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1)

栽种在自然生长的泥土里——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有的学校能生长出名师,有的地域盛产名师,甚至有的城市盛产名校。“盛产”跟土壤有关,土地肥沃,再加上充足阳光,适当施肥,优良的种子就能够长成大树。

一名新入职的老师,就像是一名种子选手,没有谁一开始登讲台就会上课,也没有谁一开始登讲台就没打算做一名好老师。任何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立志要做优秀的教师。五年之内是新入职教师的黄金发展期,为了让新老师持续保持工作的激情,迅速成长起来,能够体会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人师的快乐,学校要有肥沃的土壤,管理有责任让学校的土壤再肥沃一些。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2)

她刚入职的时候,初登讲台懵懵懂懂,每天四十分钟的一节课都会认真准备,上课铃声一响,就会觉得自己像是去做公开表演,生怕漏掉了哪个课堂环节

她感觉那时候的课堂教学自己不懂得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只想着自己有没有把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直到有一天,她上了入职以来的第一节公开课。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3)

在洛阳市实验小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新教师入职后都要上一节课,称之为青年教师“汇报课”。要一轮一轮的经得起大家的口水和吐槽,五花八门,各种意见,从教学设计到你走路的姿势,连说话声音,表情眼神都要指点一番,基本上得哭上几回,人前人后抹几次眼泪,脸皮才能逐渐厚一些。

像这样的摸爬滚打,不停的强迫自己去修改推翻昨天的教案,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完美的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上征服那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娃。

那时她到了去全区公开上课的前夕,几乎全部的课下时间都用于了“磨”课。

九十年代初期,没有如今大班额的限定,那时班里学生数量很多,去上这种公开比赛课,只可以带领一部分。

当时因为答应班里一位平时调皮的男同学,如果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去听自己的公开课,之后她履行诺言带这位男同学参加了公开课。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4)

那节课的课题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的面积》,数学里精彩的演绎推理思想体现在这节课是最典型的。

刚上课,这个男同学就高高举手,她就示意他起身说话。没想到,他不是提问是回答,他一口气说出了怎么拼接,如何推导,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他的同桌小声说,“快坐下,还没轮到你这么回答呢。”

全场笑场,就这么一节精心设计,费尽周折,却被一个孩子打的片甲不留,只剩下自己在讲台上独留惆怅。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5)

故事的主角——洛阳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青青就在这张照片里,找找。

学生配合自己表演,和当时那位提醒并试图制止同桌的小女孩给李青青上了难忘的一课。

找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存在感的课堂,尽管所有设计都是指向学生,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了表演而设计的课堂教学而已。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孩子们的主体性体现在哪里?改革不是从教师中自发产生,就要被学生被动打破,成为了由不得自己的必须的改革。

同样是在河南,同样是在那一年,在一座城市里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数学的女教师此时已经从教整整13年,她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来,正在和同事们一起在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的带领下,做着“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的课题研究。这所小学就是走出姚文俊校长的安阳人民大道小学,那名教数学的女老师名叫刘可钦。

安阳人民大道小学成就了多少教师的梦想和神话,当年做课题实验研究的班级有一名语文老师,一名数学老师,语文老师马丽娜是如今的安阳人名大道小学的校长,而教数学的刘可钦成了今天北京中关村三小的灵魂。

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青随笔我的第一次公开课)(6)

刘可钦校长

一所学校的土壤就是教育最好的环境。土壤的肥沃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人不断的翻耕,课题研究就是这样的翻耕;土壤的肥沃需要教育人扎根课堂研究实践,这样的扎根就是播种;土壤的肥沃需要团队坚持不懈地行动和反思,这样的反思评价就是风雨阳光。

经得起阳光雨露,经得起岁月风沙,经得起翻耕播种,土壤才能肥沃,每一名教师都渴望栽种在泥土里,自然地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