的不满,最终会带来祸害。孙叔敖所说的三条,是克服做官负作用的方法,可以作为做官人对自己欲望抑制的尝试,但这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要设法抑制自己的欲望,而要从根本上确立“人民公仆”的做官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一个官,不论大小官。
周敬王十五年,吴军撤出楚国郢城及占领区,班师回国。
吴王阖闾决定举行庆功大会,重赏立功的将士。朝中上下,熙熙攘攘,忙个不停。
吴王阖闾,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
在这次对楚战争中,孙武是前线指挥的重要将领,作出了许多重要谋划,取得了辉煌战绩,被列为首功,孙武必将得到重赏。
饱经沧桑的孙武,对于吴王所给予的赏赐,却拒绝接受。
吴王见孙武如此执着,便让伍子胥前去劝说。
孙武对伍子胥说:“你可知天道,暑往寒来,春还秋至。君王一旦政权巩固,天下太平,必定产生骄奢淫逸之心。为臣的功成不退,必有后患。我固辞不受,不只是为了保全我自身,也是为了保全你啊!”
伍子胥听了大不以为然,再三劝他留下,接受吴王的赏赐。孙武终于还是决定弃官而去。
吴王看实在留不下孙武,便下令重赏他金帛财物数车,并为孙武隆重饯行。孙武弃官归乡途中,将吴王赏赐的金帛财物一一散发给了穷苦百姓。
功名利禄,不知困扰了多少英雄豪杰。孙武所说“功成不退,必有后患”,以及他在重赏面前毅然辞官的举措,发人深省!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
三、耳朵要直,不听小人的逆耳之言
一个胸怀大志的领导者,正确把握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不被甜言蜜语迷倒,在顺境中会平步青云,在逆境中也能化险为夷。若是被奸谄小人所迷惑,很可能如陷泥潭,功败垂成。
1.奖励直话,不听小人的曲意奉承
在官场人事中,上下级关系是最难相处的,它也是人际关系中最微妙最难以把握的一环。
古人说得好:“马之力大于人,乃人执策而临之。进退惟命而不敢执拗者,六辔在手也。”只要有智慧的缰索在手,再谄媚、再桀傲的下属也不难驯服。
公元398年,慕容德在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建立了南燕政权。两年之后,他又自封为皇帝,把年号改为建平。
有一天,他为了庆祝自己的成功,大摆宴席,赏赐群臣。宴会上,慕容德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他满面春风地对臣子们说:“我虽然德少才薄,但从登上皇位以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儿马虎,你们看看,我可以与古代哪一位国王相比?”
大家立即停止了吃喝,认真地琢磨起来。青州刺史包鞠仲回答得最快,他媚态十足地对慕容德说:“陛下是一位使天下重新兴旺起来的英明君主,依我看,您完全可以与恢复夏王朝的君主少康和复兴汉王朝的光武帝刘秀相媲美。”
鞠仲的话音刚落,大臣中便有几个人附和道:“说得对,说得对。”
慕容德,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 ,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弟弟
慕容德听后,思忖了一下,然后看了看左右,大声地笑着说:“既然鞠仲刺史的话讲得这么好,就赏赐他一千匹丝织品吧。”
一千匹,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从来也没有人从国王那里得到过这么多的赏赐。大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惊讶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鞠仲更加欣喜若狂,他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句奉承话能换来这么多的财富,于是,他十分客气地说道:“陛下赐给我这么多丝绢,实在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他本想谦让一番,然后再接受赐品。哪里料到慕容德收起了笑容,十分严肃地对他说道:“你知道调笑我,难道就不允许我调笑你吗?你对我的夸奖太过份了,所以,我也用太不符合实际的数字赏赐给你。你得到的不过是一句虚话而已,有什么可感谢我的?”
这时,有一位名叫韩范的大臣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我听说,自古以来,天子是不能乱开玩笑的,忠臣也不能乱答话。现在,国王和臣子相互欺骗,可算是两个人都错了。”
慕容德听了韩范的话,高兴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实话。”他当即命令左右奖给韩范50匹丝绢,作为他讲实话的奖励。
从此以后,朝廷中的大臣们在慕容德面前再也不敢拍马屁,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了。他们有什么不同意见也敢当面向国王提出来。朝廷中忠诚、耿直的人越来越多,讲真话、办实事的风气也越来越浓厚。
2.静观人象,重用敢于冒死上谏之人
春秋末年,位于中国南部的楚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向中原一带扩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大有称霸中原的势头。中原各国家也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楚国的变化。
楚穆王,楚成王长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公元前614年,楚国国王楚穆王去世。他的儿子旅继承王位,史称楚庄王。
晋国看到楚国新王初立,想利用这个机会恢复已经失去的霸业。它便四处活动,利用自己尚未完全失去的影响,把几个早就依附于楚国的小国都拉到自己的旗帜之下,建立了以晋国为首的联盟,楚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势力范围眼看着就有化为乌有的可能。
楚国上下是一片恐慌和愤怒,纷纷要求楚庄王奋起直追,整顿国力,与晋国一决雌雄。
可是,这个新继位的楚庄王和前任的几位国王都不一样,他似乎根本就不关心什么国家大事。自继位以后,整日只是想着法儿寻欢作乐,任国王很久了,竟然一道有关国家大事的命令也没有下发。
群臣们自然很不满意,便经常上谏国王娱乐要有节制,国家的政务不可不管。楚庄王对这些上谏都是不屑一顾,统统呵斥下去。可不管怎样斥骂,还是不断有人上谏。
楚庄王气极了,干脆下了一道死命令:“今后如果再有胆敢上谏议论国王是非的,一律格杀勿论。”命令下达后,果然上谏的人没有了。楚庄王终于能够全心全意地寻欢作乐了。
可是,就有不怕死的。
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封于椒,又称椒举。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
就在国王下了死令之后不久,大夫伍举要求见国王,说有要事禀告。这时的楚庄王正忙于和宠姬们作乐,实在不愿意听什么要事。但是自己毕竟是一国之王啊,不见大臣又不行,只好下令带伍举上来。
伍举走进大殿,只见楚庄王左手搂着一位从郑国来的美女,右手抱着一位从越国来的美女,正坐在一大片乐器中间,尽情地欢笑。看见伍举走了进来,楚庄王才收住了笑,满脸不高兴地对伍举说道:“你有什么要紧的事赶快说,没看见我在这儿忙着吗?”
伍举知道现在发火只会把事情搞糟,而且还可能真的把自己的性命搭上。他强忍住愤怒,笑着对楚庄王说道:“事儿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只是臣下听说大王特别喜欢猜谜语,臣下这里有一个谜语,许多人都猜不出来。所以今天特地来献给大王,看大王是否能猜出来。”
楚庄王就喜欢猜谜语,特别是一听说别人都猜不出来,兴趣就更大了。他连忙对伍举说:“快讲给我听。”
伍举看到楚庄王已经入港,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没有什么危险了,便一字一顿地慢慢说道:“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翔,三年不鸣叫。请问大王这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明白,这是在说自己呢。可这是自己同意他说的,又不好问罪,只好故意作出一付失望的神情,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妙谜呢,原来就是这么一个呀,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嘛。伍大人可以回去了,我明白你是什么意思。”
楚庄王熊旅,又称荆庄王,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伍举满以为楚庄王既然明白了自己的意图,肯定会有所收敛的。没料到,此后的几个月,楚庄王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所作所为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夫苏从实在看不下去了,再也不顾什么禁令,趁上朝的机会,在大殿之上慷慨陈词,希望楚庄王能够以国事为重,远离身边的那些只知迎奉拍马的人们,彻底治理国家,使楚国能够称霸中原。
楚庄王似乎十分疑惑不解,两眼直盯着苏从,任凭他往下说。等苏从把话说完了,楚庄王才慢悠悠地说出了一句任何人听了都会感到心有余悸的话。他说道:“难道你没有听到我的命令吗?”
苏从镇静地回答说:“臣下是大王的臣下,对大王的命令岂能不知!”
楚庄王又问:“既然你知道不准上谏的命令,却还在上谏。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回答道:“如果我的死能够使大王成为贤明之王的话,臣心甘情愿地去死。”
众臣看到苏从竟敢和国王辩理,都以为这个苏从肯定被杀无疑了。大家不由地都捏了一把汗,只等着楚庄王说出那句话了。
没想到,楚庄王这次却没有发火,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苏从,中国春秋时期楚国能臣。
众臣都被搞糊涂了,只听着楚庄王一个人笑,谁也不敢说一句话。
楚庄王尽情地笑够了,才满面春风地对苏从说:“我整整等了三年,终于盼到了像您这样的忠臣。您们是楚国振兴的真正希望所在!”
楚王立即下令,杀掉了三年来围在自己身边的一批只知奉承的官员,并下令整顿治安,杀掉了几百名为非作歹的罪犯,提拔了几百名在这三年中敢于上谏、治国有方的官员。任用伍举、苏从全面负责国家政务,努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楚国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并在当年便恢复了对南方邻国的控制权。
后来,在楚庄王的统治下,楚国终于打败了晋国,成了中原的霸主,史称“春称五霸”之一。
以静待动,以柔胜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像楚庄王这样盘踞三年、静观人象的却不多见。就其行为而言虽也算一种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史记索隐》: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如何对付小人》,作者:天舒、段威,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感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有你们对这篇文章的观感,才有持续不断更新的动力。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